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月子規啼(2 / 3)

同事和一客戶聊天,他說10年前80萬賣掉了一套在上海浦東的房子,然後去創業開公司,經過幾年努力,公司終於走上正軌,辛苦打拚10年後,現在終於賺到400萬,卻發現隻夠付當初自己那套房子的首付。這個故事告誡我們:創業並不一定要賣掉房產,可以選擇抵押貸款。從側麵看,我們也發現近些年房價漲得觸目驚心。房地產業的高價位除了人為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與銀行業的此消彼長的關係。一方麵,對於開發商來說,房地產開發離不開資金的周轉,而銀行的資產以及淨資產都是資金,銀行的資產是資金化的,資金又是利率化的。另一方麵,對於房地產業來說,他們的負債高,高負債決定了他們的高風險。所以在資本市場,事實是銀行業概念股都是低價位,也就是每股股價比每股淨資產低,人們承認壞賬的存在,隻要壞賬在,房地產業就不可能有良性循環,也就不可能出行高價位;如果銀行業有高價位,也就反映良好發展的勢頭,高負債的風險也就小,銀行的壞賬也少,也不會出現現在低價位的股價。因此兩者必然有錯誤定價的存在。《房地產的金融邏輯》

我們通過假設,推導出房地產行業與銀行業兩者在資本市場上,必然有一方是定價錯誤,或者說是被錯誤定價,那麼到底是哪一方被錯誤定價了?最近一個新聞說,河南桐柏山發現金礦,儲藏量105噸,價值300多億,需要開采80年。而以目前深圳房價來看,一個小區大約30棟樓,總共6120戶,房價5萬一平,每戶100平方,總價值306億元,開發商兩年就能建成,而金礦需要開采80年。大家會覺得房地產是賺翻了,實際上是錯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實體的商品漲價,對應的股價是下跌的,因為利潤空間被擠壓了,房地產被壓縮的利潤空間有兩方麵,一個是地皮成本的上漲,另外一個是負債率的上升。銀行業低股價才是正常的,因為他要反映其他行業的負債率,而且與負債率是負相關。而地產股不跌反漲是錯誤估價,一是預期低效益,決定了下跌趨勢;二是既然現在是上漲趨勢,說明有遊資炒作成分在裏麵。《房地產的金融邏輯》

一切的錯誤定價最終都會回歸到理性的區間,也就是我們說的均衡價值,本該屬於本身的價值。為什麼能回歸正軌,一是價值決定價格,遵循經濟學價值規律;二是存在杠杠,也就是大部分錢是第三方借來的,股市可以融資融券,但終於還是要控製風險的,你覺浮虧一點可以回來,但對方不這樣認為,要強行平倉。同樣的,麵對樓市,很多評論員也好,經濟學家也好,都發出樓市已是“危樓”,高泡沫的言論。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全國在下一盤棋,各個地方都在出台限購政策,不限狂漲,限購慢漲。擠樓市泡沫不能用行政手段,強製去杠杆化,容易出行踩踏風險,引發金融危機,而應該是設置門檻,防止把房地產變相成為金融產品。不同地方設置首付比例,引導個人資金回籠,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生產建設上麵來。《房地產的金融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