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現代書法學係統初識(2 / 2)

第七章 淵始:有關文字成因及視覺分析文字中包含了有關視知覺原理及反原理。文字抽象的起始。理式偶和的意味。與八卦的關係。刻畫符號與象形文字。

第八章 稚拙:風格學的文化闡說有關民間書工及抄經、帛書等等風格界定。兒童體的實質。兒童書法兒童化的論爭意義。

第九章 美因:文化觀念與藝術發生非主體性藝術如何轉化為藝術。非主體性藝術的實質及轉化意義。觀念與形式的關係。

第十章 動因:醜之於書法風格轉換下篇書法的現代裂變形態。

第十一章 轉換:有關的文化背景書法在新的文化製導之下的變化。書法作為純粹藝術、獨立形態提出的理論依據。發展、探討之後的窘澀。

第十二章 對抗:難解難分的書法矛盾傳統與現代。學者與稚拙。文人與鄙陋。實用與審美。文字與非文字。認讀與非認讀。經驗與體驗。意味與視覺。

第十三章 行為:有關書法現代風格區分新古典主義。新文人書法。現代主義。現代派書法。現代書法。書法主義。

第十四章 革命:書法的前衛藝術分析最初的四個係列二波普。水墨。刻字。抽象書寫。機動書法。文字臆飾。

第十五章 理論:日趨深入的探討現代書法學的基本構架及理論支持,現代書法的文化背景及藝術性格。

(三)消解與和約:二十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現代書法

第一章 趨從

1.中國書法進入80年代;

2.八五、八六現代藝術思潮;

3.“八五”現代書法行為;

4.灰色的理論。

第二章 追溯

1.偽尋;

2.形式顯示的邏輯推衍;

3.象形意味;

4.一個犧牲、但卻是“注定要經曆的過程”。

第三章 對抗

1.本質主義的陰雲;

2.文人趣味與民間風尚的攪拌;

3.冷漠的書壇;

4.陳振濂;

5.一個不可避免的局勢。

第四章 借重

1.日本前衛書法闡說;

2.少字數與表現主義;

3.無錫現代書法展;

4.倚靠在某個階段是可能必然的。

第五章 逃避

1.進入沉寂的現代書法;

2.行為的減弱;

3.影響的淡化;

4.沉默並不意味著消亡。

第六章 消解

1.中國新書法大展;

2.漫書;

3.謝雲;

4.林信成;

5.邱振中;

6.符號與內容;

7.回旋也是一種進取方式。

第七章 和約

1.悄然的轉換;

2.中國當代書法作品展;

3.南京·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邀請展;

4.上海·中國現代書法展;

5.文化的籌謀。

第八章 書法主義

1.文化與視覺的操作;

2.鄭州·中國書法主義展;

3.洛齊;

4.張強;

5.邵岩;

6.白砥;

7.刑士珍;

8.李強;

9.第三次場景虛擬的對談實錄。

(四)《現代書法的批評形態》

以上學科設想在目前來講,理想色彩的濃鬱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是某種理想在激勵著我們的信心:隻要書法謀求新的空間發展,就必然要與現代文化觀念接軌,那麼,隨之而來的批評標準、理論基點及學科建設諸種要求便會接踵而來。而在此思路上所做的諸種努力,其成效無疑也是令我們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