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永遠在你的前邊(1 / 3)

1、

太陽很好,他牽著她在小區的小花園裏散步。這一陣子她的身體不太好,老是犯頭暈,去醫院查了,醫生也隻是說年紀大了,身體機能衰退,多動動,多曬曬太陽。

他就經常牽著她出來曬太陽。

他們原來住在三樓,兒女們怕他們下樓不方便,就與一樓鄰居商量,再貼了鄰居萬把塊錢把房子換了。

她很心疼這一萬多塊錢,說:三樓本來就比一樓貴的,光線也比一樓好,還要我們倒貼錢,吃虧了。他就哄孩子似的哄著她:也是孩子們的一片孝心啊,住在一樓,不用爬上爬下的,再說一樓後麵的小空地我們還可以種點小菜什麼的,活動活動筋骨也好啊。

他們有三兒一女,孩子都還算孝順,自從年紀大了,孩子們就要老兩口跟孩子們一起過,願住哪家住哪家,或者幾家輪流住。但他們不願意,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生活,再說孩子們也都不容易,個個忙得像打仗,就不去添亂了,還是老兩口在一起過過算了,自在。

他與她同歲,都八十四歲了。他是農曆十月的,她是農曆五月的,她比他還大幾個月。但是在一起過的這六十年裏,他卻一直把她當作孩子。她名字裏有個“花”字,他名字裏有個“才”字,幾十年他都叫她“花兒”,她叫他“才子”。

2、

她甩了甩有點麻木的胳膊,歎了口氣:“才子,我怕是熬不過今年啊……”,話沒說完,就被他一把捂住嘴巴。

“花兒可不敢瞎咧咧!呸呸呸,花兒烏鴉嘴,花兒烏鴉嘴!”他趕緊把花兒那句話的晦氣呸出去。

花兒等他放下手又自顧自地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才子你還記得我們七十三歲那年,我生的那場大病,嚇得你半死,還好老天把我又還給你了,我們都熬過了七十三,日子真快啊,又八十四了,我就覺著今年這身子骨老是不對勁。

他趕緊說:那是迷信呢,不要瞎想。

說完這句話,他心裏也咯噔了一下,他做了一輩子教書先生,他知道這句話雖然說不出確鑿的科學根據,但許多事實都擺在那裏,不能不讓人打寒噤。他知道,孔子73歲離世,孟子84歲離世,就連億萬人民祈禱“萬壽無疆”的毛主席,也是84歲那年走的。

身邊那些73歲、84歲走的老朋友、老夥計們就不說了。

這些年,年紀越往上走,越是經常地想起白樂天那首《悲歌》詩:

白頭新洗鏡新磨,老逼身來不奈何。

耳畔頻聞故人死,眼前唯覺少年多。

塞鴻遇暖猶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

獨有衰顏留不得,醉來無計但悲歌。

是啊,老逼身來不奈何啊。跟花兒風風雨雨六十年了,不管是她先走,還是他先走,這留下另一個人孤苦伶仃一個,怎麼辦呢?

他這樣想著,心裏就蒙上了一層霧。

2、

他用自己那隻長滿老年斑的大手,握住花兒的手。花兒的手也老了,也長了許多老人斑,沒有年輕時那麼柔軟了,但還是那麼暖乎乎的。

他說:花兒,不要瞎想,就算84歲是個坎,我們也能大步跨過去。等會我們散好步回家,你躺會兒,我去菜市場買點菜,再帶一條甲魚回家。

帶甲魚幹啥,我不敢吃這些帶殼的東西的。

他笑了,說:今天買甲魚不是吃的,是放生的。

花兒好奇地說:放生?

對啊,甲魚甲魚,這個甲字除了指它背上的甲,還有“魚中第一”的意思,甲魚不但長壽,還有靈性的,花兒,你記得那年大老宋家放生甲魚的事吧?

怎麼不記得?大老宋是才子一個學校的同事,沒事兒就喜歡去學校附近的水庫邊做個釣翁。大概十年前吧,大老宋在水庫裏釣出來一隻臉盆大的甲魚,把老宋的魚杆都給折斷了,聽有經驗的老人說這甲魚最少有一百歲了,大老宋沒賣也沒吃,把大甲魚又放到水庫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