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把不可能的變為可能(1 / 1)

大學教授看到一本少兒讀物上刊載了一個奇特的故事:

從前有3個獵人,兩個沒帶槍,一個不會打槍。他們碰到3隻兔子,兩隻兔子中彈逃走了,一隻兔子沒中彈,倒下了。他們提起一隻逃走的兔子朝前走,來到一幢沒門沒窗沒屋頂也沒有牆壁的屋子跟前,叫出房屋主人,問:“我們要煮一隻逃走的兔子,能否借個鍋?”

“我有3個鍋,兩個打碎了,另一個掉了底。”

“太好了!我們正要借掉了底的。”

3個獵人聽了特別高興!他們用掉了底的鍋子,煮熟了逃走的兔子,美美地吃了個飽。

大學教授琢磨了半天,也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給這家刊物寫了封信,指出故事的邏輯性錯誤:其一,中了彈的兔子怎麼能逃走,沒中彈的兔子又如何會倒下?其二,既然兔子逃走了,獵人如何能將它提起煮著吃?其三,沒底的鍋怎麼能煮熟逃走的兔子,且美美地吃了個飽?

很多讀者當然都支持教授的觀點。

一年以後,教授的家裏來了位朋友。與教授談到某重點大學畢業生因為害怕失去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考上研究生之後卻放棄讀研究生的機會,到儲蓄所去做了儲蓄員;劣跡斑斑的黑社會分子卻做了警察局局長等現象,兩人欷歔感歎。

朋友突然提到了那家少兒讀物上的那篇故事,問教授:“你還記得那個故事嗎?你現在能讀懂了嗎?”教授愣了愣,默然無語。良久,教授眼睛一亮,“哎喲”一聲,端起酒杯頓了頓,說:“最簡單的真理往往最難發現。這個故事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有很多可能的事會成為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卻會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