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國際法的獨特功效(1 / 3)

正如本書上編所述,國際社會對索馬裏海盜問題,乃至整個索馬裏亂局的起因、演變和危害是清楚的,為此也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但是,索馬裏海盜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如本書中編所述,國際法對於海盜問題的關注由來已久,數百年來,特別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法在懲治海盜方麵有了長足的發展,新的國際公約接連出現,基本形成了懲治海盜的較為全麵的法律機製。但是,根除索馬裏海盜一事至今未見曙光。根據聯合國秘書長向安理會提交的報告,2010年前9個月共發生164次索馬裏海盜襲擊事件,導致37艘船隻被劫持。而2009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93次和33艘。2010年索馬裏海盜襲擊和得手的數字都隻是略有減少而已。聯合國秘書長依照安全理事會第1897(2009)號決議提出的報告。

從本書的主題出發,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在應對索馬裏海盜一事上,國際法究竟應占何種地位?國際法迄今未能發揮有效作用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可行的改進措施?這是本編希望回答的問題。

本章將首先通過分析國際社會用於應對索馬裏海盜的各種手段的局限性,來看國際法在應對索馬裏海盜時的應該發揮的作用。

這些年來,國際社會通過多種方式,試圖解決索馬裏海盜問題,其中為媒體廣泛報道、為世人普遍注目的是動用海軍護航。

在近代以及更早的曆史上,海軍艦隻與海盜船隻相遇時,海軍並不總是占有實力上的優勢。海盜船攻擊單艘海軍艦船,甚至整支海軍艦隊的事件時有發生,如本書中編所述,18世紀的“大盜羅伯茨”就在巴西港口攻擊過葡萄牙海軍艦隊。

在目前各國海軍的護航過程中,索馬裏海盜襲擊各國海軍艦隻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僅2009年就發生了3起索馬裏海盜襲擊海軍艦隻的事件,包括2009年3月22日在亞丁灣襲擊德國海軍油船斯佩薩(FGSSpessart)號,2009年5月3日在蒙巴薩以東620海裏的印度洋洋麵襲擊法國海軍輕型監測護衛艦尼沃斯(Nivose)號以及2009年10月7日在離索馬裏海岸250海裏的亞丁灣海麵襲擊法國海軍指揮供應艦拉索姆(LaSomme)號。在這3起事件中,不僅襲擊沒有得逞,而且索馬裏海盜的船隻和設備被繳,一些海盜被捕。索馬裏問題監測組根據安全理事會第1853(2008)號決議提交的報告。

進入2010年後,索馬裏海盜襲擊軍艦的事件仍時有發生。例如,塞舌爾海岸警衛隊指揮官表示,3月29日,塞舌爾海岸警衛隊巡邏艇在解救了27名遭海盜劫持的漁民後,遭到了索馬裏海盜的襲擊。巡邏艇向海盜船開火,擊毀了兩艘海盜船。此前,還發生了另一起類似事件,索馬裏海盜駕駛的3艘船隻在印度洋襲擊一艘塞舌爾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艇。這艘巡邏艇隨即開火回擊,一艘海盜船被擊沉,其母船爆炸起火,另外還有一艘海盜船設法逃走。

甚至目前世界上火力最為強大的美國海軍也屢遭索馬裏海盜的攻擊。例如,美國國防部在2010年4月1日宣布,在塞舌爾以西印度洋公海海麵執行任務的美國驅逐艦尼古拉斯(Nicholas)號,在當地時間1日清晨遭到一艘小艇攻擊。美國海軍指揮官懷疑襲擊者是索馬裏海盜,尼古拉斯號隨後還擊並追擊。在這一交火過程中,美國海軍迫使一艘海盜小艇停船,擒獲多名海盜嫌犯,在船上發現不少槍支和彈藥。在將嫌犯帶上尼古拉斯號之後,驅逐艦將小艇擊沉。尼古拉斯號隨後還繳獲了這夥海盜的母船,並抓獲另外兩名海盜嫌犯。海軍官員說,這5名嫌犯將被扣押在尼古拉斯號上,直至相關部門決定如何處理他們。

再如,2010年4月10日,排水量大約1.7萬噸,配備機關炮、機槍和防空導彈的美國海軍阿什蘭(Ashland)號船塢式登陸艦在距吉布提海岸大約600海裏的海域遭海盜襲擊。6名海盜乘坐一艘小艇,使用輕武器朝阿什蘭號射擊。艦員使用25毫米機關炮發射兩發炮彈還擊。小艇中彈起火,海盜棄船後被美軍救起並拘押。軍艦未受明顯損傷,水手無恙。

與近代海盜攻擊海軍艦隻甚至艦隊的情況不同,索馬裏海盜對軍艦的襲擊,往往是出於海盜的誤判(攻擊美國海軍阿什蘭號軍艦的索馬裏海盜被捕後承認事出誤判),而不是對各國海軍的反撲。其結果,也無非是飛蛾撲火。原因很簡單,在應對索馬裏海盜時,各國海軍與海盜之間的實力對比,已不再成為一個問題。18世紀那種整支海軍艦隊遭海盜毀滅性打擊的情況,在現代是匪夷所思的。例如,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報道,在索馬裏鄰近海域實施護航的英國皇家海軍康沃爾(Cornwall)號軍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員都配備了手槍並攜帶了數千美元現鈔。一旦他們乘坐的直升機被海盜擊落,他們可以憑此殺出重圍,或者買條生路。盡管曾經發生過美軍直升機被索馬裏武裝的火箭筒擊落的“黑鷹墜落”事件(詳見下文),但英國海軍的上述舉措主要是為了預防。實際上,康沃爾號的火力上足以讓任何海盜生畏,除了艦載武器係統外,它搭載的直升機配備了0.5英寸口徑的重機槍和狙擊步槍。該艦所載的直升機在護航過程中,從未遭到過射擊。見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

在各國護航艦隊如此強大的情況下,為什麼索馬裏海盜問題遲遲不能得到控製?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應對海盜時,海軍的火力優勢有時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海軍是軍隊的一部分,各國海軍的組建從根本上講是出於軍事考慮。海盜不是常規意義上的海軍作戰對象。麵對海盜,各國海軍有許多結構性的不足之處,特別是解救被劫持船員和船隻具有很高的風險,各國海軍通常不願承擔這種風險。

索馬裏海盜行動迅速,從發現、接近過往商船,到登船和劫持船隻、船員,整個過程隻有15~30分鍾。如果護航艦隊不能在15~30分鍾內趕到現場實施救援,海盜即可得手。海盜得手後,護航海軍要解救人質和船隻,就有相當的難度。曾經有過一些成功的實例。例如,2010年9月9日,在索馬裏附近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美國海軍在亞丁灣成功解救了被索馬裏海盜劫持的麥哲倫之星(MagellanStar)號貨輪。這艘德國所有、懸掛安提瓜和巴布達國旗的貨輪是一天前遭索馬裏海盜襲擊並被劫持,美國護航艦隊在收到求救信號後派遣兩艘戰艦前往救援。在與海盜周旋數小時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兵成功登船,並製服劫船的9名海盜。而船上分別來自菲律賓和俄羅斯的11名船員以及參與行動的海軍陸戰隊特種兵均安然無恙。在整個救援行動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兵未發一槍。美國海軍發言人表示,根據美國海軍的相關政策,不能透露這次行動的細節。不過,也有的救援行動導致了人員的傷亡。例如,2009年4月4日,經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批準,法國海軍動用武力解救被劫持的塔尼特(Tanit)號帆船。但在法國海軍特種兵與索馬裏海盜的交火中,法國籍的帆船船主死亡。另有兩名海盜喪生。3名成年人(包括船主的夫人和船主的兩名友人)和1名兒童(船主3歲的兒子)獲救。2010年5月,法國國防部長承認,法籍船主是在解救行動中被法國特種兵誤殺的。塔尼特號是2008年7月駛離法國開始環球航行的。據說,船主邀請兩名友人加盟,正是為了加強這艘帆船的安保。而該帆船在也門停泊時,法國政府曾以安全考慮為由,勸告其不要前往索馬裏鄰近海域。

而發生在探索號遊艇上令人費解的悲劇事件,使得軍事行動的可行性受到了進一步的質疑。2011年2月18日,載有4名美國人的探索號遊艇在印度洋海域遭到索馬裏海盜劫持。這兩對美國夫婦均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其中一對加州夫婦6年前就開始自駕遊艇環球旅行。探索號原定參加一場環球拉力賽,不知何故遊艇未按路線行駛,後退出比賽,並出現在鄰近索馬裏的印度洋海域。而有報道稱,這兩對夫婦對索馬裏附近海域的危險“充分知曉”。劫持事件發生的當日,在亞丁灣執行任務的歐盟海軍就查實了探索號被索馬裏海盜劫持的情況,隨後美國海軍談判團隊和劫持者進行了談判,美國聯邦調查局也派員參與。據美國媒體報道,談判初始氣氛良好,盡管美方並未同意海盜方麵提出的巨額贖金數目,但始終未有衝突跡象。據美國海軍中將福克斯事後透露,21日晚,兩名海盜甚至應邀到美國一艘護衛艦上談判,並在艦上過夜。但當地時間22日清晨,情勢突變,美軍稱,海盜未發警告即向美軍艦發射火箭彈,探索號上槍聲同時響起。15名美軍海豹突擊隊員即刻受命登上遊艇,激烈槍戰發生,4名海盜當場死亡,15人被俘。然而此時,4名人質奄奄一息,終因傷勢過重身亡。美軍中央司令部聲明表示,海盜槍殺人質之前,美軍“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白宮發言人卡爾尼22日稱,在獲悉劫持事件後,總統奧巴馬親自授權美軍可在緊急情況下“采取行動”。不過,對美軍關於“談判過程中槍聲響起,4名人質已被殺害”的過程描述,遭到海盜方麵反駁和輿論質疑。兩名索馬裏海盜與路透社電話連線時表示,撕票完全是因美軍先發製人而起。“美國軍艦22日清晨展開襲擊,打死我們甲板上的兩個人。”海盜稱,被逼得沒有退路,才殺人質。“這是一場公平的遊戲。”《紐約時報》1月23日在評論中表示,“無法想象槍擊人質何以發生。”《華盛頓郵報》援引熟悉索馬裏海盜的人士分析稱,巨額贖金始終是劫持訴求,主動殺死人質不符合其規則,這一事件極度“反常”。美聯社2月23日稱,美國法院上周剛判處一名2009年參與劫持美國貨輪的索馬裏海盜阿布杜瓦利·阿布杜卡迪爾·穆塞33年9個月監禁,此次事件可能是對對方的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