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產品的三個等級(1 / 3)

什麼叫有機生活?就是吃有機食品的生活。這是很多人向住的生活。那麼,我們每天吃的糧食、蔬菜、水果、蛋、奶、肉,都是有機食品嗎?否!

國家農業部把農產品分為三個等級: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無公害食品要達到“四個不超標”:即農藥殘留不超標、硝酸鹽不超標、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留下的有害物質不超標、病原菌導致病害留下的有害物質不超標。農藥殘留好理解,整天掛在嘴上,無數人說了無數遍。硝酸鹽是什麼呢?硝酸鹽含有氮,而氮來自化肥,硝酸鹽含量與化肥施用量相關。工業“三廢”汙染農作物和畜禽,會留下有害物質,病原菌導致農作物和畜禽生病,也會留下有害物質。近幾年,有關職能部門對農產品的監測越來越嚴格,據說,達到無公害標準的農產品在98%以上,達不到的則禁止進入市場。盡管如此,許多人對無公害食品仍然憂心忡忡:雖然有害物質不超標,但總是含有吧!其實,“毒物即劑量”,達不到一定劑量的毒物是無害的,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不是還允許百萬分之二嗎?

綠色食品又分為A級和AA級。A級隻允許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如農藥,並非所有農藥都允許使用,而是隻允許使用其中的幾種,而且殘留量限製更嚴格,必須比無公害食品更低。AA級,就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物質了,諸如農藥、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等都不準使用。

有機食品的標準和AA級綠色食品的標準是一樣的。但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三年後,才可獲得有機食品認證,這三年稱為轉換期。為確保純有機,生產區域周圍必須有隔離帶,以避免化學合成物質通過大氣、水流進入有機生產區域。

有機食品為何稀缺

2007年,國內有機食品的銷售額僅60多億元,2008年也未超過100億元。按13億人平均,人均不到10元。按照有機食品的價格是無公害食品的3倍計算,全國每年人均也就是1根有機黃瓜。

無公害食品是如此普遍,而有機食品又是如此稀缺,有機食品為什麼不能像無公害食品那樣普遍呢?關鍵在於產量。

現在農產品極大豐富,功勞在於優良品種和化學合成物質,兩者各占50%。僅以糧食為例,如果全麵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將會減產一半。這幾年全國的糧食產量保持在1萬億斤以上,自足有餘,但是並不充裕。如果全國禁止化肥、農藥,產量將減一半,那麼每個人就隻能吃半飽,這又回到“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了。不施化肥,可以用豬糞、雞糞、牛糞、人糞以及秸稈還田來代替。是的,可是這要費很多人力。農村的壯勞力,種上莊稼後大都外出打工了,哪有那麼多人工可用。種田大戶的農業機械隻能搞秸稈還田作業,不能施人畜糞肥。所以,現在種田,隻能用機械化加化學化的“懶漢”方法,難以恢複有機農業時代的精耕細作。不打農藥,一塊地可以,十塊地也可以,如果一個縣不打農藥,必然暴發病蟲害,那就不是減產的問題,而是絕收的問題了。全國不打農藥,更不堪設想。用生態防治來遏製病蟲害嗎?不行,幾千年來都不行,現在更不行。古代的生態那麼好,尚且頻繁暴發病蟲害,現在如果複古,病蟲害會更嚴重。現代農業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合理使用化學合成物質,不能濫用,也不能不用。在糧食上如此,在水果、蔬菜上也如此。在種植業上如此,在養殖業上也如此。如果不搞工廠化養殖,重新回歸古代,讓牛吃草,讓豬吃糠,讓雞土裏刨食,那麼,蛋奶肉的生產周期將從現在的幾十天或幾個月,恢複到過去的一年或幾年。這樣,蛋奶肉的產量將隻有現在的幾分之一,將成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絕大多數人將饞得牙根發癢。如此看來,化學合成物質在農業上的應用,是生產力的進步,是為了滿足絕大多數人需求的必然選擇。

用心就能過有機生活

行文至此,讀者會追問,有機生活到底能不能實現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要別出心裁。

一、若你在超市或在街上發現有機食品專賣,你要問他有沒有國家頒發的有機食品證書,起碼得有綠色食品認證證書,若沒有,就是假的。

二、相信大品牌。生產有機產品、綠色食品的著名企業,其品牌價值是很多年的努力才形成的,一般不可能為圖一時之利,而使聲譽毀於一旦。

三、選擇幹果比選擇水果更放心。水果直接麵對農藥,而幹果的殼可以阻擋農藥。如榛果、核桃等。論營養價值,幹果也高於水果。

四、常回農村老家看看,把老家農民自種自食的蔬菜帶回來。許多農民吃的蔬菜從來都是有機的,施人畜糞肥,不施化肥,寧可用手逮蟲,也不打農藥,而用於出售的蔬菜則另當別論。切莫因此譴責農民職業道德缺失,農民出售的蔬菜隻要達到無公害標準,就是一個好農民。農民若把蔬菜都種成有機的,費工、費力、成本高、產量低,必然賺不了錢,而且,拉到市場上賣,你也不相信他的菜是有機的。

五、若農村老家沒有親人,那就在郊區租地自己種吧,當業餘陶淵明,豈不樂哉、優哉?你若寧願把8小時之外的時間用在健身房,寧願把節假日用於旅遊,就不要抱怨吃不到有機食品。

六、在城市也可種植有機蔬菜,高樓大廈是阻隔郊區化肥、農藥的最好屏障,開出一片地,是最佳有機環境。這是新時代的“南泥灣精神”。在發達國家,這是時尚。在美國,許多人家把花園、草坪變成了菜園子。奧巴馬的老婆剛入住白宮,就帶領工作人員把南草坪給鏟了,種上了蔬菜。河南有一家報社,綠化很好,其實不如學習奧巴馬的老婆除草、種菜,員工下班,每人領一根有機黃瓜。

七、在城市也可開展有機養殖。上世紀80年代初,鄭州許多人家都養雞,那雞蛋可都是有機的。後來禁止了,說雞糞汙染環境。可是,現在卻允許養狗,一條狗遠比一隻雞排泄得多,而且雞不會屙到大街上,狗卻隨地大小便。理兒雖如此,市政部門卻不會改變決定。

不要貶低無公害食品,有機生活要靠個人想方設法去實現,不要寄希望於政府像推廣無公害食品那樣去推廣有機食品。13億人口,隻有19億畝土地,首先得保證產量。有機生活,富有的少數人可永久實現,絕大多數中低收入者,盡管想方設法,也隻能時斷時續地實現。其實,無公害食品和有機食品在營養和健康方麵是沒差別的,差別隻存在於心理上、理念上,千萬不要宗教般狂熱。可是,有的科學家卻如教父般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