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2 / 3)

這是一個促銷的小故事,但其中卻隱藏著一種精妙的營銷思想,即“掛羊頭,賣狗肉”,就是通過搭售或贈送等方式完成實際銷售目標的替換,體現價值感,達成營銷目標。在上例中,表麵來看賺來的5元錢是鞋油的利潤:利潤=鞋油價格—鞋油成本—傘的成本,即5元=10元—1元—4元。但所賣的其實發生了改變:顧客是衝著傘來的,而不是鞋油。也就是說,顧客並不認可所謂高檔鞋油5元的價值,其認可的是傘的10元價值。所以,銷售利潤歸根到底是來自賣傘賺的錢,是傘的批發價和零售價間的差價。名義上叫賣的是鞋油,其實賣的是傘。用戶的真實價值體驗在花10元買到了傘,還可以得到兩盒可能是高檔的鞋油,從而感覺占了便宜。那為什麼不直接“買雨傘送兩盒高檔鞋油”呢?顯然,此種方案無法體現超值的價值讓渡,吸引力大不如前。價值的損失來自於鞋油的讓利程度被最小化了,即顧客很自然會以市場上最低的鞋油價格來衡量讓利的幅度,顧客多半會想“不就是少了一兩元錢嘛”,自然不肯輕易就範。

魅力奇招

由此可見,“掛羊頭,賣狗肉”思想的優勢在於提升了“羊頭”的價值感,並傳達了白得“狗肉”的表象,達到了“買狗肉送羊頭”的促銷效果。而增加的價值是價值的心理增值,是由於買賣雙方對羊頭、狗肉的價值認同差異所形成的。還以上例來分析,在賣方看來,傘隻值4元,兩盒鞋油更僅值一元,總價值不過5元,而在消費者心裏,傘是值10元的,其價值足以抵扣他們的總體付出,而鞋油的價值是未知的,不管多少,都是白賺的,故不會特別在意,並且潛在的高收益(即以零成本獲取高檔的鞋油)加大了吸引力,有點類同於買彩票。這樣,賣方的價值來自於傘的差價扣除鞋油的成本,而消費者是以零成本獲取了不確定收益。買賣雙方心理博弈的結果是實現了“雙贏”。

10歲賣花童給營銷總監上一堂營銷課

某製藥廠營銷總監、市場部經理、陝西省經理在營銷總監在市場部經理的陪同下到西安考察市場。

由於航班晚點,安排住宿後三人到當地風味飲食“回民坊”吃晚飯。

三人一邊吃飯一邊聊陝西市場的銷售工作。

包房外有人敲門。

應聲一張稚嫩的笑臉探進室內:“幾位老板晚上好,能讓我進來嗎?”

“進來吧!”

一個身著洗的有些發白的牛仔服,滿臉堆笑的小男孩站在距離餐台1米左右的地方衝著三人說,“看幾位先生滿臉紅光,一定是發大財了,買幾隻鮮花吧?!”

“你看我們三個大男人買花送給誰呀?”陝西經理不經意地說。

“送給帥哥唄!”。小男孩衝著筆者滿臉堆笑地說。

“這小子,還挺會拍馬屁。多大了?”筆者微笑著對小男孩說。

“十歲了。聽老板的口音是東北人呐,東北人都有錢,看您還抽中華呐!”小男孩說!

“這小子,就挑好聽的說,快走吧,我們不買!”市場部經理有些不耐煩了。

“不買不要緊,我送給你一支,玫瑰花能帶給你桃花運!”小男孩調皮的笑著,一邊將一支玫瑰花放在餐台上,一邊拿起放在桌上的啤酒瓶挨個給斟滿啤酒,然後閃到一邊不動聲色地看著大家。

“這怎麼行,快給這位小家夥幾塊錢……”筆者顯然有些著急了。

市場部經理遞給小家夥5元錢。小男孩熟練地接過錢,迅速地揣進上衣口袋,抬起頭從容地向我說:“一支10元錢”!並且迅速地走到市場部經理的背後用他細弱的小拳頭為市場部經理捶背!

我和市場部經理相對一笑,市場部經理拿出錢夾,不巧沒有零錢!於是,市場部經理隻好拿出10元錢並準備換回小男孩口袋裏的5元錢。然而,出乎預料的是,小男孩接過後又迅速地揣入口袋,並麵向市場部經理深鞠一躬道:“謝謝幹爹”!

自然市場部經理沒有辦法,更不好意思索要回他那5元錢了!

三人已經笑得噴酒的噴酒,噴飯的噴飯!

小男孩滿臉歡笑地向市場部經理作了一個飛吻的手勢,口中念到“幹爹,ILOVOYOU!”並倒退著走出了房門!

故事似乎應該結束了,當我們用過餐來到大廳的時候又見到了小男孩。與剛才不同的是小男孩手中的玫瑰花已經沒有了,他正在大廳的角落裏幸福地享受著手中的肉夾膜。當他看到我們三人,依舊調皮地向我們做著鬼臉!

聰明,調皮,可愛,可敬的小家夥!

魅力奇招

在這節“課”當中,我們“年輕”的“教師”大量地運用一係列的營銷手段不禁讓在場的“同學”折服與汗顏。

首先,獨特的目標市場選擇:

小男孩把他的目標市場與消費人群定在飯店和幾個大男人身上,不能不說他在營銷方麵具有獨特的選擇視角。選擇飯店本身就比較違反“賣花”習慣性為。多數賣花者會選擇商業街、公園、酒吧等青年男女經常出沒的場合,然而,小男孩也許知道那邊的競爭會比較激烈,獨辟蹊徑,選擇了相對較為空白的市場――飯館。小男孩能夠把三個大男人作為他的銷售目標人群,實實在在的說具有非常高的難度係數。也許他不知道包房麵是三個男人,也許他已經通過他的“市場調研”摸清了三個男人的基礎狀況,有備而來。不管怎麼說,這孩子選擇了具有相當高的難度係數的空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