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學,和海洋神話一樣,同樣是海洋文明的本體之一。
人類之舟蕩進曆史之海,無論劃船者是黑皮膚、白皮膚還是黃皮膚,他們的手中都握有兩支槳,一支是科學,一支是藝術。希臘的堅固靈巧帶有鋒利衝角的快船,埃及的紙莎草船,丹麥的海盜船,阿拉伯的大肚子船,中國的獨木舟、鄭和寶船、艨艟戰艦、核動力潛艇……人類隻要在海洋上造出一塊陸地,就無不在那裏種植詩的種子。於是,一棵棵藍色的長春藤生長起來了,淺藍色的枝葉間深藍的花朵盎然盛開,在海風的拂動下,搖曳出濃鬱的馨香。水手們珍愛著她們,把她們當成自己情感的芽瓣和果實,他們給她以寶貴的淡水,使她的血液有和自己一樣的濃度,他們給她吹海風,讓她擁有航海者所擁有的一切堅韌、浪漫與甘苦。最後,他們把她帶回大陸,獻給高山之巔、大河之畔的藝術神殿。
海由此走入陸地,陸地由此認識了海洋。
長夜漫漫,愛琴海的海風吹得海邊的篝火劈叭作響。一群希臘水手圍坐在篝火旁,聽一位滿頭白發的盲人用蒼涼低沉的聲音唱起了古老的歌謠——提起希臘著名的《荷馬史詩》,很多人都會幻想出這樣一副圖畫。相傳,《荷馬史詩》是公元前9—前8世紀的盲詩人荷馬根據小亞細亞口頭流傳的史詩短歌綜合編成的。一般認為:《荷馬史詩》於公元前6世紀正式被編成文字,到公元前3─2世紀,由亞曆山大裏亞學者編訂而成。
《荷馬史詩》所描寫的故事,發生在古希臘人生活的以地中海東北部為中心的地區。恩格斯對於《荷馬史詩》誕生的時代做過如下概括:“古代部落與部落的戰爭,已經開始蛻變為在陸上和海上為攫奪家畜、奴隸、財富而不斷進行的搶劫,變為一種正常的營生”。這種陸上和海上的戰爭和劫掠,成為荷馬史詩中的主要描寫對象,隻不過從事戰爭與劫掠的不僅僅是人,還有神和半人半神的希臘英雄們。
《荷馬詩史》分為兩部,一部是《伊利亞特》,全詩共15693行,描述的是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特洛伊城在小亞細亞西北海岸,商業繁榮,具有神話般的財富,相傳阿耳戈英雄珀琉斯與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阿喀琉斯為父母舉行婚禮時,沒有邀請壞脾氣的“不和女神”厄裏斯,女神一怒之下偷至席間,扔下一隻寫著“獻給最美的女人”字樣的金蘋果,天後赫拉、戰神雅典娜、愛與美之神阿弗洛狄忒都想擁有它,爭執不下之間,宙斯神請她們三個去找特洛亞王子帕裏斯評判。三位女神分別向王子許願,答應給王子以最偉大的君主地位,最勇敢的戰士名譽或最美麗的女人。
帕裏斯想得到是美女,他把蘋果判給了答應給她美女的愛神阿弗洛狄忒。愛神幫助帕裏斯王子渡海到達斯巴達,在國王墨涅拉俄斯的宮殿裏找到了最美的女人——王後海倫。王子將海倫誘拐而去,他的行為激怒了希臘各部落,人們公推阿伽門農為首領,1186隻戰船雲集於波奧提亞的奧利斯港,開始了一場跨海征伐。殘酷的戰爭進行了十年,中間,希臘聯軍曾發生過不和,加之諸神的參戰,戰況空前慘烈。最後,希臘聯軍將領俄底修斯設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希臘聯軍將領率兵破城劫財,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