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京劇藝術在大學生中的傳承與保護任青萍(2 / 3)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外來文化的衝擊麵前,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搶救和研究非物資文化遺產的曆史使命,而我們的大學生更應當充分認識到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將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視為己任。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高等教育會議上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其中第一條的第3、4款是:“通過研究去發展、創造和傳播知識,作為其社會的一部分,提供有關的專門知識,幫助社會的文化、社會和經濟發展,促進和發展科技研究和社會科學與創造性藝術方麵的研究。”“幫助在文化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環境中理解、體現、保護、增強、促進和傳播民族文化和地區文化,以及國際文化和曆史文化。”這就從培養高級人才、研究高深學問和服務社會的結合上,闡述了高等學校在民族文化建設上的重要曆史使命。翁敏華:“論大學應該成為非物資文化遺產博物館”,《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對大學生來說,傳承與保護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人人有責。針對目前在我國一些青年中存在的完全放棄民族文化的態度,我國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認為:年輕人要有適當的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這是大文化母體子民應有的心態。其他文化也不會接受那種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過激攻擊態度的人。社會越發達,就越強調對民族文化的保護。日本、西歐等國家十分重視對青年人從小就進行本土文化教育,培養民族情感和文化鑒別能力,通過教育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繼承者。在美國的許多大學中,都開設戲劇課程,作為一項素質教育來普及。

2.大學生一定能夠在傳承與保護京劇藝術中肩負起曆史使命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大學校園文化也異常豐富多彩,戲劇藝術也成為大學生專業學習之外的一個重要選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追求和欣賞京劇這門高雅藝術。1999年,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率先成立京劇團,使京劇藝術走進了大學校園,在廣大青年學生中推廣和普及京劇文化藝術,成為中國首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業餘京劇團。他們還應邀到日本訪問演出,成為第一個登上國際舞台的中國業餘京劇團,並受邀到香港表演,一時引起轟動。為了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切身感受京劇藝術的迷人魅力,2001年,由中國戲曲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倡導成立了“中國高校京劇藝術促進會”,同年,在江蘇泰州舉辦了“首屆全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一舉獲得成功。如今,每年一屆的“全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有力地推動了高校京劇文化活動的普及和開展,成為提高大學生文化藝術素養、促進各高校間京劇文化活動和京劇教學經驗交流的重要途徑。到目前為止,全國有許多高校都相繼成立了以在校大學生為主的京劇社團(有的為京昆社團)。遼寧高校的京劇戲迷協會還在創建自己的網站,要運用現代電腦和互聯網技術將中國的京劇藝術向世界展示。

教育是人類曆史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人類文化記憶和傳承的重要方式。高等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塑造民族性格、提升民族理想、推動民族文化創新等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個國家的凝聚力,來自於它的文化以及它的民眾對所屬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文化的充足的精神營養,應當滲透在每個公民的血液裏。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必須在法治、行政、教育、宣傳等多層麵上使文化遺產保護的目標得以實現。構建文化多樣性的格局,促進文化尊重和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非常美好的事業。同時,在國家內部保護其文化遺產,使民族的獨一無二的文化特性保持下去,更是一項長久而偉大的使命。劉紅嬰:“現代文化遺產觀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光明日報》2007年6月11日。作為大學教育,首先應對代表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本土文化意義和價值有著確切的認識,承擔起曆史所賦予的責任,充分發揮大學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積極作用。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內涵完全可以被兼具中西方文化知識的大學生們所理解。正如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認為的那樣:中國古典文化的很多東西是能夠吸引年輕人的。大學生們在學習之餘,關注京劇藝術,對祖國傳統文化充滿了熱情。“京劇藝術進校園”係列活動旨在引導大學生了解京劇藝術精粹,培養和提高感知、鑒賞京劇藝術的能力,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現在很多京劇音樂元素被應用在流行音樂中,這足以證明京劇藝術的魅力所在。

在2007年6月9日第二個“中國文化遺產日”的紀念活動中,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京劇院和武漢地區各高校、媒體聯合推出係列主題活動,繼續在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舉辦“弘揚國粹,大學之旅”京劇演出,旨在宣傳“中國文化遺產日”,傳承民族文化精粹,繁榮大學校園文化。不少國家級的京劇演員參加了演出活動,讓大學生真切感受和欣賞國粹藝術,喚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和積極性。武漢大學的一位教師說得好:“傳統藝術凝結著智慧與創意,對於民族文化的豐厚遺存,我們應多一分眷顧,多一份理解和珍愛。”還有京劇界人士發表評論認為:大學師生關注京劇藝術,將對當代京劇文化的新建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京劇藝術贏得青年學子,就是贏得未來和希望!京劇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在大學生身上看見了希望。相信大學生一定能夠在傳承與保護京劇藝術中肩負起曆史使命。

三、在大學生中傳承與保護京劇藝術的學理思考

隨著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正受到越來越大地衝擊,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已刻不容緩。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如何在大學生中進行傳承與保護,是我們麵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於涉及到京劇國粹藝術的繼往開來,已引起國家立法機關、文化主管部門等相關行政機構的高度重視,京劇藝術界和教育界對此也十分關注。

1.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要先行

目前,對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從有形文化遺產向無形文化遺產延展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和立法趨勢。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應正確處理保護與創新、引進與輸出的關係,不僅要保護而且要創新民族性較強的文化,以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性。王東旭:“京劇在高校中的傳承”,《劇作家》2006年第5期。2003年10月,第三十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自始至終積極參與了《公約》製定工作的全部過程。2004年8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我國正式加入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這是我國非遺保護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標誌著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入國際保護的整體行動之中。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提出的對文化遺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是根據我國文化遺產現狀提出來的切合實際的、全麵的、正確的指導方針。對於做好京劇藝術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了有效地保護和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2007年6月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對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全國各地高度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工作,努力通過地方立法的方式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早的如《雲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2000年)、《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200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在2005年印發了《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06年,又通過並施行了《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使寧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有了法律保障;江蘇省也於2006年就發布並施行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麵也走在地方立法前列;浙江省在2007年5月發布並施行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目前,北京市已經完成《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初稿)。200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北川羌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相繼出台。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望在法律體製下得到有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