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生大師評析(1 / 3)

洪昭光是2002年迅速火起來的。他是北京安貞醫院的主任醫師,心血管病專家。在臨床上,他發現許多病人都是因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導致疾病的,於是,他就給病人講健康生活知識。聽者極其感興趣,一來是這些知識從未聽過,二來是講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像聽評書一樣。這就傳開了,不僅口耳相傳,記錄他講課內容的手抄本(準確地說是打印本)流傳更廣。於是,社會上紛紛邀請他講課,他從醫院內講到醫院外,從北京講到全國各地,他走上的最高講壇是中南海裏的中央機關直屬工委。這麼多人、這麼多單位喜歡聽他講課,自然引起媒體的注意,媒體的報道使洪昭光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

洪昭光的火,與後來的“養生大師”的火,有本質的不同。後來的“養生大師”都是出版人策劃出來的,而洪昭光的火是千百萬聽眾、千百萬讀者自發地捧出來的。

洪昭光為什麼火?因為人民大眾有需求,強烈的需求,如旱地渴望春雨。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後、大部分人小康以後、所有的人溫飽以後的必然需求,滿足這種需求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這就是在發達國家已經形成的健康養生產業。正如“左”的年代結束以後,劉心武的小說滿足了人民大眾對文學的渴望,洪昭光則在經濟發展生活提高以後滿足了人民大眾對健康養生知識的渴望。

洪昭光的健康養生法,把醫學、營養學通俗化、趣味化了,而其他醫學專家、營養學家沒有做到或者根本就做不到,這也是洪昭光火起來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也滿口“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那麼人民大眾也不會追隨他。他的健康養生法還像口訣一樣朗朗上口容易記住。

“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三大作風”:助人為樂的作風,知足常樂的作風,自得其樂的作風;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紅黃綠白黑”:西紅柿,黃色蔬菜、瓜果,綠茶、綠色蔬菜,燕麥粉,黑木耳;

“養心八珍湯”: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適量,奉獻不拘,回報不求。

洪昭光的健康養生法,雖然現在不覺新鮮,但在當年令全國人民耳目一新。人人喜歡他、聽從他,他被媒體譽為“健康教父”,那麼他的講座視頻就可以製成光盤賣錢,他的講稿就可以印成書賣錢,就像炒股的人搶購績優股一樣,出版社都搶著為他出書。據網上統計,2002年至今,先後有36家出版社,出版了洪昭光署名的77種健康類圖書。真可謂著作等身,古往今來無人能及。如果都是洪昭光親手寫的,那麼可以算出來,他平均每38天就要寫一本書。許多網民認為:這不可能,即使坐在家裏晝夜寫作也不可能,何況還要到處講課,到處參加各種活動;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出版社找人把書寫好或編好,讓洪昭光署名,隻要洪昭光署名,這書就好賣,當然署名也不會是白署的。看來洪昭光也不能免俗,不過在客觀上卻普及了健康知識。其實,這77種健康類圖書中的相當一部分,內容大同小異,都是由洪昭光的幾萬字的講稿衍生的。

就像餘秋雨出書火了以後有人也出書與其PK、易中天出書火了以後也有人出書與其PK一樣,現在也有人出書與洪昭光PK。這也是一個硬邦邦的專家:潘朝曦,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文化研究室主任。他認為“洪昭光的基本觀點90%以上是僵化的、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他的書名叫《洪昭光“健康聖經”大顛覆》。這是潘教授自發寫的書,還是出版社策劃他寫的書呢?不得而知。就憑這雷人的書名,就憑與洪昭光PK,再加上出版社高調炒作,這書的碼洋也會可觀的。

人怕出名豬怕壯,對洪昭光的爭議和批評在所必然,爭議也許是理性的,批評也許是正確的,但是洪昭光在普及健康養生知識方麵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其他任何“養生大師”都難以與他比肩。他將名垂史冊。這個評價並不算過分。

中裏巴人這個名字說雅也雅,說怪也怪。真名叫鄭福中,他自己解釋:中裏巴人是介於下裏巴人和陽春白雪之間。這還需要解釋:《下裏》、《巴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歌,容易唱。“下裏”即鄉下之裏,“裏”即自然村;“巴人”即巴國之人。《陽春》、《白雪》也是歌曲名字,唱起來難度大,猶如現在李娜的《青藏高原》,許多人頂不上去。按典故解釋下去,介於下裏巴人和陽春白雪之間的,不是什麼望文生義的中裏巴人,而是《陽阿》、《薤露》,歌唱難度中等。“陽阿”是個歌手的名字;“薤”就是野蒜,“薤露”就是野蒜上的露水。要符合典故,鄭福中的筆名應該叫陽阿薤露,可是,如果這樣叫,人們看不懂,連音也讀不準,就不會流傳開。“中裏巴人”,既雅又怪,便於流傳。網上有調侃說:“中裏巴人”其實是“下裏巴人”變種(中)。

據《求醫不如求己》一書介紹:“中裏巴人,家學淵源甚深,其父是八卦掌第四代傳人。自幼,中裏巴人即師承父親的道家導引養生之功,更從祖父的親書秘笈中汲取中醫之精髓,盡得醫道同源之意趣。新世紀來臨之際,中裏巴人蒙87歲的太極名家李寶良先生厚愛,被收入(‘入’字用錯了,應為‘為’)關門弟子,老師將其終身所悟大法傾囊相授。”

且看我對這段宣傳文字的考證。

先考證“其父是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八卦掌是一種拳術,有多個門派,約有200年曆史,新中國成立以後發揚光大,舉辦多次比賽,各門派的掌門人(也就是傳人)屢屢獲獎。按鄭福中的年齡推算他父親的年齡,在新中國成立後應是青年或壯年,應該獲獎的;鄭福中姓鄭,他父親也應該姓鄭。可是,在獲獎名單中,竟沒有一個姓鄭的。那麼,“其父是八卦掌第四代傳人”這句話就是假的。或許會幾下八卦掌,但肯定不是傳人。

再考證“更從祖父的親書秘笈中汲取中醫之精髓”。這是說,他祖父寫有中醫秘笈。所謂“秘笈”,就是秘不示人。為了賣書,那還不把他祖父的秘笈寫進書裏?或許,等《求醫不如求己》賣不動了再寫。

最後考證“中裏巴人蒙87歲的太極名家李寶良先生厚愛,被收入關門弟子”。既然是太極名家,應當見於經傳或媒體,可是,百度搜索到的李寶良,全部來自《求醫不如求己》。這說明,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中裏巴人成名早,那時候還是造假的初級階段,隻敢給自己的父親、祖父、師傅造假,還不敢給自己造假。到張悟本出名的時候,就發展到造假的高級階段,公然給自己造假,不僅學曆造假,還敢冒充“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

中裏巴人沒給自己造假,卻給自己的書造假。策劃《求醫不如求己》的出版人說,他讓中裏巴人按照“例子+診斷+感悟”的格式來寫,這樣才能吸引讀者。診斷和感悟,都是針對例子的,可是這例子是完全可以編造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現摘錄原文並分解如下:

例子:“一位朋友的母親,每晚腿都會抽筋,醫院確診為缺鈣,可吃了大量補鈣的藥品和食品都毫無效果。”診斷:“我診斷後說:‘脾經堵塞,鈣無法吸收。’囑其每天按摩脾經大都、商丘兩穴各3分鍾。結果3天後腿抽筋消失。”感悟:“我們總寄希望於外來的神力,其實,一切的奇跡都是你自己創造的。”

例子:“那天,在朋友家碰到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人長得很漂亮,就是臉上有許多痘痘,讓誰見到都會感到有幾分遺憾。”診斷:“我為她把脈,除心脈顯得虛弱以外,其他脈象都還正常。我隻讓她揉太衝和行間兩穴,以補足心血,這樣新鮮血液才能上達頭麵,才會把痘痘運走。一周後,她又碰到我,此時臉上的痘痘已經十去六七,臉也顯得白皙了許多。她對我感激不盡。”感悟:“其實我什麼也沒做,隻是給她指出了她的能量庫而已。”

總結性感悟:“舉這些不經意間治療成功的例子是想告訴您,不要把治病搞成很繁瑣的事……記住:簡單才有效,順勢才迅捷。”

這樣的寫法,確能吸引讀者。我讀《求醫不如求己》有如下感想:一、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能讓你像讀小說一樣一口氣讀完,而正規的醫學普及讀物卻讓你讀起來索然無味。二、如果你不設防,你會以為所有的例子都是真的;如果細推敲,你會覺得所有的例子都是假的,起碼是誇張的。三、作者的“感悟”讓你耳目一新,沒有任何一個醫生發出如此感悟,你隨著作者的感悟去想,你也感悟,於是你就被洗了腦,你就成了他的粉絲。四、正規醫學講的方法,治愈率很高很高才敢正式推廣,這是科學傳播;民間的方法治一百好一個就會傳播出去,何況按摩經絡穴位,身體總會有點反應的。五、有的網民試後有效,於是便認為是妙方;新中國成立前我們村一個人發瘧疾,要死了,趴在水缸上喝一通涼水竟好了,從此,我們全村堅信喝涼水可以治瘧疾。兩種例子,一個道理。六、有病求己也是可以的,但更要求醫,其實你求中裏巴人不也是求醫嗎?而且你把他當成了“神醫”。

吳清忠台灣計算機工程師,身體不好,自學中醫,常有心得體會,發表在網上,漸漸竟被一些網民追捧,這是2002年的事。至2005年,出書,叫《人體使用手冊》,被出版社炒為暢銷書。

為什麼叫《人體使用手冊》呢?因為他把人體比作計算機,每一台計算機都有“使用說明書”,也就是使用手冊,那麼,人體也應該有使用手冊。

我在網上閱讀《人體使用手冊》,很是痛苦,因為他的語言文字水平太差,遠不如中裏巴人。或許,中裏巴人有編輯指導,而他沒有,他是先在網上出名,才被出版社編輯發現的。在醫學上,他謙虛地以中裏巴人為啟蒙老師,怎麼不在寫作上也以中裏巴人為師呢?或許,中裏巴人原本是被人指導的,怎麼有能力指導他呢?

吳清忠的計算機水平可能是出類拔萃的,但是他的文化水平,頂多算個半瓶晃蕩,卻自我感覺很有文化。

他在這本書的《自序》中寫道:“孔夫子有一句千古名言:子不語怪力亂神。”真是可笑啊,孔子怎麼會說“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呢?應當改為:“《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們編的書,記錄的是孔子的言行。這既是吳清忠之錯,也是編輯之錯。吳清忠之錯可以一笑置之,編輯之錯應當嗤之以鼻。

接著讀。“自從儒家被曆代君王奉為最適合治世的主要理論之後……”這句話也有毛病,毛病就在於“曆代君王”四個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曆史知識人人皆知。漢武帝之後,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但在漢武帝之前,漢景帝、漢文帝、呂雉、漢惠帝、漢高祖奉行黃老之學,秦二世、秦始皇奉行法家思想。

他還寫出“流傳了三千多年的《黃帝內經》”這樣的話,應改為“兩千多年”。現在養生熱、中醫熱、國學熱,很多人都知道《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時期,作為“養生大師”怎能不知道呢?

他還相信扁鵲真有透視人體髒器的特異功能。真是滿紙荒唐言。讀此書怎能叫我不痛苦。

此書的“言歸正傳”部分怎樣呢?一言以蔽之:胡說八道。他把計算機比作人體,把計算機的電壓比作人體的能量,把計算機的磁盤驅動器比作人體的腎髒。電壓低,導致磁盤驅動器故障,工程師需要調整電壓,才能解除磁盤驅動器的故障。而腎髒有疾病,醫生不懂得調整人體能量,隻是給腎髒用藥、動手術,所以是治不好的。我想,天下所有醫生都會罵他是個神經病。

他隻會曲解人體生理,而對人體生理知識連“一知半解”也達不到。請看他對“貧血”的理解。“當紅血球數量不夠時,醫生就判定貧血……所謂貧血就是說你的總血量太少,可是從幾毫升血液的測量就能得出一個人的總血量不足,這種測量真的可靠嗎?”按他的理解,貧血就是總血量不足。他並不知道,貧血的正確定義就是紅血球減少。我想,天下所有的醫生都會罵他白癡。

諸如此類的“高見”、“標新立異”滿篇皆是,我真不理解,欣賞他、追捧他的網民都是些什麼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網民中像他一樣的“神經病”“白癡”哪怕隻有萬分之一,彙集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的絕對值。這些人下了網回到現實生活肯定依然癡心不改,還是要買他的書。雖然是暢銷書,但不一定是好書。

《人體使用手冊》這本書,要說也不是什麼壞書。它是一本關於經絡按摩的書,核心內容就是“一式三招”。“一式”就是捶膽經,膽經在大腿外側,每天用拳頭捶上幾十下;“三招”就是用拳頭捶胳膊內側的心包經,然後用手推腹,再就是早睡早起。這些其實都是很簡單的保健方法,民間特別是農村,多少年來一直在用,除了捶胳膊捶腿,也捶背捶腰捶胸,人體處處有穴位,有經絡,捶捶總是有好處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裏的老傭人不是用小木棰給鞏俐捶腳底板嗎?尤其是推腹,農村叫揉肚,每個老太太都會,越是子孫滿堂,揉得越好,我小時候隻要肚子不舒服,我奶奶就給我揉,很管用。

最後,我來分析《人體使用手冊》為什麼暢銷。一、在養生保健的潮流中,人們總是要相信幾本書的,不光相信洪昭光的真正屬於科普的書,也會相信吳清忠的“標新立異”的書;二、懂計算機的人很多,可能會讚成把人體比作計算機的理論;三、亞健康的人很多,必然會相信治好了吳清忠的亞健康的這些方法;四、80%買書的人都愛隨大流,認為大家都買的書一定是好書,再說了,這麼有名的書自己都沒有,多沒麵子;五,文化水平不如吳清忠的人多的是,他們可能第一次看到“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長知識了呢!

現在還有人買《人體使用手冊》嗎?網上正打折銷售呢!

林光常,台灣人,現在人們快把他忘了,但三四年前,他可是赫赫有名的“養生大師”。“養生大師”們分兩類:一類脫離主流科學,占多數;一類不脫離主流科學,占少數。脫離主流科學的“養生大師”們,“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何也?善因標新立異最能忽悠人,也最怕揭穿。

論忽悠,林光常與張悟本有一比,而張悟本就是小巫見大巫。張悟本隻敢說在中醫學院學習過,而林光常敢吹自己是美國博士;張悟本隻敢吹“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而林光常敢吹他的“排毒餐”可以治癌症;張悟本被揭穿,名譽掃地,林光常在台灣兜售“排毒餐”耽誤了癌症病人治療,被法院以欺詐罪判了兩年半的刑。

隻說林光常。林光常的書叫《無毒一身輕》,2002年就出版了。他說人人體內都有毒,因而需要排毒。排毒,這個概念就是林光常製造的,現在仍被許多保健品所利用。怎樣排毒呢?吃“排毒餐”。“排毒餐”是什麼呢?就是水果、蔬菜、紅薯、糙米,其中蔬菜既要吃熟的又要吃生的。這其實就是素食。因為不吃蛋奶肉,所以素食就吃得多,自然也就屙得多,於是就說你把體內的毒都排出去了。這對那些營養過剩的人、肥胖的人、便秘的人,的確有效。可是,蛋奶肉一點不吃,而且長期不吃,營養會跟不上,對身體也不利。不過,身體也不會太差,畢竟比“三年自然災害”和萬惡的舊社會吃糠吃野菜強得多。所以,人們都樂此不疲。2006年,林光常在湖南衛視上說,紅薯最抗癌,長沙街頭賣烤紅薯的都發了一筆小財,價格漲了3倍,仍供不應求。緊接著,他又上了遼寧衛視,說牛奶是給牛喝的,不是給人喝的,沈陽市的牛奶銷量立刻下降30%,一天少賣80噸。

如果林光常隻是反對蛋奶肉,隻是推廣素食,他也不會倒台。壞就壞在他要用他的“排毒餐”去治療癌症。我認為,他不是有意騙人,他真的以為素食可以治癌。他為什麼這麼認為呢?因為他不懂。我看了他的書,搜集了他的言論,我認為他對生物學、營養學、醫學隻是一知半解。正因為他不是真懂科學,所以他才會堅信自己並不科學的理論,以致走火入魔,像一個現代巫師,忽悠得海內外無數華人如癲如狂。真是可悲啊!要知道,人群中具有健康素養的人隻占6.48%,具有科學素養的人隻占2%,難怪那麼多人相信他。他之所以具有那麼大的號召力,是因為出版社大量出版並炒作他的書,是因為電視台利用他提高收視率。可見,出版社和電視台在為虎作倀。

不僅林光常對科學一知半解,出版社、電視台也基本是科盲。看看他們出的書,聽聽他們播出的聲音是多麼可笑。

1.“糖尿病是傳染性疾病”。其實糖尿病就是血糖高,隻是有人猜測,病毒感染可能是誘因之一,但主流醫學不這樣認為,臨床上也沒有進行抗病毒治療。

2.“純水的pH值呈酸性”。既然是純水,沒有酸分子,沒有堿分子,沒有鹽分子,pH值隻能是中性。

3.“引發瘋牛病、雞瘟的細菌已產生抗藥性。”引發瘋牛病、雞瘟的是病毒,而不是細菌。

4.“蔬菜水果感染病毒以後會產生抗體,人吃了以後就能得到抗癌的效力。”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蔬菜水果隻要感染病毒,就會爛掉,不會產生抗體。即便真的產生抗體,對人和動物也不管用。即便管用,也不會抗癌。可能就是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林光常才用“排毒餐”治癌。

限於篇幅,不再舉例了。我覺得,對科學一知半解的人,膽子大,敢信口胡說,而對科學一點也不懂的人,以為這就是科學。就好比,語文修養很差的人,寫的文章不合語法,不合邏輯,用詞不當,而在文盲看來,這就是了不起的文化人。

林光常畢竟對科學還有個一知半解,所以知道一些科學名詞。比如,他知道“植物酵素”這個名詞,就宣揚這種東西的保健功能多麼了得,借以強化他的素食理論。其實這是個舊的翻譯詞,早就不用了,新的翻譯詞叫“植物酶”。酵素和酶是一個英語單詞。酶,現在誰不知道,但“酵素”許多人不知道,所以夠神秘。現在許多保健品還是打“植物酵素”牌。為什麼最早叫“酵素”呢?因為最早是從酵母菌中發現的。後來發現所有植物細胞中都有,就改稱“酶”了。我們每天都在吃植物,所以沒有必要吃神秘的“植物酵素”。

林光常對保健品起碼有兩大貢獻:一是“排毒”這個概念,二是“植物酵素”這個名詞。林光常是2008年判的兩年半的刑,快出來了,他還會東山再起嗎?不可能,這是因為:好比經曆了20年氣功熱,人們終於認識了氣功;而經曆了10年養生熱,人們也終於認識了養生。

曲黎敏,本科讀中文,研究生讀醫古文,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講課講的也是醫古文。在最近幾年走紅的“養生大師”中,她的語文水平是最高的,所以她寫的書文化味濃,可讀性強。曲黎敏說:別人的書,寫的是“招”,容易引起爭議;她的書,寫的是“道”,不會引起爭議。這話有見地。養生招法從來都爭議不斷,而養生道理卻鮮有爭議。不過,我在網上讀她的書,卻不由得產生了異議。她講的大部分都是對的,但也有許多不對的,下麵舉的例子,我認為都是曲解。我說的這個“曲解”,不是“曲黎敏之解”,而是“歪曲的解釋”。

她要“從頭到腳說健康”,所以先說頭。她說,頭發除了保暖還有散熱功能。細想想,熱量是可以通過頭發的傳導散發到空氣裏的。可是,這樣解釋太曲折,甚至是歪曲。頭發的功能就是保暖,嫌保暖不夠,還要戴帽子。若為了散熱而留發,不如把頭發剃掉,豈不散熱更快!若把她的思路推而廣之,還可以這樣說:動物身上長毛,是為了散熱,同時也為了保暖。可笑吧?

她說,發型關乎性格和誌向,清朝人留的是勵誌性發型,周邊剃掉,頭頂留下,編成辮子,因為滿族人要“削平四夷,定鼎中原”。挺幽默的。可是滿族發祥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他們就是“夷”,怎麼會說“削平四夷”呢?清朝文字獄愈演愈烈,誰的文章有“夷”字,是要殺頭的。她應該知道,並告訴讀者,這句話是漢人背地裏調侃滿人的,而她卻當真了。倒退300年,康熙皇帝準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