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為希望前進:開始了就別停下,追逐夢想的路上永無遺憾(4)(1 / 3)

講了這麼多,一句話總結:“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拚天賦。”說有一個調查實驗,問:如果數學不好,能不能學好計算機程序處理等東西?結果百分之七十幾的人選了不能。然後一個教授總結說,很多人一直以為自己與他人拚的是吃苦,是天賦,什麼刻苦奮鬥,什麼拚命學習,其實拚的隻是一點點認真、一點點細節、一點點本分,連勤奮都談不上。

在你的周圍,懶漢實在太多,你隻要做到基本的勤勞,就可以致富了;在你的世界裏,大多數人都是盲人,你隻要有一隻眼睛,就有資格稱王了。

我收到非常多抱怨的郵件,他們有的抱怨工作待遇太低,有的抱怨工作內容瑣碎,有的抱怨社會不公,有的抱怨家庭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自己學曆不夠高,有的抱怨自己幹的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的人寫這些抱怨郵件時,三行兩個錯別字,一段話兩千字,還會加注“特急”字樣。

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把它們做好的呢?我想沒多少吧。一個人可以永遠不滿足於現狀,但要安分於現狀。簡單來說,你做什麼事情,都要敬業一點,守好自己的本分,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連最基本的努力都沒有做到,卻用那些虛化的平等、華麗的夢想、社會的不公、自己沒有天賦等為自己不能成功找借口。

一個人如何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其實非常簡單,他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人是通過細節和小事展現自己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大多在一些細節和簡單的小事情上。所有幹大事的能力也都是從小事情上生發而來。

有時成功並沒有那麼複雜,做好別人沒做到或者忽視的小事,你就贏了。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這是不變的真理。

做學生時,做到準時上下課,按時完成作業。畢業麵試時,穿不起名牌衣服,就把自己打扮得幹淨清爽,做到準時赴會。參加工作,寫郵件時,注意書寫格式,分段清楚,意思表達明白。老板安排事情時,多問幾句,問清楚再行動;老板要求你彙報工作時,及時給予回應。上班的時候少打遊戲,少逛淘寶,多琢磨琢磨怎麼把事情做好。下班的時候少看幾集連續劇,少睡一點覺,多看幾本書。

周末大家都在吃吃喝喝和睡懶覺時,你到公園裏跑跑步,鍛煉鍛煉身體。做到這些,你的機會自然就會多起來,命運也會慢慢地改變。

不要看不起小事情,生活本就是一件件小事的集合,堅持做好每件小事你就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的人生。如果更進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還能將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極致,像庖丁解牛,會怎樣呢?《士兵突擊》中有句台詞:他做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樣,到最後你才發現,他抱住的已經是參天大樹了。

_如果你夠驚豔_

我收到過很多封郵件,都是說自己與學曆有關的痛苦。比如A小姐,因為不是名牌大學畢業,找工作時麵臨極大的困難;B先生,因為根本沒有讀過大學,隻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感慨何時是個頭兒。每次遇到這樣的郵件我都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因為無論我怎樣回答,都沒辦法解決他們沒有學曆亦沒有貴人相助,因此被劃在標準線之外的事實。

我沒辦法跟他們說,有一個保安,工作之餘努力學習,考上了某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也沒辦法跟他們說,有一個保姆,在給東家煮飯的同時潛心研究菜譜,考上了特級廚師,而東家感動於她的認真,給她投資開了家飯店,最終她憑借過硬的技術成了連鎖店老板;更沒辦法跟他們講連比爾·蓋茨都沒大學文憑……

這些都是勵誌書上的故事。聽的時候熱血沸騰,以為自己就是下一個。

第二天熱情降溫,又繼續陷入生活的愁苦中。

無論我跟他們說什麼,都沒辦法立刻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沒有學曆是一個既成事實,也是一時無法改變的。

我有一個朋友,大學隻上了一年就因為各種原因退學了。之後他一直在四線城市晃蕩,做過業務員,開過影碟店,因為偶然在報紙上讀到一個廣告人寫的文章,就下定決心去做廣告。可是他的生活圈子裏沒有一個廣告人。怎麼辦呢?好在他會上網。

他花了很長時間收集了一二線城市知名廣告人的個人資料和郵箱地址,又花了很長時間收集了許多知名廣告公司的資料和作品集,還去琢磨已經出街的廣告,最後,又下載了無數個廣告人的簡曆去研究……

最終,他花了很長時間,動手製作了一份非常牛的簡曆,投給了北京幾家知名的廣告公司。

這麼多的“很長時間”加起來,距離他決定做廣告人的時間僅僅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