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68平常的日子養成好習慣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的好:“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
好習慣的培養應該是從孩提時代起就開始培養的。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於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裏,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的呢?”
這位白發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
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為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裏學到了什麼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裏,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事實上,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他們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他們的良好習慣。
作為科學家、作家、外交家、發明家、畫家、哲學家的富蘭克林博學多才,他年輕時就發明了一種方法,他首先列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個條件:節製、沉默、秩序、果斷、節儉、勤奮、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純潔和謙遜;然後,富蘭克林決心獲得這13種美德,並養成習慣;為此,他設計了一個成功記錄表,每一項美德占去一頁,畫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時若發現有當天未達到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就是把這些美德化為習慣使富蘭克林走向了成功。
事實正是如此,習慣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你也許聽說過“旺旺”的故事。
旺旺是一隻小象,它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放進了動物園,鼻子被一根鏈條拴在了木樁上。有一次,旺旺想掙脫鐵鏈到猴山看看猴老弟,沒想到用力過猛,鐵鏈把鼻子掙得生疼。“哎呀,這條鐵鏈太牢了!”旺旺含淚舔著自己流血的鼻子,心想:“我這頭小象是掙不開這條鐵鏈的。”
半年後,旺旺又想到大街上去轉轉,一掙鏈條,又把鼻子掙得生疼,它又想:“我這頭小象是掙不開這條鐵鏈的。”經過兩次的失敗,旺旺再也不敢去掙那條鐵鏈了。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旺旺長成大象了。這時候的旺旺完全可以掙脫鐵鏈到外麵瀟灑走一回了,但是,經過前兩次的失敗,旺旺已經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是不可能掙脫這條鐵鏈的,它再也不想到外麵去玩了。終於,旺旺老死在象房裏了,直到死,旺旺也沒有實現瀟灑走世界的願望。
可見,習慣決定了旺旺的一生碌碌無為。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事實正是如此,孩子習慣的養成主要在家裏,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6歲前的兒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個小朋友叫陽陽,由於父母工作繁忙,陽陽從小就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對陽陽非常寵愛。他們對陽陽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當陽陽進入幼兒園時,還不會獨自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睡覺……陽陽在生活中根本就沒有學到良好的自理習慣!這時候,陽陽的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把陽陽接到家中,對陽陽進行生活習慣的訓練。
由此可見,生活即教育,父母應該積極為兒童創造適宜的家庭環境,同時,父母應當經常在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麵給兒童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表現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為和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經常這樣以身作則,這種長期熏陶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養,通過日積月累,讓兒童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好習慣要培養,壞習慣要糾正。因為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具有自然的驅動力和心理慣性,有時候就算沒有外部條件,習慣行為也同樣可以做出。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複強化的結果。
現代控製論創始人、美國著名數學家維納,在回憶父親對他早期學習習慣的嚴格訓練時說:“代數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困難,可父親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精神不得安寧,每個錯誤都必須糾正。他對我無意中犯的錯誤,第一次是警告,是一聲尖銳而響亮的‘什麼’,如果我不馬上糾正,他會嚴厲地訓斥我一頓,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個能幹的人,可是他們到後來一事無成。因為這些人學習鬆懈,得不到嚴格紀律的約束。我從父親那裏得到的正是這種嚴厲的紀律訓練。”父親嚴格的訓練,終於使維納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成為譽滿全球的科學巨人。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有這樣的情節:有一次,保爾參加青年團員們的爭論:人能不能克服已養成的習慣,如吸煙?保爾說:“人應該支配習慣,而不是習慣支配人。”當時有位青年嘲笑說:“保爾就會說漂亮話……問他自己抽不抽煙?抽的。他知不知道吸煙沒有好處?知道的。可是戒掉呢——又戒不掉。”
保爾聽後,馬上將口中正抽著的煙卷拿下來揉碎,說:“從今天以後,我絕不再抽煙。”從此,保爾戒掉了幾乎是從兒童時代就養成的抽煙習慣。
壞習慣難以改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決心不大、毅力不強。富蘭克林說:“習慣就利用輕忽,嗜好有時比理由還強硬。”對於抽煙這個壞習慣,不少煙民都想改,但為什麼有的改掉了,有的改不掉?關鍵是不僅要認識到壞習慣的危害,而且要痛下決心去改。這樣,諸如吸煙、酗酒、隨地吐痰等不好的習慣,都是可以改掉的。
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於每個人的生活、學習以致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
修煉69永遠有顆年輕的心
讓自己充滿愛心,保持一份浪漫,它能夠使你年輕。如果你的思想沐浴在愛的光芒中,如果你能夠對芸芸眾生播撒愛心,那麼你將會充滿活力。
事世滄桑,歲月更替,誰也無法阻止曆史前進的腳步,時光能帶走許多東西,卻帶不走我們永遠年輕的心。事實上,在生活中,有些人在人還沒有變老之前,心卻先老了。每個人的心態不同,決定了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45歲就一定老了,到50歲就日暮垂年了。
心理暗示往往會加速老化。像喬布所說的:“你擔憂什麼事情,這些事情就會降臨到你的頭上。”有的人總是擔心變老,為變老做著準備,猜測著它的到來。自然而然,這樣的人很快就變老了。
思想的作用是巨大的。從來不要存在自己老了、不行了的心理,這樣的想法很快就會從你的皺紋和表情上表現出來。我們會變成自己所想像的樣子。這似乎成了不可爭辯的事情。
一個人的心境如何與年齡大小並沒有必然聯係,隻要樂觀豁達、心胸開闊,即使年邁的老人也會有一個快樂活潑的心。
不要壓抑自己的欲望,時刻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不要以為自己太老了、不適應年輕人的行為方式。
奧利弗·霍爾姆斯80歲的時候,人們向他請教永葆青春的秘訣。他回答說,主要的原因是“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要對自己滿意。我從來沒有感到失望帶來的痛苦……”躁動、野心、不滿、憂慮,所有這些都會使皺紋過早地爬上額頭。皺紋不會出現在微笑的臉龐上。微笑是年輕的訊息。
知足常樂。這種知足不是遲鈍,而是一種虛榮、狹隘、擔憂和焦慮中的解脫。奧利弗·霍爾姆斯所批評的野心是自私和虛榮的溫床。那些野心勃勃的人追逐虛名、地位和個人的利益,卻不想做一個正直而有愛心的人。正是虛榮和野心損耗了我們的生命,使很多人還沒到40歲就顯得老態龍鍾。
熱愛工作,鍥而不舍,這讓你的生命之樹常青。50歲的人們呀,不要總是推諉力不從心了、你需要休息了。千萬不要以這為借口而放棄工作。當你需要休息的時候就去度長假,但是不要放棄工作。這就是生活,隻有在工作中才能夠青春常駐。一位著名的女演員說:“我永遠是年輕的,因為我喜歡藝術。藝術的熱愛,已經達到忘我的程度,永遠不會感到疲倦。”當一個人幸福、充實和永不疲倦的時候,當他的精神永遠年輕的時候,他怎麼會衰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