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8章 銅馬湖賦①(1 / 1)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曆任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因正直寡合,難容於世,遂辭官歸裏,著述以終。他才情富贍,文辭雅麗,有《牡丹亭》等傳奇傳世。另有《玉茗堂集》29卷。亦長於賦,存數十篇。

“原文”

若有人兮鄧林②,懷悠悠兮子襟③。臥仙壇於穀口,封天湖之水心④。穀口兮流眺,水心兮殘照。山中人兮何之⑤?去滄波兮獨釣。

若乃春風不寒,春流正寬,紅鱗試子,綠草迷芊,攬芳洲兮杜若⑥,倚垂楊之釣竿。及夫文萍即合,珠荷未卷,麥雨飛來,蘭風溜轉,苔磯之跡全蕪,竹嶼之絲半展。至如白露霞明,綠漵風清⑦,肥魚正美,石雁裁鳴⑧,靡芳桂以為餌⑨,泝蒹葭之盈盈⑩。況複素雪紛飄,玄池寂寥,皓明湖其未凍,詎幽山兮見招?漱寒流而隊繭,聊卒歲以逍遙。坐飛闌之曲碕,步澄灣之板橋。眺魚台於月夕,移翠篠於霞朝。玩沈精乎在藻,寧紛波乎市朝?

厥土王生,長為釣侶。比目雙抽,文竿對舉。鱠彼嘉魚,陳其芳醑。厭玄洲之共學,憩長楊而並語。側微棹於歸風,濯煩纓於逝渚。其釣維何?載遊載歌。歌曰:

水國波臣,漁父賢人。蒼梧兮浙水,黃河兮衛津。並垂頤於巨獲,亦見巧於纖綸。玩芳湖之銅馬,異昆明之石鱗。不羨來提之玉,維澆去住之塵。湖水連天,亭間釣船。豫章之魚頃刻,淩陽之鯉三年。既就淺兮就深,亦載浮兮載沉。餌何為兮魴旨,鉤何為兮香金。鏡水中而容與,莞澤畔之沉吟。苟濠魚兮可樂,計相忘乎直針。

“注釋”

①此賦係為友人鄧伯羔作。伯羔字孺孝,江蘇金壇人。少即辭去諸生,隱居天荒蕩之銅馬泉。著有《天荒館詩草》、《臥遊集》。②鄧林:神話中的樹林。《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棄其杖,化為鄧林。”③懷悠悠兮子衿:深深地思念朋友。《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④水心:水中央。此指湖中間。⑤何之:到哪裏去。⑥攬芳洲兮杜若:采摘沙洲上的杜若。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杜若:草本植物,葉作針形,葉辛而香。⑦漵:水邊。⑧石雁:同“石燕”,形狀如燕的石塊,出湖南零陵。傳說遇風雨即飛,雨止還化為石。裁:同“才”。⑨靡:倒下。此指折取。⑩泝:同“溯”,逆水而上。隊繭:似指垂綸(垂釣)。隊同“墜”。曲碕:曲岸。碕同“圻”。翠篠:綠竹。厥土:此地。芳醑:芳香的美酒。維何:如何,是什麼。衛津:衛水的渡口。衛水在今河南省北部。昆明之石鱗:昆明池的石鯨。相傳秦始皇於宮中引渭水作昆明池,池中刻石為鯨魚,長三丈。隋江總《秋日昆明池》詩:“蟬噪金堤柳,鷺飲石鯨波。”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淩陽:地名。未詳何處。容與:舒適的樣子。屈原《離騷》:“遵赤水而容與。”濠魚:濠梁之魚。《莊子·秋水》記莊子與惠施遊於濠梁(在今安徽風陽)之上,見魚出遊從容,因辯魚之知樂與否。後以此代指隱居自適。直針:相傳商末薑尚未顯時,隱釣於磻溪,釣鉤作直形,明其意不在魚,而在於隱居寄情。

“賞析”

友人棄功名而隱居,湯顯祖作此賦以贈,由衷地讚美了友人自守清操、不與世同流合汙的行為,以及俯仰自樂、人事兩忘的情趣。同時,也寄寓了湯氏向往隱逸生活的思想,觀其辭官並隱居著述達19年之久,即可征信。另外,此賦文辭雅致,尤其對友人隱居環境與遊釣情況,寫得更是清豔雅麗,超凡脫俗。這既與湯氏的創作風格是一致的,同時也受到了明末抒情小品的影響。翠娛閣本評“若乃春風不寒”數句雲:“淡蕩如春風。”又評“及夫文萍既合”數句雲:“清妍有致。”確乎其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