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的京劇表演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屬於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承中華文明、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大學擔負著培育現代精英人才和傳播、繼承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京劇藝術走進大學校園,有益於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有益於陶冶人文精神和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促進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本文在探究京劇藝術的傳統文化價值表現基礎上,提出:大學生要了解和熟悉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要肩負起傳承與保護京劇藝術的曆史使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要先行。在大學生中進行傳承與保護京劇藝術,既要注重傳承與保護,也要堅持改革與創新。要努力創建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激發大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和關注京劇藝術的積極性。
關鍵詞:京劇藝術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
一、京劇藝術的傳統文化價值表現
1.京劇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珍寶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責任,關係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在於擁有了真正體現民族精神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弘揚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孕育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藝術積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京劇誕生於大眾文化尚未高度繁榮時期(最初是為宮廷演出才進京的),從清代中晚期形成到現在,曆經200多年的曆史。在不斷發展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京劇藝術較好地吸收了其他地方劇種和藝術門類之長,並經過無數藝術家的精心雕琢、反複提煉,不斷改革與創新,如今已成為我國民族文化表演藝術中光芒四射的一顆明珠,享有“國粹藝術”之稱,並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京劇藝術作為中國戲劇藝術的傑出代表,堪稱國之瑰寶。並且,京劇作為一種中國獨有的戲劇藝術,也已經成為世界的藝術瑰寶。梅蘭芳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把京劇藝術推廣到了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京劇。各個時期的京劇大師們用他們的努力不斷完善和發展京劇藝術。直至今天,仍有很多藝術家們在為此而不懈地努力並傳承著,嚐試著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發展和振興京劇。在京劇藝術中,積澱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念和傳統文化的藝術菁華,這種觀念和傳統是炎黃子孫血脈的延續。中華民族含蓄、穩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劇藝術裏得到了最豐富、最集中、最生動的表現。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與兼容並蓄,以及它的聲情並茂與異彩紛呈,傾倒著一代又一代人民大眾。我們所熟悉的大量經典劇目都是許多京劇前輩嘔心瀝血創新的結果。而且,這種創新盡管有坎坷,但卻從未停止過。建國60年來,湧現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劇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民族文化是民族自信心的根源,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民族必定是善於保護自己優秀傳統文化的。京劇藝術中蘊含著中國曆史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珍寶,必須精心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本質性力量。民族文化哺育和傳承民族精神,滋養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激發中華民族的創造力,鑄造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民族文化反映出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鍛造出來的民族品格、道德觀念和價值準則的總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它是一個民族延續的血脈、發展的動力、崛起的支撐、挺立的基石。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誌向和遠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偉業,更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根深才能葉茂,有魂才有力量。任仲平:“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先進文化”,《人民日報》2005年3月1日。我們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一定要堅持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把民族精神進一步弘揚起來,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2.京劇藝術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係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2006年1月9日,《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很顯然,我國的京劇表演藝術當屬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曆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接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係國家統一的基礎。
在論及京劇藝術的傳統文化價值表現時,我們自然而然地要探究京劇藝術大師們的人品和藝德,梅蘭芳先生當屬京劇藝術界一座光照千秋的豐碑。梅蘭芳不僅京劇表演藝術爐火純青,而且有著高尚的人品和藝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不懼怕冒著生命危險,以“蓄須明誌”的方式,堅持不為日本人演唱。1941年香港淪陷時,為了拒絕日偽的演出邀請,他甚至請私人醫生為自己注射傷寒疫苗,結果連日高燒不退,為此差點丟掉性命,終於擊碎了日偽的妄想。王慧:《梅蘭芳畫傳》,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梅蘭芳的崇高精神和愛國行為至今仍影響、教育和激勵著青年一代。1930年,梅蘭芳赴美演出達72天,榮獲“文學博士”稱號。還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荀派傳人宋長榮先生,他德藝雙馨,以崇高的藝德和精湛的藝術深深感動了海內外廣大觀眾。為彰揚宋長榮在弘揚中華傳統京劇藝術方麵作出的重大貢獻,美華藝術協會代表林肯藝術中心、紐約文化局,特地為宋長榮頒發了亞洲傑出藝術家“終身藝術成就獎”。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為了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全麵展現近年來京劇藝術繼承與創新的優秀成果,展示人才培養的最新成就,積極培育演出市場,培養京劇觀眾,促進傳統藝術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推動京劇事業更加繁榮和發展,1995年文化部主辦了首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此後,每三年一屆的京劇節已成為促進京劇藝術繼承發展的有力舉措,成為國家級重要的演藝活動。在我國市場經濟朝縱深發展的曆史條件下,努力保護好我們民族的文化遺產,充分發揮京劇藝術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經濟的動力。經濟與文化是相互聯係、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兩者是協調發展的。保護和利用好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提升京劇藝術的傳統文化價值,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學生要肩負起傳承與保護京劇藝術的曆史使命
1.京劇藝術可以有力地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當代大學生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年輕一代。京劇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尤其需要當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這是京劇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的客觀需求。大學擔負著培育現代精英人才和傳播、繼承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京劇藝術走進大學校園,是普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種最直接、最感性的方式。京劇文化藝術進校園,有益於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有益於陶冶人文精神和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隻有通過讓大學生現場親眼觀看、親耳聆聽,才能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京劇藝術的無比絢麗多彩和美妙絕倫。讓大學生與京劇藝術工作者經常麵對麵地進行接觸和交流,可以使大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和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