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從世界中心說起(2 / 2)

“地中海—中東”可謂是先知之地,這裏也可以說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母胎,幾大世界性宗教——猶太教、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均在此產生,後被傳至世界各地,迄今信仰這幾大宗教的人數總數約為三十六億,占全世界總人口近一半,占信仰宗教總人口的70%。

另外兩個精神文明的策源地,便是印度和中國。印度產生了佛教和印度教,中國產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儒家在漢以後成為主流思想,並被逐漸神聖化,成為半宗教性質的“儒教”。佛教在誕生地印度,被印度教取代了,至今八成的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南亞諸國、東南亞地區,也有不少印度教的信仰者。佛教本體雖消散,神魂猶存,在中國、東南亞、日本等地區落地生根。在東亞與東南亞,中國國力最強,周邊朝鮮、越南等國長期奉中國為宗主國,其他國家也傾慕中國文化,效仿中國體製,儒教得以擴散至周邊各國。

不過,儒教、佛教、印度教所能集中影響的地區僅僅是在東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地球上其他地區雖也有信徒,但相當零散。此三教之魔力所至,難以同基督教、伊斯蘭教相匹敵。

“地中海—中東”還是商業與貿易重地,在新航路開辟之前,這裏一直是全球商貿、文化交流的中心。環地中海沿岸的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海陸並行,互通有無,賺錢巨利,頗有商業立國的味道。相繼占據中東地區的安息、薩珊、阿拉伯則控扼“絲綢之路”與其他亞歐通行商路,阿拉伯人最是活躍,平地上騎著馬,沙漠裏伴隨著駱駝,海上遊弋著商船,行商天下。幾乎整個中世紀時期,阿拉伯人是全球商貿領域的中介者,歐洲人全麵崛起之後,阿拉伯人的地位被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所取代。

大漠風塵起,海浪裂巨石,“地中海—中東”這一區域,更是古代至近代爭霸、戰爭最為頻繁與激烈的地方。此地扼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之要衝,海陸交錯,道路縱橫,用我國的兵法描述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代時期的大國爭鋒幾乎都在這裏進行,亞述帝國與古埃及,波斯帝國與希臘,馬其頓與波斯帝國,羅馬與迦太基,羅馬與安息帝國,西羅馬與日耳曼諸國,拜占庭與薩珊王朝,拜占庭與阿拉伯帝國,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對決的十字軍東征,奧斯曼與拜占庭,奧斯曼與歐洲聯軍——引導古代世界長遠趨勢與格局的大戰,至少有一大半在這裏爆發。

近代以後,“地中海—中東”世界整體淪落,由主角變成配角,奧斯曼土耳其與俄羅斯的克裏米亞戰爭,背後卻是英、法與俄羅斯的周旋,數次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中東戰爭,背後卻是美國與蘇聯的巨掌遙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