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3 / 3)

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快樂不易得,不常得,相反,不快樂卻易得,而且常得。不懂得快樂之道,由著快樂從身邊滑過,是失敗;同樣,快樂本來不多,不知道珍惜快樂,不懂得尋找快樂,更不明白去創造快樂,同樣也是一個失敗者。

為什麼快樂少而不快樂多呢?因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挑起生活重擔的一生,也是風雨兼程的一生。一帆風順,未必前途光明;日麗風和,未必春天常在;心想事成,未必路路暢通;幸福圓滿,未必鮮花不敗。晉人羊祜說過:“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這是人生體驗的真諦。如何在崎嶇的生活道路上,如何在坎坷的艱難日子裏,使不如意事,少些,再少些,這就必須懂得快樂,尋找快樂。

對上了年歲的人來講,尤其要活出生命的質量來。

因此,不如意事多,需要快樂的程度也就高,如同人不能缺乏維生素那樣,快樂,其實就是人的心靈維生素。每增添一歲,需要快樂的程度,也就增加一分。人越是老,越是需要快樂,來調節身心,來支撐意念,來適應變化,來煥發精神,否則,老得有些累,有些倦,有些煩,有些厭,活得沒勁頭,過得不如意,思想一懈怠,百病也就要找上門來了。

每天早晨一睜開眼,就把這一天,當作生命中的一個盛大節日。要把生命最後餘下來的每一天,當年來過。楊白勞過年,還包玉米麵餃子呢!那位逃賬躲債的貧苦人,也曉得在年三十晚上要尋找一星點的快樂呢!那麼我們,再不濟,也強過喜兒一家吧,想到這裏,還有什麼不能豁然開朗,而愁眉苦臉呢!

修煉72經營你自己

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在人生的坐標係裏,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

著名策劃大師王誌鋼對人才進行了分類。一類人是自用之人,一類人是被用之人。所謂自用之人是自己了解自己,可以發揮潛力,做老板,開創一番事業的人。所謂被用之人是靠別人發揮他的能力和專長,也就是職業經理人和專家。但無論是什麼人,如果連自己都經營不好,不在乎自己,不會展示自己,就連上帝也不能幫你,何況老板?就真是沒用之人了。

作為員工,我認為在經營自己思路的指導下,要樹立下列觀念: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行為的結果是什麼,是苦還是甜,都要自己獨自承擔。同時要為自己爭取負責的機會,因為負責是能力和職位提升的途徑。而且要樹立正確的目標,設想今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不斷尋找機會,不斷努力,以期達到這個目標。

成長的道路是痛苦的,蝴蝶在蛹的時候,也是醜陋和痛苦的,但一旦衝破蛹的束縛,就將化為美麗的蝴蝶,得到真正身心的自由。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出發點都不同,你沒有辦法選擇你的出身,但是可以選擇朋友,更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經營你自己,為你自己負責,為你自己奮鬥!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的最高文憑是中學,因為在哈佛大學他沒有讀完就經營他的電腦公司去了。他是世界上及早發現自己的長處,並果斷地去經營自己長處的人,他成為世界首富不足為奇。

因此,對一技之長,保持興趣,相當重要,即使它不怎麼高雅入流,也可能是你改變命運的一大財富。在選擇職業時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你無須考慮夢想的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你應該選擇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職業,應該選擇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長處得到充分發展的職業。

這是因為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富蘭克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就是這個意思。

生活中,很多人談到現狀時總會說:“混吧!”不經意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們心態的不平和。不是嗎?在我們周圍,確實有一部分人,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僅僅是無奈被動謀生過程的中轉站,他們沒有長遠的規劃,也不會有意識真正從本質上去理解人生的精髓所在。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創造性,隻是一味機械的執行,甚至是盲從。一旦工作不順心,就立馬想到下一個港口,於是,跳槽就成為必然。當然,也有很多人,麵對困難,鼓勵自己“天空很藍,我心飛翔”,平和話語卻表達了不同人的人生觀。

還記得那兩個和尚挑水的故事嗎?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每天他們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很快五年過去了。一天,右邊山上的和尚照常去挑水,但沒有看到左邊山上的和尚,以為他睡過頭了,就沒太在意。誰知過了一個星期,左邊山上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右邊山上的和尚耐不住好奇心,就跑到左邊山上去看個究竟。

等他看到老友後大吃一驚,他正在廟前打太極拳呢。老友帶他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挑好水、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但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水了,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了。”

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很多啟示。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也是一樣,你的工作即使薪水提成拿得再多,那也隻是常規性的工作、職責份內的事,也還隻是挑水;千萬不要忘記把握好下班後的空餘時間,更不要沉浸在喝酒、猜拳、打麻將等不良行為中。

一個人年輕時,透支點體力與健康,從事辛苦的工作還能應付得了,年紀大了,先前沒有點滴實力與能力的儲備,你能還有水喝嗎?難道你自始至終就滿足於做一個打工者嗎?

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獲,今天的努力就是未來的希望。多年前不分仲伯的同窗好友,如今的境遇卻大不相同,就是這個道理。

財商——資金——創業——成功,這是一個人要取得成功的基本程序。不同的觀念導致不同的人生,人要想成功就要自己創業;想創業就要有資金(哪怕隻有幾百元幾千元);有多少資金可以創業取決於有沒有財商,這是根本。

大多數人打工拿工資,用自己的汗水成就老板的事業,為別人打造百萬富翁,用自己的辛勤烘托領導的輝煌。工作幾十年,月工資還不過千。省吃儉用幾十年,買個住房還要借錢。頭頂同樣的藍天、腳踏同樣的大地,一樣的政策、一樣的條件,為什麼有人月賺萬元乃至數十萬元,有人卻長期在為溫飽奔波……?究竟為什麼?!成功的奧秘究竟在哪裏?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慚愧啊慚愧。

人與人的最大差別是脖子以上的部分,有人長期走入賺錢的誤區,一想到賺錢就想到開工廠、開店鋪……這一想法不突破,就抓不住許多在他看來不可能的機遇。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隻不過是一念之差。正所謂:腦袋空空口袋空空,腦袋轉轉口袋滿滿。

所以在這個競爭激烈而又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必須有新的觀念、新的方法、新的發明、新的創造、新的賺錢之道、新的理財技巧……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初隻要帶幾千元進股市,幾年後便會成為百萬富翁;當初隻要幾百元去擺地攤,十年後就可能成為大老板;或許有人說當初我要是去做,一定會比他們賺得更多。不錯!你的能力或許比他們強,你的資金或許比他們多,你的經驗或許比他們豐富,可是就是因為你當初的一念之差,決定了當初你不會去做,你的觀念決定了你在十年後的今天貧窮依舊。

有句俗語說:“人兩腳,錢四腳。用錢追錢,比人追錢要快得多,而且省力得多”。當今社會如果還用傳統的思維方式支配自己的行為,不打破常規,那就會越走越艱難。因為能否事業成功或生意賺錢,並不在於你有多少資金、投資多少,是否有好產品。而是你具不具備財商,能不能把握先機,開發你的天賦與潛能,而不是以“苦”換財。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決定了你人生是否達能顯貴。人的潛能用得越多,便有越多的潛能可用,成功者隻是比普通人多用了一點潛能,你的潛能可能還沒有真正發掘出來。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不要怨天不夠高,不要怨地不夠寬,首先要問的是這鳥有沒有比鷹飛得高的願望。這魚有沒有敢躍龍門的誌向。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你決定去做的那一刻就開始累積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