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一個小鎮,有一個小姑娘從小就受到很嚴格的家庭教育。她的父親經常對她這樣說:“不管做什麼,你都要做到最好,做到一流。不能落後其他人。就算是坐公交車,你也要坐在前排。”父親從來都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要求可能有些高了,但這個父親的教育方式在以後歲月裏被事實證明是很寶貴的。正是因為有了“殘酷”的教育方式,小女孩才有了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還有工作中,她都牢記父親說的話,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每一個遇到的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
女孩讀大學的時候,學校安排五年的拉丁文課程,她居然憑借自己的意誌和信念,一年時間就全部學完了。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繁忙的學習課程並沒有影響她的成績,每次考試她都能名列前茅。
她不光是學業上出類拔萃,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其他活動方麵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校裏的的佼佼者。校長曾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為她的努力和自信,四十多年以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連續四年當選保守黨領袖,並在1979年當選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永遠坐在前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激發你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
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當一流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很少。或者說,許多人都把“坐在前排”當成了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的行動和實踐。
那些坐在“前排”並已經成功的人,他們和我們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把理想變成了行動。
不管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永遠坐在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人要往前看,目標在前麵,才有前進的動力。對於一個孩子,人生最初始的信念,都會受父母的影響。父母應該給孩子積極向上的信念,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就會擁有這樣的信條,而積極的心態可以成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