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符膽.畫時念誦:“角,亢,氏,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冒,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二十八星宿星名.
六甲符膽,畫時念誦:“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t卯,丁醜,t亥,丁巳.’
七星符膽:畫時念押退凶神惡煞。
五行符膽畫時念:開天門,閉地戶,留人門,切鬼路,破鬼肚,金木水火土。
以上各種符膽,都是畫在符的最下方構成一道符的主要成份有符頭,符竅,符膽,符腳,其中包含了主事神真諸佛的秘字,隱諱,如太上者君,九天玄女,北鬥星君,六丁六甲,青龍白虎等,在一些道門符圖中,常見符頭上有三個三點(平行的),這是代表道教的三清: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如此三個寫在*敕令’及神名之下,則代表墟隍,土地,祖師三界公.這樣便構成了一道完整的符。
綜上所述畫符的過程是一個由內心精誠,外則凝氣聚形,由散至聚.而不是拿過筆墨依樣畫葫蘆。即使畫好符還要用訣印咒語及禹步的配合.所以要學符咒的同學淆先了解清楚各路神真的名諱,形象,職能,法寶,要學會存想,了解符咒的內涵,每一籠每一畫的特定含義,更要修功養德,否則所畫之符是徒有其表,是沒有任何功效的,隻有功德達到一定層次眉才能由後天依樣畫符之境上升到先天靈光化符的境界,此為先天真符,這裏暫不多講。學符要從基礎學起,一步步而來,切不可剛剛入手便自認為功德圓滿,隨心所欲而畫.
符咒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修道之人的精氣神為本,結合自然宇宙的能量,通過各種各樣的符圖來調節人體與天地之間的氣場及精神世界.可以說符咒也是氣功的一種表現形式臼它是表現天地之氣運行,陰陽消息的模式,是宇宙造化與人體感應,天人合一的產物.本門符法以內修功德,外顯符篆為宗旨曰符法實踐者必須先練氣法丹功,具備深厚的內修基礎。以內練中體認的元神及凝集的精氣為用,方有通神達靈的法術,古言道:‘畫符容易通靈難,丹凝神聚為真功‘是也。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又稱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神“三清”中的第一位神,南朝梁陶弘景在《真靈位業圖》中分神階為七個,列元始天尊為第一神階中位。《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三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元始天尊住在三十六天的最上一重天“大羅天”中,其仙府稱為“玄教玉京”。玉京黃金鋪地,台階由白玉石砌成,宮中有七寶、麒麟和珍玉、珠寶,中央和左右三殿裏分住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據道經的說法:“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辟世界之人,即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每當新的天地形成,天尊就下降人間,向世人傳授奧秘之道,稱為“曆劫度人”。
元始天尊一般供奉在道教三清殿的中央,頭罩靈光,手執丹丸,或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時的“無極”。
靈寶天尊,又稱太上大、上清靈寶天尊,道教最高神“三清”的第二位神,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列第二神階中位,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相傳他住在上清境,道教稱禹餘天,傳授洞玄部經典,俗稱上清靈大帝。上清太上道君,原是“二晨精氣”、“九慶紫煙”,後托胎洪氏,懷三千七百年,誕生在西那天鬱察山浮羅之嶽,位登高仙,治玄都玉京,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人拜,天皇抱圖。
在道教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供奉在元始天尊的左邊,手持太極圖(或手執如意)。
太上老君,又稱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三位神。道德天尊的神形實際是根據先秦時代老子的形象演變而成的。老子本是道家學派的創始者,著有道、德上下篇五千餘言.留傳於世,稱為《道德經》或《老子》。東漢末張道陵創立五鬥米道,造作道書,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以《老子》五千文為經典,尊老君為教主。從此,老子成為道教教祖,長期受到教徒的尊奉。唐時,被天子攀為宗親,唐玄宗上尊號為“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又加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document.write('');
????tanx_s?=?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nx_s.type?=?"text/javascript";
????tanx_s.charset?=?"gbk";
????tanx_s.id?=?"tanx-s-mm_27062691_6186353_21438696";
????tanx_s.async?=?true;
????tanx_s.src?=?"http://p.tanx.com/ex?i=mm_27062691_6186353_21438696";
????tanx_h?=?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if(tanx_h)tanx_h.insertBefore(tanx_s,tanx_h.first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