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帶著微笑出發(2)(2 / 3)

在以後的工作裏,我學會了奔跑,像趕地鐵的人那樣步履匆匆,每當我滿頭大汗地回過頭來時,我總會告訴自己:我趕上了最早的一班地鐵。

保持清醒

19世紀英國倫敦的街頭,站著一位年輕的畫家,他有著獨特的品質和理想,雖然自己的體態瘦弱,但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為了弄清楚自己的畫中究竟有多少缺點和不足,他挑選了一幅自以為非常優秀的作品,拿到街市上,旁邊還放著一支筆,他請求大家指出畫中的問題,很快的,許多人擁上前來,當天他回家時,他發現自己的畫作上被七嘴八舌地寫滿了意見,有的人甚至還在畫上寫道,這簡直就是一幅垃圾作品。

年輕的畫家頹廢至極,準備撕毀自己所有的畫作,並且扔掉陪伴自己多年的畫筆,他感到絕望。失敗的滋味太難受了,它可以瞬間使人萬念俱灰。

他的老師過來看他,見他魂不守舍的樣子,問他原由。

他講完後,老師竟然微笑起來,老師要求他再準備一張和原來相差無幾的畫作,再到街市上征求大家的意見,這次,請大家寫出畫中的優點,那天晚上回家時,他的畫作上寫滿了人們對畫作的褒獎,有的人甚至說這是他見到的最好的畫啦,畫中意境優美,是難得的佳作。

同樣的畫作,竟然贏得了截然不同的評論,他怔住了,老師告訴他,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這期間,方法固然重要,有一點卻更重要,就是當事人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相信自己,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要能夠分辨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才能把握好自己的生命。

刹那間,畫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此,他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一種清醒的意識,無論自己遇到了什麼困難,麵對鮮花和非議,他總會從容地笑著避開,隻是每晚,總會有一個堅定的身影在燈光下潑墨揮毫。

這個人就是英國19世紀著名的畫家畢加索。

人生布滿了棋局和困惑,我們總喜歡鮮花和掌聲,我們像恐懼猛獸一樣地害怕責難和誹謗,大起大落其實是人生的常事,許多人不適應這種迅猛的改變,在掌聲裏,他們失去了原來的自己;在失敗麵前,他們停止了追逐理想的腳步。其實我們隻要保持清醒,從容淡定地麵對生命中的種種境遇,我們便會成功。

那些“水土不服”的心靈

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了這座年輕的城市,一切措手不及,高樓大廈林立,空氣汙濁,人與人的距離疏遠,無不表達了文明進程的無奈代價。加拿大的多倫多市,議會通過了相關法案:要求擴大多倫多市的城市麵積,讓農村從多倫多的版圖上,逐漸消失掉。

村莊被夷平了,一大批的樹,從鄉下被運到了城市的邊緣,他們需要重新生長、重新適應環境。隻有紮了根,無論在什麼地方,才能重新造出一片蔭涼來。

多倫多北郊,運了一大批的樟樹,作為名貴樹種,一來便水土不服,死的死,傷的傷,滿目淒涼。接連換了兩茬育樹者,甚至政府認為他們有失職之嫌,而這些樟樹,就是不聽他們的指揮與使喚,拚命地抵抗,一百公裏的路程,論環境、溫濕度,無任何差別,最後一名植物專家下了定論:一千多棵樟樹,如果想生存,就必須退回原處,樹也會水土不服。

自然會有人嗤之以鼻,什麼狗屁邏輯?樹有心靈嗎?它們隻能適應當時的土地、當時的環境,這是它們的唯一選擇。

多倫多郊區的百姓們卻著了急,為了一千棵樟樹而遊行示威。剝奪了他們的村莊,他們沒有張揚,而當一千棵活生生的樹束手待斃時,他們選擇了反抗。

議會最終承認了樟樹水土不服的事實,一千棵樟樹,死傷一百餘棵,其餘運回一百公裏以外的原籍重新種植。很神奇,樹活了,它們也戀故鄉,戀這兒的風土人情,越發茂盛起來,纏綿百十公裏,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多倫多市。

不僅如此。由於樟樹生長範圍頗大,自然阻擋了城市化迅速擴張的路程,沒有辦法,全停下來,為一千棵樟樹讓道。

我的家鄉多名貴樹種,尤其是香樟樹為名,可以入藥,同時象征著友愛與甜蜜,簡直是吉祥的代名詞。

中國的城市化浪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勢如竹破,成群牛羊與成群的人,離開了家鄉,水泥與鋼筋占據了這兒所有的空間。八百棵香樟樹,阻擋了城市化的進程,村長接到命令後,帶領人員前來勘查現場,沒有形成定論,村民們不答應條款,第二天再來看時,樹倒根爛,一地狼藉,任憑你哭也好,笑也罷,一周之後,大樓拔地而起。

隻是,我十分懷念多年前的村莊,那兒有蛙鳴,有牛吼,更有愛我的祖母與菜園;我更懷念那時的樹,隨便一處所在,便可以施展自己的妖嬈,送你蟬鳴與鳥叫,讓你的童年多姿多彩。

我看到了萬裏之外的樟樹,它們搖曳生姿,我們如何能狠心剝奪它們的生存空間。

每天用心做一件事

工作中,你百無聊賴地坐在電腦旁邊,為領導剛才的批評耿耿於懷,無法安心工作。這樣的煩憂纏繞了你半天時間,等到你終於安下心時,QQ上有人呼叫你,你開始揮霍不多的休閑時間,甚至占用工作時間與一幫若有若無的狐朋狗友“暢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