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俊超
20世紀60年代,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士創作了一首極富東方風情的歌曲《內在的光》(the inner light
)。這首歌洋溢著濃厚的宗教神秘感,其配樂用到了印度嗩呐、班舒李笛、薩羅達琴、帕卡瓦甲鼓等諸多印度民間樂器,而歌詞則來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道德經》在西方備受推崇,許多作家曾受其影響。
魯迅先生曾說:“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所注意,打出世界去。”盡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形態千差萬別,但人類文明的發展讓世界不同角落的文化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若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那麼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種族間的文化睽異就會像丟進溫水中的鹽粒一樣消融。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文化樣式更易於超脫民族或地域的束縛,成為世人共賞的藝術。
在精短閱讀已成流行的今天,我們編選這套“最美中國小小說文叢”,既是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梳理小小說文體,以風格靈活多變、內容豐富多樣的小小說,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端莊厚重之美,展現小小說靈秀優雅氣質,也希望能從一係列具備濃厚中國味道的符號背後,找到屬於中國文化的獨特的美。
數十年來,遍布全國各地的小小說作者創作了大量的小小說作品,不同地區的文化背景使作品攜帶的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這其中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不同詮釋,又有對各地區獨特民間文化品種的深情描摹,有古樸典雅如琴棋書畫,有淳樸天然如民間風物,有玉石瓷器的叮當,有茶寮酒肆的喧囂,有梨園經久不息的弦音,也有民間藝術漸行漸遠的絕唱。
在首輯“最美中國小小說文叢”中,我們精選了六個符號:本草、禪悟、梨園、手藝、文房、俠義。《本草中國》在中草藥香氣中體味中華民族的健康理念,乃至由此升華的宇宙觀,以本草的幽香蘊藉心靈,以本草世界的繁複映襯人性之幽微。《禪悟中國》以靈秀通透的筆觸打開禪的超脫意境,以溫潤親切的故事,展示禪的徹悟境界,以及禪在古往今來紅塵生活中的滲透與闡發。《梨園中國》由一張張表情不一的臉譜展現生活的喜怒哀樂,在如泣如訴、餘音嫋嫋的弦樂中體察人生之迤邐,在唱念中道出梨園人物戲裏戲外的生活點滴。《手藝中國》像一幅長長的畫卷,畫中各色人等悉數登場,各種行當的手藝人從街頭吆喝著走來,在巷尾展示自己爐火純青的絕技,選文借手藝人之身世,為行將消失的手藝安魂。《文房中國》墨香四溢,儒雅謙和,此中既有對文人墨客文采風流、高蹈舉止的再現,又有對附庸風雅之人險惡詭譎的洞悉。《俠義中國》舉俠客義士之行,感俠肝義膽之心,在刀光劍影中書寫豪情,在市井坊舍間感佩忠義,是一部各路英豪俠士的列傳。
“最美中國小小說文叢”是一套開放的書係,首輯出版後,我們會繼續精選其他文化符號來闡釋中國之美。編選這套書時,正是酷暑難耐的三伏天。當我們的編選工作接近尾聲時,秋天已經悄然來臨。麵對季節變換光陰流轉,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時間的洗禮中成長,在不斷前行中認知自我。而閱讀和思考便是通往內心的一條幽靜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你知道得越多,就會發現自己知道得越少。但若一個人能不斷向內生長,洞燭幽微,他終會到達一片開闊之地,他的枝葉也終將沐浴到天光和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