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帶著微笑出發(4)(3 / 3)

他就是高錕,被人們稱為“光纖之父”,由於他的傑出貢獻,1996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一顆於1981年12月3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3”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2000年,高錕與鄧小平一起被《新聞周刊》選為“二十世紀亞洲風雲人物”。並且,他於2009年10月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沒有當初的出醜,我恐怕仍然是一個默不作聲的孩子,那次出醜改變了我,讓我明白:出醜也能創造出機遇。”高錕如是說。

奮鬥是筆,生命如畫

他是一個再普通不過,沒有絲毫特質的漫畫者,他整日駐紮在華盛頓的街頭畫畫賣畫,周圍的白眼與他的執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警察走過來許多次,但一見到他那身寒酸的衣服便不忍心將他驅離,後來,警察先生無奈地對他說:“你可以在此地賣畫,但一定要學會躲避,不要讓我們的上司發現你,這對你我都非常不利。

他依然心無旁騖地專心於自己的畫板,隻是有人問起於他的漫畫作品時,他便神經過敏起來,“哪幅畫?”“這幅呀,這可是根本日本傳統故事改編的。”對方回答著。他又回答道,“什麼?要美國本土的作品?暫時沒有,我隻是喜歡臨摹外國的作品。”

他一直這樣盼望下去,直到太陽落了山,仍然沒有人買下他的一幅作品。

他十分沮喪,覺得老天對自己不公,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許多人都說他的作品呆板,缺乏靈氣,但他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專業化創作之路,就像凡·高的作品一樣,總會有人賞識的,他拒絕修改自己的創作路線,雖然許多人不喜歡他的畫作。

某天上午,一個老太婆走近他的畫攤,她左右打量著這些畫,最後,挑選了一張畫作,她問年輕人:“我小孫子喜歡漫畫,我拿一幅吧,多少錢?”

“送您了,不要錢!”他說出話時斬釘截鐵。

“不要錢可不行,不要錢說明你的畫作價值太低,我給你多一點吧,你已經待了好些天了,權當是鼓勵吧。”

次日上午同一時間,老太婆又出現了,她招呼著周圍的觀眾大聲叫嚷著:“難得的好作呀,隻是懷才不遇,我孫子的老師點評他的作品堪稱一絕,當今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與之媲美。”

她又買了幾幅畫作,臨走時還回頭說著:“等我呀,不要讓他們搶光啦!”就在這天,有許多人開始對他的漫畫作品感興趣,他的收獲頗豐。

這個叫馬克·費雷的年輕人,由此走向了一條通往漫畫的創業之路,直到2008年年底,他的母親不幸去世時,他才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他發現了許多自己的作品,就在母親的櫥櫃裏,它們被母親打成一個包裹,包裹上麵赫然寫著:我兒畫作,值得收藏。

母親為了鼓勵自己,悄悄地雇了人前去購買他的畫作,隻是為了鼓舞他的鬥誌。母親最後對他說:“隻要不放棄,生命就會有希望。”他聆聽了母親的臨終遺言,從此從未停下過奮鬥的腳步。

2010年4月初,他榮獲了一年一度的美國普利策獎漫畫創作獎,在此之前,他的大量作品刊登在網站上,他獲獎的理由是:以執著的心態完成創作,漫畫天使也在向他招手。

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支筆,我們可以用它畫天、繪地、描人生,有些人將這幅作品繪得濃墨重彩,而有些人,將這幅作品扔給了時間和虛無,或空白無物,或信手塗抹。

生命如畫,奮鬥的筆就在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