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生大師評析(2 / 3)

她說,為人處世關乎健康,古錢幣的“外圓內方”就代表古人的為人處世原則。其實,學者們最早的推理是:代表天圓地方。後來考古發現了鑄錢的模具,才知道,剛鑄造的錢,需要挫磨。方孔,是為了插進一個四方的小木棒,不讓錢滾動,以便挫磨。要按她的說法,古代還有刀幣,難道古人為人處世的原則就是橫刀相向嗎?

她說,什麼性格的人長什麼樣的胡須,張飛的胡須代表性格粗獷,關羽的胡須代表性格忠厚。其實,這是戲曲臉譜,怎麼能當真呢?曆史上和張飛胡須相似的人多了,難道都粗獷?比如朱熹的胡須就與張飛相似,他可是個“存天理,滅人欲”的大儒。

她反對按西醫的理論開中藥方子。現在隻號脈的中醫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中醫都要給病人做儀器檢查,這就是中西醫結合。她在她的書中反對,是為了突出她是中醫文化的傳承者,其實她若有病,會隻讓號脈的中醫看嗎?

中醫講究一日之內之時辰,一年之內之四季。於是,她對“子鼠、醜牛、寅虎、卯兔……”中的“子鼠”的解釋是:“用老鼠比喻子時生發的力量。”可惜她沒有接著往下解釋,那應該是:用牛比喻醜時生發的力量……真是匪夷所思,自從有了天幹地支十二生肖,第一次見到她這種解釋。她應該知道“子鼠”、“醜牛”,僅僅代表順序而已,卻非要加進點學問,反而顯得沒學問。她還說,男人在秋天感情脆弱,所以女孩子要在秋天找男朋友。這哪跟哪呀!一派胡言,想幽默竟至如此!

她的文化水平是比別的“養生大師”高,但從上述例子可見,跟真正的文化人相比卻見絀。也許,她想用中醫理論解釋曆史、文化、世俗、諺語等等,本不能這樣解釋,而她卻硬要這樣解釋,於是隻能是曲解。

她的科學水平,那就更差了。

她說花粉是性激素。乍一聽,好像對,可是,這隻是有點科學概念,又缺乏科學基礎的人隨意作出的似是而非的論斷。我來解釋:花粉相當於人和動物的精子,用於繁殖。即便是人和動物的精子,也不含性激素。精子的產生受性激素的控製,但精子不等於性激素。性激素隻有人和動物才有,植物沒有。植物體內有激素,叫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黴素、乙烯等等,但都不是性激素。植物的激素對人和動物不起作用,人和動物的激素對植物也不起作用。在文學上人們常把植物的性擬人化,但在科學上不可以這樣,隻有不懂科學的人才把文學的擬人化當做科學。

限於篇幅,例子不再舉了吧。曲黎敏的最新力作是《把健康徹底說清楚》,出版社又對此炒作為“終結養生書風潮”,言外之意是以前的和以後的都沒有這一本好。真是吹牛皮不怕報稅。僅僅上述例子,她就說不清楚,何談把健康“徹底說清楚”!

馬悅淩,原名馬秋紅。比較比較這兩個名字:馬秋紅顯得很普通,像個家庭婦女;馬悅淩顯得很雅致,像個知識分子。常見歌星為了包裝的需要而改名,“養生大師”亦如此。出版社終於把馬悅淩包裝為“健康教母”。

“養生大師”們各有妙方,馬悅淩的妙方叫“氣血養生真法”:包括“生吃泥鰍”、“腳底注射當歸針”、“後背撞牆”和“吃固元膏”。這些療法盡管備受醫學專家們詬病,但直到今天仍然盲從者眾。不過,吃虧上當的可不少。今年5月下旬,四川省有100多人生吃泥鰍導致體內長出寄生蟲而住院。

《大河健康報》是國內最早冷靜分析並批評馬悅淩所謂“氣血養生真法”的媒體。我參與了此報道,與馬悅淩接觸短暫卻印象深刻。時間是2008年11月中旬。當時,馬悅淩的《不生病的智慧》正熱銷全國,她的妙方成為一時風尚。在鄭州,本報調查發現,有生吃泥鰍吃得肚疼難忍的,有打當歸針打過敏的,有撞牆撞壞頸椎的,有吃固元膏吃得流鼻血不止的……正好馬悅淩來鄭州講學,我遂聽了她的講座並專訪了她。

在講座上,她出語驚人:“99%的病可通過補氣血治好”;“胖與吃多吃少無關,胖是因為虛,瘦是因體內熱性大,能夠燃燒脂肪”;“西瓜和香蕉吃出很多病,寒涼的食物都要少吃甚至不吃”;“食療、按摩、艾熏等方法可以治癌症”。現場有7個觀眾提問,無論是哪種病,她一概說是“體寒氣淤”所致,與筆者一起聽講的中醫專家連連搖頭,說她根本不懂辯證。

我問她書中的療法是怎麼來的,她回答:“治病方法全是自創,沒有老師,跟誰都溝通不了。”她說自己僅僅是個初級護士,由於長年生病,自己摸索出來一些治病方法,同時,也看了很多書。後來,她身邊有人透露,她是“剪報高手”,家裏剪報極豐,這些剪報是她出書的素材。

我問,讀者按她書上所說的做,出了問題,怎麼辦?她回答:“我隻是把方法教給你了,該怎麼選擇是你自己的事。”對讀者如此不負責任且蠻不講理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這哪像是“健康教母”,更像一個難纏女人。

也許是汲取了《不生病的智慧》療法不靠譜的教訓,她後來相繼出版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溫度決定生老病死》和《馬悅淩細說問診單》招來的質疑和批評少多了。

在眾多“養生大師”中,林光常被判了刑,張悟本被封了店,劉太醫被扒了皮(被檢察機關以“非法經營罪”提起公訴),而馬悅淩走得還算穩當,如今還不斷在電視上露臉。像北京電視台的《天天悅讀彙》和《星夜故事秀》,東方衛視的《壹周立波秀》,湖南衛視的《百科全說》,江蘇電視台的《萬家燈火》等等,馬悅淩在上麵依然大談其“氣血養生真法”。

她是1963年出生的,看上去並不像“奔五”的婦女,身材好,皮膚好,相貌好,又是名人,電視台不就是青睞她這樣的女人嗎?可是,她的口才有點欠缺,回答問題,往往不準確,可她定力足夠,能麵不改色心不跳,從容不迫。原來,早在1996年,她就曾被江蘇電視台選為一檔醫療保健節目的兼職主持人,有上鏡經驗。其實,我認為,現在電視台並非是要捧她,而是用她這個漂亮的名人提高節目的收視率。正如郭德綱所言,名人與電視,是互相利用的關係。有的節目,甚至不夠厚道,如《壹周立波秀》,我看分明是在調侃她。

“養生大師”們的最終目標都是要賺錢的,若自己忙不過來,會有職業經理人出來幫他,因為職業經理人也想賺錢。2008年8月,馬悅淩在南京成立了“馬悅淩健康產業集團”,有50餘名員工,辦有《養生》雜誌和網站,銷售固元膏,生意還是不錯的。

任何一個小歌星都有粉絲,像馬悅淩這樣成名多年的“養生大師”自然不乏粉絲。在“馬悅淩健康產業集團”網站上,光用真實信息注冊的會員就有17萬,大多是奔固元膏而來的。馬悅淩推崇的固元膏是幾百年的傳統膏方,正確服用還是可以治病的,隻是不能濫用。而固元膏之家喻戶曉,馬悅淩是功不可沒的。難怪無論到哪兒,馬悅淩都大講固元膏的好呢。

劉太醫,本名劉弘章,天津人,非法經營,已被公訴。

與其他養生大師相比,劉太醫是膽子最大的,公開行醫,並承諾治愈。林光常勸癌症病人吃“排毒餐”,耽誤了治癌,但他並沒有公開承諾治癌,張悟本開設“悟本堂”,雖然掛號費一兩千元,但隻是指導養生,並未公開行醫。剩下的“養生大師”們僅靠暢銷書賺錢,誰也不肯越雷池一步。

與無數的非法行醫者相比,劉太醫也是膽子最大的,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從不隱藏。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假醫生,隻是在報紙雜誌上、電視上、廣播裏、網絡上做假廣告,賣假藥,藥價並不貴,治不好,也吃不死,“試試看”的上當者覺得受害不深,也不計較,想計較也找不到人。

無知者無畏,劉太醫敢吹。在他的網站上,他吹自己是明朝太醫劉純的第24代嫡孫,吹自己的家庭是“瘤科世家”,還吹自己是“聯合國世界名醫獎獲得者”,又是“聯合國科學與醫學雙博士”。這膽量,天下獨一無二。

也算時勢造英雄,適逢養生熱,養生書熱銷,一家出版社看中了他,為他找槍手,為他包裝出書,使劉太醫如虎添翼,當然,出版社也大賺特賺。

2004年開始,劉弘章瘋狂出書,出的書冠以“劉太醫係列”,包括《劉太醫談養生》、《劉太醫說:病是自家生》、《劉太醫說:是藥三分毒》等等。

這些書是怎樣成為暢銷書的呢?《劉太醫談養生》上市後,出版商采取了“打榜”的營銷策略。所謂打榜,就是“打圖書銷售排行榜”。大的書店,如北京王府井書店,大的網站,如新浪、搜狐、當當網,每月都發布圖書銷售排行榜,這樣的榜媒體都會報道,而絕大多數購書者都會跟著排行榜走。出版商“打榜”的方法是:向書店和網站7折供書,然後再以7.1折買回,造成暢銷假象,僅花了0.1折的費用就上了榜,誘導購書者跟著走。這實際上是出版商自己給自己當托兒,而書店和網站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劉太醫的書上都印有郵購藥物的地址,賣書帶動賣藥,雙豐收。據藥監部門調查取證,從2005年1月到2006年4月,劉太醫共收到彙款416筆,金額87.8萬元。就此推算,幾年下來,光賣藥就有幾百萬元。

瞞天過海豈能長久,網上有識之士紛紛炮轟劉太醫。

劉太醫的身份是假的。在《明清醫史》中,確實有劉純這個人,但他不是太醫,隻是一個醫術尚可的醫生,他一生潦倒,過得並不如意。劉弘章說,劉純的兒子是永樂皇帝的乘龍快婿,可永樂皇帝的5個女婿中,沒一個姓劉的。

劉弘章的履曆是假的。劉弘章聲稱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可是北京醫學院曆屆畢業生中找不到他的名字。他的“世界名醫獎”、“聯合國科學與醫學雙博士”,以及他兒子的“聯合國醫學博士”,竟是另一個騙子授予他爺兒倆的。這個騙子叫餘海若,原為北京新華印刷廠的退休廠醫,他在網上建立了一個“聯合國自然醫學基金會”,任何人隻要交錢,就可獲得“聯合國醫學博士”、“世界名醫獎”、“國際自然醫藥大獎”,收費不高,幾千元即可。

劉弘章的治療方法是假的。他的法寶是牛蹄筋湯。將牛蹄筋切成小塊,放入從劉太醫那兒花幾百塊錢買來的“劉太醫沙鍋”中,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小火燉12小時,連蹄筋帶湯一起喝下,想有療效,少則喝半年,多則要喝好幾年,其間,不能接受放療、化療。劉弘章說,牛蹄筋富含膠原蛋白,包裹了癌,癌就不能生長和轉移了。這個“理論”,和張悟本的“茄子吸血管裏的油”的理論很相似,不值一駁。

除了牛蹄筋湯,劉弘章還讓患者買他的“控岩散”,“岩”在古代和“癌”同音同意,“控岩散”的意思就是“控癌散”。藥監部門在劉弘章家裏搜查出來的“控岩散”是藥麵兒,像所有假藥一樣,分析不出來成分。

劉弘章的養生觀點很雷人。“人不能吃肉塊,隻能喝肉湯”。他說,胃是肉塊,肉塊和肉塊相撞,會好嗎?“成年人補鈣有害無益,隻有小孩子才需要補鈣,老人補鈣早歸天。”“不吃晚飯好,餓能治百病。”這些觀點,與牛蹄筋膠原蛋白包裹癌組織“理論”一樣,也不值一駁。

據有關部門調查,劉太醫治死了許多癌症患者。這是必然的。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相信,他的沙鍋熬的牛蹄筋湯、他胡亂配製的“控岩散”能治癌。可是,竟有一些人站出來為劉太醫辯護、作證,說自己就是被劉太醫治好的。這些人,既經過正規治療,也經過劉太醫治療,卻隻信劉太醫。這也見怪不怪,著名作家柯雲路還為胡萬林著書立說、歌功頌德呢!

張悟本,評析張悟本,必須用“最”字。在一係列“養生大師”中,他是名氣最大的。他的名氣來自他的書的銷量,別人的書賣幾十萬本,他的書賣幾百萬本。他的名氣也來自媒體的捧,媒體捧他遠比捧別人重。他的名氣還來自媒體的棒,媒體對他的棒打也遠比棒打別人重。列一份“養生大師”名單,去街頭調查,知道張悟本的人肯定最多。再過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這些“養生大師”都將一個個被遺忘,但張悟本肯定是最後一個被遺忘的。

在一係列“養生大師”中,他是成名最晚的,也是“壽命”最短的,僅一年左右時間。他是擊鼓傳花遊戲中最後一個接到花的,花很漂亮,可是鼓聲卻停了,不再熱鬧了。他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中那個最先倒的牌,從他開始,“養生大師”們全線沉默。

一係列“養生大師”都是被出版人策劃包裝的,而策劃包裝張悟本的出版人是最牛的。不想為這位出版人做宣傳,所以不提他的名字了吧。這位最牛的出版人想了一個很雷人的書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如此解釋富貴病和食療,淺顯、生動、耐人尋味,水平的確是高。有人說這句話不是這個最牛出版人想出來的,而是別的養生書中的一句話,但淹沒在幾十萬字之中,不被讀者注意。能發現這句話並拿出來作為自己策劃的書的書名,也算眼光獨到。還有下麵的話: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飲食;最好的療效,是堅持;糖尿病、高血壓病人,不必終生服藥,不到九十九,誰都不許走;一本可以讓您多活幾十年的書;一本可能讓您少花幾十萬的書。這些話,不管是出版人想出的,或是張悟本原創,還是從別的地方借的,能為這本書所用,就是水平。在食療養生熱潮中,如此誇大食療作用的極端語言,把所有的人都忽悠得神魂顛倒,趨之若鶩。

出版張悟本的書的出版社是最權威的,誰?××日報出版社。出版別的養生書,有的是文藝出版社,有的是曆史出版社,顯得不正宗。有的是衛生出版社,雖然正宗,但也不會產生震撼作用。找政治性最強的、最權威的、顯示官方色彩的出版社也是策劃人的妙思奇想。當然,買書號的費用肯定不菲。

關於食療,張悟本的“理論”和“實踐”是最全麵的,竟有那麼多內容可講,光是電視就先製作了30集,每集30分鍾,宣稱要在全國所有衛視輪流播出,像現在的新《三國》一樣。幸虧未播,隻是上了湖南衛視的養生節目“百科全說”,就紅得發紫,若是各家衛視都播,造成的混亂將不可收拾。張悟本的“理論”突破了“食療隻是藥療的輔助”這一界限,所以謬以千裏;張悟本的“實踐”因為吹噓僅靠食療就治好了許多病人而讓天下所有醫生都認為其虛假。

張悟本最張揚,最過分。在一係列“養生大師”中,有誰敢公開坐診?唯有張悟本,而且美其名曰“悟本堂”,像古代名醫坐堂一樣。掛號費一兩千元,病人排隊得排半年一年,被稱為“京城最貴中醫”。京城那麼多大醫院,那麼多名醫,哪怕兩院院士,都比不過他。

張悟本及其包裝者最大膽。造假學曆吧,不稀罕,因為現在各行各業假學曆太多了。但把張悟本的父親造假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生”,把張悟本本人造假為“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的確夠大膽的。在當時,人們都信以為真,而且都認為這樣的專家早該站出來指導公眾了。這便是大膽造假的社會效益。

張悟本之“最”可謂史無前例。他使綠豆脫銷,使綠豆價格打著滾上升,使投機商人紛紛囤積綠豆,影響到國計民生。國家發改委的一名司長在央視上明確地說,綠豆價格上揚是養生熱導致的。

然而,物極必反。主流醫學看不下去了,主流營養學看不下去了,許多視真相為生命的媒體記者看不下去了,衛生行政部門看不下去了,相關政府部門雖然未表態但相信他們也看不下去了。於是,張悟本倒掉了,從“神醫”變成了“神騙”。

有人有異議:全社會撻伐張悟本是不是也太過分了?或許是吧。其實,這正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物極必反必然伴隨著矯枉過正,不可能冷靜,隻有時過境遷才會冷靜。

現在,可以冷靜地說:養生,是永遠需要的,但養生熱是一陣一陣的;食療,是永遠需要的,而食療熱也是一陣一陣的;對醫學、營養學可以有新的創見,但不能有悖主流科學,與主流科學唱反調,就是不著調,不著調的論調大多都是偽科學;綠豆水還是要喝的,但它永遠代替不了藥;張悟本應當受到撻伐,但更應當受到撻伐的是書商、出版社、電視台。

趙之心。在一係列養生大師中,趙之心是唯一的“運動養生大師”。養生,從來都包括運動,古代的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都屬於養生運動。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號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其實也屬於養生。不過,在那幾十年裏,“養生”是個封資修名詞,沒人敢提,也沒人想起來要提。趙之心就是那種“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專業指導人員。

趙之心1976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恢複高考是在1977年,算起來,趙之心是工農兵學員。底子雖不紮實,但他很愛學習,很善於動腦子。群眾性體育活動無非是伸伸胳膊踢踢腿,跑跑步,打打球,趙之心卻從中研究醫療保健與體育健身的關係,而且引入了模糊數學,弄出一篇論文叫《論體育中模糊數學的應用》,於198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體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有這樣高等級的成果獎,足可以評教授了。之後,他繼續致力於大眾體育運動,撰寫發表了大量的健身科普文章,又從1997年開始,進行全民健身科普巡回演講。2000年,經國家體育總局審批,他成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如今,功成名就的趙之心擔任著12個社會職務。

近幾年,趙之心的身影活躍在全國各地,上電視,進社區,出書,出光碟,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到處都有他的粉絲。

與其他養生大師不同的是,趙之心不是被出版社包裝出來的,也不是被電視節目吹捧出來的,而是經過多年耕耘,又趕上養生熱潮,自然而然火起來的。

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讓人變得很懶很病態,現代人最缺乏的不是營養,不是保健品,而是運動。人人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可是大家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知道了所以然,運動就會更積極,更有信心。趙之心講運動,講的主要就是“所以然”,所以讓人耳目一新。

舉例如下:踮著腳尖走路。這可不是玩耍遊戲,而是科學。人的腳底是凹的,腳背是弓的。為什麼呢?因為腳背上的肌肉的拉力使然。人老了,腳背上的肌肉鬆弛了,萎縮了,失去拉力了,那麼腳背就塌下去了,腳底就由凹變平,腳就變長了。人老了個子會變矮,腳卻會變大。有的人年輕時穿37碼的鞋,老的時候穿41碼的鞋。要防止腳變大怎麼辦?踮著腳尖走,腳掌著地,腳後跟不著地,腳腕用力,像踩了彈簧一樣走,這樣可以鍛煉腳背上肌肉的拉力。

高抬腿走路預防腹股溝疝氣。男人老了容易得腹股溝疝氣,想避免就要練習高抬腿走路。為什麼呢?因為年齡大了,腿部肌肉就會鬆弛退化,腹股溝這個部位就變成了薄弱環節,體內一些組織如精索就離開了原來的位置膨出來。所以加強大腿肌肉鍛煉非常重要,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高抬腿走路。

數數走鍛煉肺功能。很多病人不是死於本病,而是死於肺部感染或肺功能衰竭。對於臥床者來說,肺部是很脆弱的。因此,肺部鍛煉有助於抵抗死亡。走路鍛煉時心中數數,數一二三時吸氣,數四時呼氣,這樣行走的過程中,呼吸會發生改變,肺部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趙之心讓男人女人都明白,不光是健美運動員要練肌肉,咱普通人也要練肌肉。肌肉鍛煉阻止男人性功能減退。肌肉總量與男性荷爾蒙分泌水平呈正比,男人四十之後,肌肉會大量丟失,雄性激素也會下降得很厲害,這時他會鼓出眼袋,性功能也會減退。怎麼辦呢?那就練肌肉吧。因為肌肉鍛煉可以調節人體植物神經的機能,改善內分泌係統,促使腦垂體分泌激素,使體內的雄性激素水平增高。趙之心的新編八段錦中有一招“男人操”,對男人練肌肉很管用,方法是:紮馬步,把左手舉起來,右手用力做拉弓狀,然後左右手再換過來,反方向練習。這個動作可以使全身肌肉用力,對鍛煉肌肉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