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健康過分擔憂的人之所以疑病,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健康知識,除了自疑,還容易被忽悠。在一些疾病的宣傳資料中,“三部曲”是最臭名昭著的忽悠名詞之一。胃病有“胃炎、胃潰瘍、胃癌”的三部曲,前列腺炎有“陽痿、不育、前列腺癌”的三部曲,諸如此類。由於對癌症的極度恐懼,有些人對身體的細微變化產生莫名其妙的懷疑:“我的大便兩頭幹、中間稀,這是為什麼?”“我為什麼站著撒尿會分叉,而蹲著撒尿則不會?”這些不算症狀的症狀,醫生也無法解釋。
很多有良知、有水平的醫生敢於給患者摘掉病號的帽子,對所患疾病行使否決權。否決之後,醫生可能悲喜兩重天。有的人“摘帽”之後,歡天喜地,甚至當場給醫生磕頭;有的人則鑽入牛角尖,拒不接受,甚至張貼大字報說醫生無視病人疾苦,“草菅人命”。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鑽牛角尖的人也言之有據,證據就是檢查單。檢查單明明寫著“胃炎”、“前列腺炎”等,醫生空口無憑怎麼就輕易否決?實際上,檢查單本來就是醫生的參考資料,並不是最終診斷。有道是,胃鏡下麵無好胃,不做胃鏡沒有胃炎,一做胃鏡都是胃炎,人吃五穀雜糧,胃是研磨消化食物的,即使鋼鐵機器也會有磨損,何況胃呢?而關於前列腺炎,誤解就更多了。目前認為,輕症前列腺炎三分是生理上的病,七分是心病;重症前列腺炎一分是生理上的病,九分是心病。因此,前列腺炎有“患病性格”一說,也就是說,杞人憂天、謹小慎微的人就容易患前列腺炎。
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要想實現這一美好願望,既要重視健康,又不能過分誇大疾病,否則真的會憂鬱成疾。
工具在進化身體在退化
勞動創造了人,人創造了工具,工具改變了世界。但是,在利用工具改變世界的同時,人類自身卻開始退化。正如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所說:“用進廢退。”這是說某些器官經常用就進化,經常不用就退化。這個理論在動物和昆蟲身上已得到了印證,而在我們人類身上,也正在得到印證。
我們的思維在退化。指南針和鍾表的普及使我們根據自然來判斷方向和時間的能力大大減弱;電腦的普及,我們書寫、計算、記憶能力在減弱,提筆忘字是常事,不知二一添作五,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穀歌。我們隻要按一個鍵就可以得到任何答案,大腦怎能不退化呢?
我們的肢體在退化。100年前,一個人一生平均要步行7.5萬公裏,且不說販夫走卒、傭人仆役,連莘莘學子進京趕考大多都是步行的。而現在坐車、坐飛機,人人四體不勤,爬個樓梯也氣喘籲籲,連拎一桶水都吃力。古代形容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現在年富力強之人有幾個能追上一隻散養的雞縛而殺之。四肢最靈活的隻剩大拇指,那是發短信練的。
我們的免疫力在退化。冬有暖氣,夏有空調,讓我們不適應寒暑變化,算算你多久沒有酣暢淋漓地出一身大汗了,偶爾出汗時迎上冷風,保準感冒,而一場流感襲來就能擊倒整間辦公室的人。
我們的視力在退化。整天躲在高樓大廈限製了我們的視野,而且一天十幾個小時緊盯電腦、電視,有調查說,大學生近視率高達七成,辦公室一族近視率、老花率則更高,有人擔心,由於眼鏡片越來越多、越來越厚,“眉目傳情”、“暗送秋波”這些詞將來會不會從詞典中消失?
我們的牙齒在退化。食物越來越精細,口腔醫生說,由於牙齒鍛煉得不夠,現在長夠32顆牙的人越來越少,一個個都成了瓜子臉。樣板戲裏形容對敵人的仇恨都是“咬碎鋼牙”,現在經常有報道說,有人吃硬食物把牙都硌碎了,牙齒的硬度本來堪比水晶,但常喝飲料,最堅固的牙釉質早被腐蝕了。
人類通過現代工具使自身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人類的總體文明獲得了空前的進步,而人類個體的退化卻從此開始。人類學家認為,生物進化史已經表明,生物不僅僅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發展,但是同時,進化程度越高,走向衰亡的速度也就越快,人類同樣逃脫不了這一規律。導致人類退化的根本原因,固然有生物進化的周期律在製約,然而技術文明的高度發達,人為地違背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反而會加速這一退化過程。
退化,像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所說的那樣——一代不如一代。由於婦科學的進步,有先天缺陷的嬰兒都可以存活。這些原本絕對致死的因素,隨著嬰兒存活率接近100%,出生時的自然選擇也就消失了,於是這些致病基因就會遺傳下來。由於臨床醫學的進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可以終身控製,但這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卻代代相傳。由於藥物的進步,病毒可預防,細菌可殺滅,優勝劣汰的鐵律已不存在,於是人類對環境的適應力越來越弱。總之,在過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繁衍的基本規則,而如今“不適者也能生存”,但要付出退化的代價。
更令人擔憂的是,人類的退化,還直接體現在生育能力上。據歐洲科學家研究,現在歐洲男性的精子量隻有二戰之前的40%。而且,男性的精子數量每年還要下降1%,每10對夫婦就有一對無法自然生育。人類的生育能力下降,除了遺傳因素外,吸煙、酗酒、肥胖、運動少、電子輻射等都是重要原因。
但是,現代人身體素質下降,器官功能退化,不能怪罪於科學進步和醫學發展,而要向自身找原因。毛澤東於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的《體育之研究》就告訴我們,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科技迅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生活條件再優越也不意味著可以放棄體育鍛煉。運動吧,鍛煉吧,我們別無選擇。
學術會議之怪現狀
前不久,一個全國性的糖尿病學術會議在鄭州召開,參加會議的是來自全國的4000名醫生。學術會議本是交流學術思想的神聖殿堂,筆者卻發現種種怪現狀。
主講先進診療技術的外國學者的報告會,聽眾寥寥無幾。當時筆者認為,或許洋人洋腔洋調咱們的醫生聽不懂也不耐煩聽,可是在一些藥企舉辦的分會場,上千個座位的會議室卻高朋滿座。這些分會場,其實就是產品推介會,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講自己的藥品、醫療器械如何療效好、作用大,瓜也許是好瓜,隻是醫生們早已耳熟能詳,於是一個個昏昏欲睡,但卻不離不棄。筆者深感納悶。
分會場臨近尾聲,謎底揭開:大屏幕打出一些有關該藥品的選擇題,其難度對這些專業精深的醫生來說簡直就是問“1+1=?”,隻要用手機發送短信即可獲取禮品,禮品之豐富、價值之高昂令人咋舌——最小獎項也是豆漿機,筆記本電腦算是一般獎項,價值最高的是免費參加明年在泰國舉行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食宿機票全額報銷。從這次學術會議可設想明年泰國的學術會議,那肯定是一次免費出國遊。原來,醫生們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
這樣的分會場有許多個,你方唱罷我登場,仿佛圍繞地球旋轉的衛星,所以行話叫“衛星會”。看來醫生不僅懂生命科學,也懂天文學。每個藥企都要舉辦“衛星會”,都想請醫生們參加,於是出現熱鬧的拉客現象。藥企工作人員站在門口,熱情邀請:“老師來聽聽吧,我們確保每個人都有禮品。”禮品發放,有兩種方式,一是前麵所說的有獎問答;一是會議結束後,大家排隊領取,人人有份。不同的“衛星會”有不同的禮品,如新鄭大棗、薄皮核桃、電子辭典、U盤、雨傘等等,生活所需物品應有盡有。
環境決定意識。進了賭場都是賭徒,進了妓院都是嫖客,誰也別笑話誰,誰也別瞧不起誰。醫生們果然脫掉平時清高、斯文、莊重的外衣,一個個像商場開業時的購物者,迫不及待地等著禮品發放,等不及了就搶。在一場“衛星會”還沒結束時,一幹醫生便哄搶了藥企準備好的足夠人手一份的禮品,那是一種很實用的背包。工作人員先是勸說:“別急,我們準備了4000份,每人都有。”接著便是惱怒:“搶啥搶……別跑,看看你們,還都是老師呢!”
除了“衛星會”,還有眾多藥企展區,據說都是世界500強,自然財大氣粗,隻要你遞上名片或留下醫院名稱、聯係方式,即有好禮相送。展區裏更設有眾多遊戲環節,比如智力拚圖、投籃遊戲、幸運大轉盤,還以為不小心到了遊樂園,其實是寓教於樂。智力拚圖拚好之後卻是藥品的宣傳展板,投籃完畢要回答藥企的知識問答,每個遊戲都與藥企宣傳有關,當然也都有禮品,所以醫生們樂此不疲。一家藥企邀請醫生們玩起了攀岩,看到五十歲上下的主任醫師們氣喘籲籲回答問題,真讓人心生憐憫。
參加一個個“衛星會”,參觀一個個展區,醫生們一個個收獲頗豐,都像趕春運回家的農民工,拖著沉重的大包小包,繼續穿梭於各個會場之間。等到了飯點,“衛星會”更是如火如荼:藥企發給每人一包洋快餐,上麵專家報告抑揚頓挫,下麵聽眾吃飯吧唧吧唧之聲相聞。
如果說參加這樣的“衛星會”的都是凡夫俗子,那就大錯特錯了。主講者清一色都是國內頂級專家,在學術領域堪稱一言九鼎。但是,筆者探聽得知,原來這些頂級專家都是藥企的代言人。他們既是普通醫生的偶像,也是藥企供奉的財神爺。沒有他們出麵推介,這些產品哪怕“全國領先”、“全球領先”,也不會開在醫生們的處方上。他們其實是在為藥品做廣告,而廣告的受眾都是崇拜他們的醫生,所以代言的風險為零,比四處拋頭露麵誇誇其談賣保健品的侯耀華檔次高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