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奇招
可以想象,科恩在羅絲心目中的形象是如何的高大完美。營銷無時不在,營銷無處不在。科恩在稍縱即逝的機會中成功地推銷了自己,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他“為他人著想”的態度和機敏的頭腦。
兩家小店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左邊這個和右邊那個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進人出的。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出百十元來,天天如此。
於是,我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
服務小姐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不加雞蛋?”
我說加。於是她給我加了一個雞蛋。
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也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
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
我笑了,說:“加一個。”
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
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賣出很多個雞蛋。
魅力奇招
給別人留有餘地,更要為自己爭取盡大可能大的領域。隻有這樣,才會於不聲不響中獲勝。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心理的理解。
聰明的報童
某一個地區,有兩個報童在賣同一份報紙,二人是競爭對手。
第一個報童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門也響亮,可每天賣出的報紙並不很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第二個報童肯用腦子,除了沿街叫賣外,他還每天堅持去一些固定場合,一去了後就給大家分發報紙,過一會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報紙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些損耗,但很小。漸漸地,第二個報童的報紙賣得更多,第一個報童能賣出去的就越少了,不得不另謀生路。
魅力奇招
第二個報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第一,在一個固定地區,對同一份報紙,讀者客戶是有限的。買了我的,就不會買他的,我先將報紙發出去,這些拿到報紙的人肯定不會再去買別人的報紙。等於我先占領了市場,我發得越多,他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成打擊。第二,報紙這東西不像別的消費品有複雜的決策過程,隨機性購買多,一般不會因質量問題而退貨。而且錢數不多,大家也不會不給錢,今天沒零錢,明天也會一塊給,文化人嘛,不會為難小孩子。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報,退報不給錢,也沒什麼關係,一則總會積壓些報紙,二則他已經看了報,肯定不會再買同一份報紙,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這個故事我們會學到許多關於消費者、市場占有、潛在消費者、忠誠顧客等營銷名詞。
網上能賣網下不行
美國有個43歲的婦女,為她姨媽向政府申請到了一個免費的輪椅。
她所做的不過是準備了一些必要的文件並填寫了一些表格。
為此,她還寫了一篇如何向政府申請免費輪椅的報告。
她在網上賣她的報告,她的成本僅是2美元,後來她每月可賺3萬美元!
簡直難以置信,如此簡單的事會有市場,會有如此的潛在利益!
隨後,她又在報刊上做廣告,這次她在賠錢。
很奇怪,這份報告隻能在網上賺錢。
魅力奇招
網絡營銷和傳統營銷相比,有著其獨到的地方。網絡營銷的最大特點是:方便快捷,鼠標一點,一切搞掂。
百歲孿生姐妹做廣告
日本有家專售清潔用具的公司,安裝了一部專用銷售電話,電話號碼為100100。
怎樣才能使電話別具一格呢?
經營者煞費苦心,找到一對全日本出名的百歲雙胞胎。
姐姐叫成田金子,妹妹叫蟹江銀子。
姐妹倆在廣告中各自亮相:“我叫金子,今年100歲。”
“我叫銀子,今年也是100歲。”
然後,旁白隆重推出:“日本某清潔用具公司的電話也是100—100。”
如此一來,原來鮮為人知的清潔用具公司及電話隨著兩姐妹之口廣泛傳播,廣告的轟動效應由此引出生意額的節節上升。
魅力奇招
百歲孿生姐妹已屬難得一見,與公司電話號碼一樣更屬巧合。能將這種“難得”和“巧合”結合在一起,那廣告自然予人印象深刻,效果非凡。
暗度陳倉
筆者的一位朋友是銷售高手,多思而常有妙想。
一次,一批鞋油需急售套現,眾人皆無良方。他靈機一動,先進了一批廉價的雨傘,然後推出買“高級鞋油優惠價五元,買兩盒送一把雨傘”的促銷活動。結果,熱銷一空且獲利頗豐。旁人不解,他解釋到:此類雨傘在當地零售價長期穩定在十元且是日常必需品,所以,雨傘在消費者眼中和十元人民幣無異。此促銷對於消費者來說,等於是不花錢得到了兩盒高檔鞋油,何樂而不為呢?但雨傘的批發價不過四元,一盒鞋油成本為五角錢,這樣一個“買二送一”的套餐的成本僅為五元,穩賺五元,100%的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