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惜海棠 (2 / 2)

陸遊:“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蘇東坡:“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為愛名花抵死狂,隻愁風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既愛梅花,也愛海棠。

元好問:“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明代高啟《梅花九首》之一是:“瓊姿隻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寫出了梅花的清高和秀美,氣節和高潔,風骨和精魂。詩中透出了知音難求的渴盼,自己是高士,是美人,可是寂寞地開了多少個春天,沒有人來賞識,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生命是一個非常漫長的經驗,能夠感受到春天百花綻放的人,大概必然要在某些時候看到花的凋零的哀傷。

這首詞同紅樓夢的主旨有相通的地方,造化創造出這麼多的美好事物,然後又把她們一一毀滅,唯一區別在前者是自然,後者是人為。

曹雪芹創作這麼一個美好的事物又把它毀滅掉。《紅樓夢》曲子裏的“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有奇緣,為何心事終虛化?若說沒奇緣,為何偏偏遇到他?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打風吹了。”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繁華過後,對繁華的追憶,等於生命同時看到荷葉生和荷葉枯。

眷戀與舍得生命的兩個狀態、兩種情感都有,眷戀荷花盛放的同時,不應拒絕荷花枯萎。曹雪芹創造了美好人物,又一一毀滅。林黛玉最喜歡留得枯荷聽雨聲。

林黛玉“秋窗風雨夕”,意境和“荷葉枯時秋恨成”很有關聯。李商隱的這首詩,竟和劉克莊“片片蝶衣輕”有異曲同工之妙。

愛花即是愛女人,愛生命。生命多情,一如依依楊柳,灼灼桃花。

女人愛花,也就是愛自己。看見花落,也就是看到自己的紅顏老去。

在生命裏最眷愛的人,有朝一日終將離去。青春終將逝去,林黛玉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她聽到《西廂記》的曲子,“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禁不住傷感地流下淚來。

任是庭院深深,也逃不過光陰。春去秋來,落紅陣陣,不禁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