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中國農民福利銀行”。農村衛生醫療環境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特別是有些尚未脫貧的農村;農民看病難和看不起病的狀況,始終是黨和國家高度關注並認真解決的農民福利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開辦“中國農民福利銀行”,一可為中國農民福利事業融資、捐資,構築銀庫;二可開辦“農民醫保儲蓄”業務,鼓勵農民科學合理理財,引導農民“無病積小錢,患病看得起”,對特困農民實施小額醫療借貸業務,國家給予貼息或免息。“農民醫保儲蓄”卡實行“存一貸二”和“專人專卡專用”以及異地就醫等優惠政策,對特困農民開辟“醫療綠色通道”,減輕、暫緩直至部分免除醫療費,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救死扶傷”人道主義,逐步開創“國家扶持、農民參與、社會關注”的有中國特色的農民福利事業。

2.建立中國價值工程評估委員會價值工程不僅是現代科學管理的法寶,而且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它的應用幾乎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價值工程的宣傳、普及、推廣和應用,既是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引進、產品研發的重大措施,也是遠離和拒絕不顧成本和國家有限財力、資源的重複引進、重複建設,防止“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行之有效的手段,更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效益型、節約型、創新型社會的科學選擇。建立“中國價值工程評估委員會”,可直屬國家政府決策部門,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也應相應建立評估委員會,對國民經濟重大建設項目進行價值工程評估,高校普遍增設價值工程專業,加速培養中國價值工程專門人才,並大力宣傳、普及、推廣和應用價值工程等科學管理、科學思想方法,作為“十一五”規劃中的一個重大措施。

推進現代物流業要把握好四個環節——張少雲,江蘇省丹陽市人大常委會

現代服務業是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而生產性服務業由於涉及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經濟形態的轉變,推廣實施有較大的難度。筆者認為,政府推進現代物流業要把握好以下四個環節。

要促進企業轉變觀念,放棄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模式,要引導企業集中精力經營核心業務、構築核心價值,而將一些配套業務,如運輸、采購、供應、組裝等職能從生產性企業中剝離,交給物流企業辦理,促使企業核心業務、核心價值做大做強,形成核心競爭力,物流企業也在服務中得以成長。

要促進本地物流企業提升自身素質、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滿足企業要求,盡快成長壯大,也可引導優勢生產性企業提供專業服務,逐步向服務型企業轉變。

要引進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進駐本地,對物流服務進行整合、協調,全麵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要規範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健全法製,保障物流業健康、順利發展。

建議發展低成本核電——曾其英,上海浦東鋼鐵公司科技部退休幹部

開發航天技術是必要的,但單獨登陸月球和開展火星探測的花費太大,人類探索宇宙的行動,可通過參與國際性合作項目實現。在全球化時代,人類共同性課題應走國際合作道路,我國參加核聚變可控熱核反應研究就是一個典範。國家科研規劃不能跟隨別人,要發展自己的特色。

我國煤蘊藏量世界第一,但石油資渾嚴重不足,因此以煤炭為原料加氫聚合而成的人造石油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今後應當以我國科研力量為主,吸收部分國外科研力量加大科研開發力度。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估計,今後20年內新能源的生產不可能超過世界電力需求的3%,隻能起輔助作用。隨著能源需求增長和環境惡化雙重壓力影響,今後核電必將迎來比20世紀80年代更為輝煌的時代,現在美、日等國都在計劃重上新的核電項目。英國現有核電站到2020年左右將達到使用年限,德國、意大利等過去堅決反對核電的國家也開始解凍,計劃新上核電項目。

在此敏感時期,我國要加快引進核電技術和裝備。過去受世界反核思潮的影響,我國核電應用在主要發展中國家是最少的,在能源總量中隻占。目前,日本計劃再投人幾十億美元開發增殖反應堆,我們不具備資金的優勢,但我們可走另一條道路。目前核電建設成本為每千瓦2000美元,一個百萬千瓦核電站就是20億美元,利用技術進步和改進設計降低一半成本是可能的。我國已經進口了法、俄等國核電裝備,今後還要進美國的設備,自己也搞過核電和核動力,因此研究和設計新型低成本核電是有基礎的。在未來20年內,將核電占總電量的2場提高到10%,是完全可能的。同時,建設低成本核電不僅可降本增益,還可減緩資源壓力和環保壓力,更有大幅度減緩交通運輸壓力的功效,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很大。

對“十一五”時期化肥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陳冠榮,原化工部

化肥行業是一個複雜的大係統,因此規劃的製定、產業政策的出台都應從係統的眼光出發,進行全盤考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而不是部門利益的角度對化肥行業進行監督、調控和管理。而且規劃必須具有前瞻性、差異性、包容性、創新性。具體建議如下。

化肥產業發展規劃及產業政策應當重點強調並促進化肥行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化肥是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的行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十分有利於行業競爭力的培育和提高。

切實轉變觀念,樹立“以農為本”的思想,“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把農業和農民的需要作為化肥增長的主要目標。

產業規劃應將“加強對化肥產業鏈的集中統一管理”作為重要目標。必須把工業、商業、農業三個部門作為一個係統工程統籌進行規劃管理,以謀求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逐步淡化其政府色彩並最終將其轉變為中立的非政府組織,發揮其在政府、企業、社會之間承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應保持化肥適當的進口規模,這有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合理利用國內外資源。

在化肥產品結構調整中應避免把“高濃度”當作是化肥發展的唯一方向的誤導傾向。

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肥料科研基金,不斷加大肥料相關科研投人。

因為化肥涉及國家的糧食安全和政治穩定,是一種戰略性的商品,所以把化肥完全推向市場,要十分慎重,不能貿然行事。

未來的產業政策應重點突出對“平衡施肥體係”的支持,不斷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時建立高效的農業服務新體係。

采取積極措施,鼓勵用天然氣為合成氨原料,並盡可能將合成貧建立在天然氣田附近,實行礦、廠由同一公司管理。

加強對磷礦資源的規劃使用和管理,並應出台相應政策加以規範。國產磷礦石是我國磷肥工業的生命線。目前,我國磷肥工業的產能已經過剩,需要國家出麵加以調控。

加強大型化肥集團企業建設。應重組、整合組成幾個大型化肥集團企業,使這些企業在規模上、技術上、營銷上以及管理上達到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作為支援我國農業向現代化發展的骨幹力量。

限製化肥的出口。氮肥的原料是能源,磷肥的原料是磷礦、硫鐵礦,這三項資源對我國來說都是緊缺物資。因此,要從國家的長遠利益出發,將氮肥、磷肥、磷礦石都列為限製出口的產品。是否要在“淡季取消出口的限製”,值得慎重考慮,隻有斷了這條出口的後路,才能有效抑製各地上肥料項目的熱度,加快國家建立化肥儲備體係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