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說:“我們不會在意一個人的年齡,歲月不會讓我們變老,是我們的生活方式,讓自己變老。”
但是,如果你的心靈歪曲,失去同情和愛心,私欲和貪婪占據你的心靈,那麼蒼老的皺紋就會爬上你的額頭。要留住歲月的腳步,不妨瞧一瞧充滿希望的前方,而不要後悔過去,給生活增添一些品味。居住在城市中的女人能夠青春常駐,因為她們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而住在偏僻鄉下的婦女過著單調無趣的生活,心靈得不到滋潤,容顏易逝。這種單調的生活使人變得麻木。與腦力勞動者相比,那些經常幹體力勞動的農夫生活在更加健康的環境中,但壽命卻沒有普通的腦力勞動者長。
假如想要歲月的腳步緩慢一些,你必須要樂於接受新思想,心胸開闊,保持愛心、有同情心,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斷追求探索真理。
快樂、希望和愛心是延緩衰老的良藥。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夠留住歲月的腳步。他必須驅除憂慮、嫉妒和仇恨。這些東西令人痛苦,使人衰老。純潔的心靈、健壯的身體、寬廣的心胸和堅強的意誌是年輕的源泉。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享受年輕的生活。
修煉70做情緒的主人
幾乎所有的困難和不幸,都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情緒上的痛苦,都會使人麵臨著前進與後退,奮起與消沉的困惑。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控製這種情緒,激發心理潛力,駕馭你心理的壓力。
情緒是人的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人們一般將喜悅、愉快等情緒稱之為積極情緒或良好情緒,而將憤怒、哀傷、驚怕、恐懼等情緒稱之為消極情緒或不良情緒。培養人的積極情緒,對於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喜悅、愉快的情緒能明顯於促進人們身體的健康。反之,恐懼、悲傷等情緒會危害其身體健康。情緒為什麼會影響人的健康?許多心理學家對此作過不少研究。例如,有人對於情緒和消化功能的關係做實驗,證明人在進餐時情緒愉快,能使胃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強。相反,進餐時情緒恐懼不安,會抑製胃液分泌,而使人不思進食。美國有位學者把同一窩生的兩隻羊羔,安排在大致相同的條件下喂養,唯一不同的是,一隻羊羔身旁拴了一隻狼。狼雖然碰不到羊羔,但羊羔隨時可以看見狼。另一隻羊羔的身旁沒有拴狼。不久,前者由於情緒恐懼而不願進食,日益消瘦而死亡,後者進食始終很正常,長得很健壯。這一實驗的對象雖然不是人,但其道理是相同的。
要征服壓力,改善人生,很需要培養一種嶄新的、開放的思想觀念,需要提高自我覺察能力,認清壓力的來源和性質。這可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社會生活中有許多傳統的東西使人形成一種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式。你也許以為自己的情感是無法選擇和控製的,因為總有許多事情讓你自然而然地產生氣憤、憂愁、壓力、愛慕、喜悅、興奮等各種各樣的情感。使人高興的事當然誰都歡迎,可對於那些無法改變的現實,隻能是勇敢地接受它,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的一個朋友是音樂係的學生,他向我講述了他學習音樂的曆程。
當他走進練習室,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又是超高難度……”他翻動著,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倒了穀底,消磨殆盡。
已經三個月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他。
他對教授的教學感到不滿,但他還是堅持照教授的吩咐去做了。
練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檢查,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提也沒提。他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他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
終於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置疑。
教授沒有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樂譜,交給他。“彈奏吧!”教授以堅定的眼神望著他。
不可思議的結果發生了,連他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他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他依然呈現超高的水準。他怔怔地看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在壓力和挫折麵前,放縱自己的不良情緒、任其發泄,容忍自己消極的欲望和意念、任其發展,這一般要比約束自己、控製自己、戰勝自己來得容易。因為這無須任何意誌的努力。也許正是由於這樣,才有人把“趨樂避苦”看作人的天性。但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強者,你想擁有成功的人生,就需要你學會自我覺察,學會控製自我的情緒。麵對壓力,不畏艱難,抱定主旨,向前行進,你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坐標。
修煉71平常之中找快樂
不快樂的人總是希望生活中能多一些樂趣;快樂的人卻總是在生活中發現和創造著樂趣。
“你為什麼不高興了呢?”
“又沒什麼高興事!”
這類對白你聽過嗎?因為沒有“特別值得高興的事”,心情低落似乎有理,但“生活中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金聖歎在他的《西廂記》批語中,記錄了他與朋友在連綿陰雨的十天裏,住在廟中所回憶的33個令人“不亦快哉”的往事,這裏摘錄幾則:在街上行走,看見兩個人正瞪眼咧嘴地爭吵,仿佛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但他們又“高拱於,低彎腰”,滿嘴“之乎者也”。他們爭吵得很激烈,仿佛一年也吵不完的樣子。忽然一大漢走過來,站在中間大喝一聲,爭吵之人馬上散開,“不亦快哉”!夏日裏,在朱紅色的盤子裏,用快刀切熟透的西瓜,“不亦快哉”!在身上不便讓人看見的地方生了癲瘡,時常關起門來用熱水洗一洗,“不亦快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做了一件錯事,一夜醒來仍難以安心,忽然想到佛家有布薩之法,隻要自己不把錯事掩藏起來,就算懺悔了。於是,遇到人痛快地道出自己的過失,“不亦快哉”!凡此種種,金聖歎真是從小事中尋找愉快的高手。從中你領略到了視小事為樂趣的生活藝術了嗎?
人要具有樂觀的品質,首先要在平凡中尋找快樂,其次是會絕境逢生,換個角度看問題。這兩點中第一條更重要。因為我們都是平凡人,過的是平凡的生活,我們接觸的事物大多是普通的事物,所以隻有善於從平凡與普通的小事中尋找快樂,才能有找不完的快樂。在我們每天經曆的事情中,的確有日複一日毫無新意的普通事,有許多看起來不起眼,但若細細品味,懷著享受生活、感謝生命的心態,你會發現快樂的因子早已蘊含其中。“夏有涼風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快樂時刻在你身邊,等你去看、去聽、去想、去發現。
情緒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情緒能助你成功,也能幫你失敗,全看你如何逐步完善你的情緒控製能力;情緒如空氣,空氣時刻包圍著我們,無論我們做什麼,學什麼,想什麼,都有情緒。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情緒的控製是自我心理結構中最重要的調節功能,也是心理成熟的首要標誌。人應該是自己情緒的主人,在控製情緒的過程中,成熟的個性也會得到發展。情緒的重大意義在於他會在人的行為上留下烙印,使人的活動具有某種情調,激發或壓抑個人的積極性。當你被消極情緒困擾時,你的生活易遭受打擊,持久的消極情緒是典型的自我挫敗行為,它會嚴重阻礙你走向完善和成功。
很早以前,我寫過一本小冊子,書名就叫《尋找快樂》,也含有類似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