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編後(1 / 1)

本書輯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新詩人和散文家徐誌摩論及時代、人生、社會、理想等話題和談個人經曆、心路曆程、感情世界的散文31篇,日記及書信百餘則,內容稍有別於目前已出版的幾種以體現作家思想脈胳和藝術特色為編輯宗旨的徐誌摩散文選,就編選角度而言,這是一次新嚐試。當然,既然未脫離散文作品的編選範圍,則同樣也希望入選文章具有較強的文學性,且能體現徐誌摩輕靈流走,活潑如同“一汪跳著濺著的生命水”(朱自清語)和色彩“濃得化不開”的散文藝術風格。

全書分為四輯。

第一輯基本上輯錄涉及徐誌摩人生觀、社會觀和剖析個人思想的文字。標題“浮思雜念唱人生”的依據是20年代曾有批訐家認為“徐誌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成為詩人;思想之雜,使他不能成為文人”,盡管就徐誌摩對五四新文學特別是對新詩發展的貢獻而言,這是一個酷評,但確也在某種程度上擊中了他思想雖敏銳靈活而終乏灼見,文筆雖熱烈多姿卻有欠厚重的要害,兼之徐誌摩本人生前也讚同這一評價,在這裏就暫且借用了。

第二輯收錄徐誌摩談文論藝的文字和緬懷海外文友、國內親人的篇什,以興趣廣泛、感情真摯見長。編選時側重在麵不在點。比如收錄徐論及各門類藝術見解文字較多,而未就某些專題(如新詩)多選文章,以便讀者了解他多方麵的興趣愛好。

第三輯是徐誌摩域外散文。徐誌摩短暫的一生曾有1918、1925、1928三次出洋赴歐,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過貢獻,譽之甚者甚至稱之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使”。這類文章無論就徐誌摩的人生經曆或藝術風格而言都極富特色,所以獨立成輯。

最後一輯的書信和日記,反應的是徐誌摩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事件,他在婚姻不能自主、戀愛不能自由的黑暗社會裏對心心相印的純潔愛情的執著追求,具體表現為徐陸戀情這一段現代文學史上臉炙人口的風流佳話(雖然這段情最終仍不能掙脫黑暗社會的重圍,而以悲劇告終)。

各輯中所收文章的編排順序,除第四輯按寫作時間先後排列外,其餘沒有根據什麼明顯的標準,主要以個人對這些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而定,不當之處,尚請讀者諸君賜教。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一文,是徐誌摩20年代中期的作品,其時正值他歸國不久,意氣風發,提倡“以人格的頭顱去撞碎地獄之門”的強烈反封建精神,因此該文謳歌理想,讚美青年,追求真善美,奮發向上,這是今天在讀徐誌摩散文時可以吸取的正麵效應,藝術風格上也汪洋恣肆,一往無前,文章的結尾似乎又暗示著作為理想主義者的徐誌摩幾年後在高空出事,機毀人亡的結局,一代名士,魂斷開山。全文似可當作他個人一生縮影來讀,因此選了這篇作了本書的代序。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本書取名為“瀟灑的人生”,主要取的是徐誌摩一生比較灑脫,不染俗務和他創作風格中明麗、輕快、活潑的一麵,難免以偏概全,不盡準確,列舉這一類型人生的本意,也並非希望今天的青年讀者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徐誌摩的一生如同流星般短促,在他受到杜會,人生的種種打擊而一蹶不振的創作後期,精神境界不僅不能視為“灑脫”,甚至可以稱之為“消沉陰暗”,這一負麵的人生態度是不足為當今青年效法的;徐誌摩盡管也曾在危急時刻營救過革命文學家丁玲,但他在1928年發表的詩作中公然咒罵“普羅列塔利亞(無產階級)文學”,那就更無可取之處而應予以唾棄了。

晨光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