印度的戲曲源自原始的歌舞表演,因此它的起源甚早。而到公元前後,印度的戲曲表演已經成熟,出現了《舞論》(又譯《戲劇論》)這樣的理論著作。印度早期的戲劇就是一種歌舞表演,而這種歌舞表演是有故事情節的,所以帶有戲劇的要素。所以,古代的歌舞和戲劇是分不開的,兩者使用的是一個詞,既可以翻譯為戲劇,也可以翻譯為歌舞。
直到今天,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印度的戲劇和歌舞雖然被區別開來,但我們在看印度電影時,還會看到戲劇與歌舞高度結合的場麵。至於印度的民間戲劇和歌舞,仍然是很難區分的。有許多民間歌舞是表現故事情節的,而許多民間戲劇又是演唱的。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把印度民間的戲劇和歌舞作了大體上的劃分。將故事性強的歸入戲劇一類,將故事性稍弱的歸入歌舞一類。
印度的戲劇歌舞始終是為宗教服務的,表現的內容又始終是與神話傳說緊密相關的。像梵語戲劇《小泥車》那樣世俗性很強的作品,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在印度民間,戲劇表演也大體是為宗教服務的,完全世俗的很少。下麵,我們分宗教性戲劇和世俗性戲劇兩類予以介紹。
(一)宗教性戲劇
這類戲劇的最突出代表是廣泛流傳於印度各地區的“拉姆裏拉”和“拉斯裏拉”。“拉姆”,就是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羅摩;“裏拉”,有表演、娛樂等意思。而“拉斯”,是指表演黑天故事的歌舞或戲劇,加上“裏拉”也是這個意思。
1.拉姆裏拉
印度民間的拉姆裏拉表演的是羅摩故事,關於羅摩故事的梗概,在前麵的史詩部分已經介紹過了。這裏要介紹一個印度西孟加拉邦民間的拉姆裏拉的一個片斷。這個片斷取自《羅摩衍那·森林篇》:十首王羅婆那讓羅刹摩裏支變成金鹿去引誘悉多,悉多喜歡上金鹿,讓羅摩去捉。羅摩把悉多交給弟弟羅奇曼那保護,自己去追趕金鹿。羅摩射到金鹿,摩裏支中箭現出原形,他臨死前模仿羅摩的聲音喊羅奇曼那救命。悉多聽見,讓羅奇曼那快去救羅摩,羅奇曼那不去,悉多逼他去。羅奇曼那隻好去了。此時,羅婆那出現,劫持了悉多。下麵就是悉多逼迫羅奇曼那去救羅摩的一段:
(淨修林的茅棚裏,悉多和羅奇曼那在焦急地等待羅摩)
悉多:我不知道為了什麼,怎會這樣無端衝動?羅奇曼那呀,請你告訴我。我的右半邊身子在顫抖,我的心感到不安和喪氣。那金鹿是個不祥之兆,因此,我心裏才有了壞念頭。啊,羅摩,你在哪裏?行行好,回來吧!
羅奇曼那:忠於丈夫的女人啊,我請求你要有耐心。羅摩不是一般的人,請你千萬沉住氣。我的嫂夫人啊,你不必著急和擔心,羅摩一定會帶著鹿回來的。即使這是魔法,也不必擔心,罪人會受到懲罰。
(後台傳來聲音)
摩裏支:啊,我可愛的弟弟羅奇曼那,你在哪裏?救救我,把我從羅刹的魔爪下救出來!悉多啊,你在哪裏?來捉金鹿是個錯誤,你看我多麼狼狽!
悉多:聽,聽啊!羅奇曼那,羅摩遇到危難了,要你立即去救他。快,快去救我的夫君。(唱)
你還磨蹭什麼?
快快拿起弓箭!
我的夫君在受難,
你要保護我的尊嚴!
羅奇曼那:相信我,莫恐懼,羅摩是不可戰勝的。他一定會平安回來,一定會粉碎羅刹的詭計。(唱)
這可能是別人模仿他的聲音,
嫂夫人,請安靜,別擔心。
悉多:你不肯離開這茅棚,是不是?我已經猜透了你的心,你是口蜜腹劍的小人。婆羅多奪去了他的寶座,現在你又想得到我,看來你是出於這個目的才和我們一起出來過流放生活的。你的圖謀不會實現的,我要在脖子上墜上重物,跳進水裏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