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一(1 / 1)

我們的眼前五彩繽紛。

花兒密密匝匝,飄飄灑灑。恍惚間,覺得那花兒來自半空,來自雲端。一位女子,像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身姿曼妙,裸著雙腳,一邊悠悠地飛翔,一邊向世間拋撒著花瓣兒。這一把是唐詩,那一把是宋詞;這一把是國畫,那一把是書法;這一把是京劇,那一把是昆曲……令人目不暇接,心迷神醉。

仿佛還聽到了誰的歌唱。是梅蘭芳還是奚秀蘭?是京劇還是黃梅戲?“祥雲冉冉波羅天,離卻了眾香國遍曆大千。諸世界好一似輕煙過眼,一霎時來到了畢缽岩前……”“采得仙花下人世,好分春色到凡塵……”

散花女子,來自泉城濟南。她出身於書香門第,嚴父布置給她的幼年功課,即是背詩、聽戲、臨池、看畫。她就業,結婚,生子,卻常常像李清照居濟南時那樣,手握書卷,在泉水邊遊玩、寫詩。有時,她也集攏一些文字,發在報刊上,讓許多讀者記住了專欄作家、青年詩人“劍霞”這個名字。

忽一日,她眺望城南的千佛山,憬然開悟。她覺昨非而今是,遂將那些載有以往作品的大捆報刊付諸拾荒老漢,辭去待遇不菲的公職,得自由身,改名“簡墨”,去她心中的一個大花園裏徘徊躊躇,低吟淺唱。

那花園,是中國人的老祖宗留下的,萬紫千紅,美不勝收。落花無意,簡墨有情。她如獲至寶地拾取,如癡如醉地欣賞把玩。一片片花瓣兒,沾了她感動的淚水,染了她靈慧的心香。

是的,心香。這是關鍵,是難能可貴之處。佛道兩家講,隻有虔誠修行且極有慧根的人,才擁有心香。“一炷心香洞府開”。有了這心香,就能感通佛道,了悟大千。簡墨的這一炷心香,則助她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她是多麼的聰穎嗬,無論寫到誰,誰的形象便躍然紙上;無論說到哪件作品,作品的奧秘便昭然若揭。祖先們種下的花兒,經她的心香熏染,益發美豔絕倫了。

她想讓朋友分享,便將花瓣兒撒向一個叫做萬鬆浦的論壇。文友們含英咀華,頻呼驚豔。報刊,出版社,循花蹤找到她,讓她將花瓣兒向著更為廣大的空間拋撒。於是,那一炷心香更為馥鬱,飄飄嫋嫋地,將她托到了空中,被萬眾矚目。

簡墨,這位文壇奇女子,儼然一位散花天女了。

佛經上有個故事:維摩詰某日講經,聽眾甚多,如來佛就派一位天女,手提花籃,飄逸而行,將天花散向聽眾身上,以檢驗他們的修習結果。那些花,到了菩薩身上隨即落地;到了另外一些聽眾身上,卻粘衣不墮。因為,那些聽眾修為不夠。

麵對簡墨拋撒的花瓣兒,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因為我們都是凡人,平凡的中國人。我們無論經曆多少次大劫大難,有過多少次輪回轉世,靈魂之中始終保有一種熏習,遺傳基因裏始終存在一種傾向,那就是對於中國文化的喜愛。那些花兒,色、香、味、觸,永遠會感動著我們。

簡墨君,你就去采擷更多的花兒,更多地拋撒吧。讓那些絕美至豔且染有你心香的花瓣兒,落到我們身上,也沁入我們的心田。

趙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