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幾天,伯蘭先生一直在為自己的不負責任感到遺憾,由於自己的大意,他沒能幫一個年輕人實現夢想,盡管多次尋找,他最終沒能找到年輕人的下落。
十年後的一天,華盛頓郊區有一位富翁給伯蘭先生來了一封信,請他去自己的豪宅參加一場別開生麵的酒會,他感到很納悶,自己在華盛頓地區沒有幾個朋友,再加上這個住所挺陌生的,他懷著一種好奇心前往參加這個酒會。
酒會上,一個中年富翁正在招待大家,當伯蘭先生到達時,中年人迎上前來,熱情洋溢地擁抱伯蘭,中年人說,伯蘭先生,你還記得十年前你家門前的那個年輕人嗎?
伯蘭先生努力搜索著記憶,當他終於明白麵前的中年人是那晚的年輕人時,他一臉愧疚地握著他的手說道:“對不起,先生,當時我確實疏忽啦!”
“不,伯蘭先生,我要特別感謝你,當我將鑰匙插進門鎖時,無論我怎麼努力,我都無法打開通往理想的大門,我隻有隔著窗戶欣賞著裏麵的美景,後來,我想明白了,這把鑰匙是不適合我的,如果我能夠如願以償地進入房間裏麵,那麼,我會瞬間失去夢想,終日生活在安逸的牢籠裏,慶幸的是,不能打開房門的鑰匙使我明白,那些榮華和富麗現在不屬於我,我沒有資格去得到它們,從那時起,我就告誡自己:夢想仍在延續,總會有一把鑰匙屬於自己。”
年輕人名叫格桑,通過近十年的努力,他已經成為華盛頓地區最富有的大亨。
“現在,讓我們共同幹杯,為我們的夢想和友誼幹杯。”伯蘭和格桑的酒杯碰在一起。
是的,總有一把鑰匙屬於自己,有了它,我們就可以解除阻礙我們前行的任何障礙,引領我們走進夢寐以求的理想之門。
出醜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1947年中國香港維多利亞小學,四年級的小學生們正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在教室進行一場演講比賽,演講的題目是《我的理想》,這是個非常普通卻又能夠激勵人的話題,同學們三三兩兩地議論著,不時有人吹起了口哨,語文老師的眼睛循聲瞥去,調皮的孩子們馬上收起了鬼臉。
比賽開始了,同學們個個好像準備得十分充足,有的理想是長大了做一名科學家,有的理想是做一名像魯迅一樣的文學家。輪到了一位個子矮矮的小男孩,他的發音有些顫抖,顯然是平常發言少的緣故,但他的內容卻著實有趣,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起來。
他說他的理想是自己做一塊炸彈出來,然後將自己崩到天上去,他就可以環遊整個世界啦!
語文老師也忍俊不禁,年輕的孩子好像知道自己丟了醜,不停地抹著眼淚下了課堂,教室裏有鼓掌的,有喝倒彩的,喧囂聲一片。總之,這個男孩子認為自己出了醜,還沒有下課,他便一個人跑回了家。
從那以後,同學見到他,便會譏笑他的理想。小男孩生了幾天悶氣後,認為自己非要造出炸彈來實現自己的理想。接下來,他準備了許多材料,忙活了幾天,但炸彈確實沒造出來,倒是造出來一台半導體收音機,打開來,居然收到了廣播,他喜出望外,繼續折騰自己的創造夢想。
一個偶然的契機,他果然製造出了“炸彈”,他為了證實自己的傑作,他領著許多同學們到大街上,他要當眾引爆自己的“炸彈”,“炸彈”果然爆炸了,幸虧沒有傷到人。他證明了自己絕不是一個隨便說大話的人。
後來,他來到了英國繼續鑽研自己喜歡的化學專業,他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用玻璃纖維作為光波導用於通訊的設想。這條設想一經發出,人們都認為他是個神經病,這是絕不可能的事情。但事實勝於雄辯,他發明了石英玻璃,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導纖維,使科學界大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