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沒有天賦,隻是缺少信念和堅持的毅力。不要總是抱怨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有時候,那些不如意恰恰是鍛煉我們的磨刀石,隻有經得起打磨,才能終有一日發出璀璨的光芒。
雨是烏雲的花
1936年4月,春意盎然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北郊,山花爛漫的校園,朗朗的讀書聲,仿佛置身於蓄謀已久的二戰之外。15歲的米勒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停地擺弄自己手中的一個微型玩具,他正在開動腦筋策劃自己的方案,他想製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童話圖案,這是他從小就樹立的偉大夢想。
課堂上不允許想入非非,更不允許醜態百出,多卡爾老師提醒米勒注意聽講。聽到老師點評米勒時,課堂下麵騷動起來,同學們忍不住回頭看這朵自詡漂亮的“烏雲”,他長相奇特,醜陋無比,黑得透亮迷人,“烏雲”的綽號實至名歸。
許多老師均對米勒的表現不滿意,因為他天生外向的性格、不安分的心帶動了許多同學的行動,他們甚至計劃去尋找德國的不安心分子,與他們共同謀劃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不過是一群無聊學子的奢想而已。多卡爾老師曾經找過米勒談話,問他到底想做什麼?學校鼓勵有動手能力的孩子創新,但需要提前備案,讓校長知道,也許會有一筆資金支持。
“我要找一種形象,他代表孩子們的心聲,這種形象是孩子們的花,孩子們可以橫行無忌的通行在自己地花海裏,就是這些。”
不可思議的回答,多卡爾老師隻好通知了他的家長,在他看來,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親對米勒進行了教育,懇請老師再給他一次機會,學校裏傳言道:烏雲也想開花,哪一朵花是烏雲的花。
米勒在學校裏進行了嚐試,他一直夢想著找到一種適合孩子們娛樂的形象,他找過袋鼠,將自己的方案整理後發到了一家音像公司,結果卻石沉大海,又做了其他實驗也杳無音信。
1940年,二戰爆發後,他被當做勞工強製到戰場上服役,受盡了折磨卻死心不改,他這朵烏雲差點死於刀槍之下。
二戰結束後,他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百廢待興,狼藉不堪,莊稼地裏成了鼴鼠的天下,它們在田野裏肆無忌憚,似乎戰爭沒有觸及它們的世界。
那日,米勒出門散步,卻無意中被掉進了一個土坑裏,原來是鼴鼠打洞留下的洞穴,靈感不請而至,他忽然間想到了可愛的頑皮的鼴鼠形象,如果將它們的故事搬進書本裏,加以童話般的描述,一定會贏得小朋友們的青睞。
喜出望外的他一口氣製作出《鼴鼠的故事》係列,次年,《鼴鼠做褲子》在熒屏上首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孩子們紛紛挑大指稱讚這個吉祥的動畫形象,米勒這朵“烏雲”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成功降臨時,雖然手足無措,但卻風生水起。乘著這樣的靈感之光,鼴鼠的故事綿延千裏萬裏,直抵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鼴鼠和青蛙》、《鼴鼠的夢》等續集相繼推出,孩子們終於找到了一種屬於他們本身的愛的形象。
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鼴鼠係列創作的高峰期,如今,鼴鼠係列已經在全球十五個國家出版,有四十種語言讀本,成為全球膾炙人口的暢銷經典。
《布拉格日報》采訪他時,他趣味十足地解釋道:烏雲也會開花的,現在我要告訴大家,雨是烏雲的花,雨從烏雲的內心分離出來,淅瀝自由,滋潤著大地萬物,使所有的靈魂生機勃勃,誰說黑暗的事物不會開花。
雨纏綿而至,滋養著幹涸的大地,給萬物帶來潤澤和生機,誰想過,雨竟然是烏雲的花,烏雲讓人瞧不起,卻依昂首挺立,雲開霧散後,滴滴雨水奔騰流淌,譜寫出一部大愛無疆的人間童話。
烏雲也是上帝的垂賜,如果你的天空正烏雲密布,你有福了,因為烏雲正是雨的醞釀,而雨是烏雲的花。
麥克的NBA
1967年3月,年僅17歲的麥克報名參加了美國西點軍校籃球隊,他希望能夠早日被NBA選中,這是他從小一直以來的夢想。
那年的夏季,美國NBA到西點軍校挑選籃球隊員,但他卻因為彈跳力較弱被淘汰了。這讓他痛心無比,他一度不想再打籃球,而想改學軍事政治專業了。
一天傍晚,他意外地接到了遠在芝加哥的父親的電話,父親在電話裏沒有勸慰他,而是告訴他一個欣喜的消息,家鄉的大學想對外招聘籃球教練,父親問他有沒有興趣?
他有些沮喪地想到:我是個沒用的人,沒有被NBA選中,如何能夠當合格的教練?
但他又不想讓父親失望,於是說道:“我明年畢業後,再考慮這件事情吧,好嗎?”父親告訴他,現在仍然要刻苦訓練,你即使入選不了NBA,但照樣可以培養出能夠進入NBA的學生。
一年以後的夏天,他接到了家鄉大學的一封聘書,是杜比校長親自寫來的。於是,他趕赴家鄉,接手了一個瀕臨解散的籃球隊。
一切從零開始,他無所適從,甚至有些後悔,在這種地方當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教練,對自己的提高有好處嗎?他的NBA夢想並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