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堅定工業強省的主攻方向,培育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中部地區基本上都是農業大省,工業化水平低,目前第一產業在GRP的比重大都高於全國水平(15.4%),而江西在中部6省中又最高,達到21.9%。工業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帶動城市化、推進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沒有工業化的發展,物質財富就不可能極大豐富,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就難以提高,區域經濟落後的麵貌就難以改觀。近幾年,江西切實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主攻工業上,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快速增大。2000年工業占GRP的比重為27.0%,2001年為27.4%,2002年則上升到28.3%,2003年已經突破30%。從目前江西工業運行的一些新特點,我們不難發現江西近年主攻工業的努力及其成效。
一是大力發展產權清晰、機製靈活的微觀經濟主體。目前,江西非公有製經濟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50%,居民投資已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1%,個私經濟上交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11.1%。股份製企業、“三資”企業及私營企業引領全省工業快速增長,其中私營企業增速居各經濟類型之省。
二是重點培育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業等六大支柱產業。這六大支柱產業實現銷售收入已突破1000億元,完成的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69%,成為工業快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
三是借鑒國家產業集群化經驗,突出抓好工業園區的建設。全省共建成工業園區118個,逐漸形成了科技型、特區型、支柱產業型、技工貿型、外商投資型等特色鮮明的工業園區,格林柯爾、娃哈哈、銀誌、TCL等著名大公司紛紛在此落戶。2003年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成為新的增長亮點。
四是積極推進企業資產重組和聯合,扶持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萍鋼、天獅藥業和晨鳴紙業改製重組,江西電機廠與四通集團、南柴和中泰凱馬等靠大聯強,昌河與日本鈴木、星火化工和美國卡博特、江銅與美國耶茲等重大合資項目已經或即將投產見效,這些重組聯合必將帶動江西工業整體競爭優勢的提升。
第三,實施瞄準長珠閩的開放主戰略,搶抓沿海產業轉移的機遇。
開放程度低是江西經濟弱小的一個重要原因。改革開放20多年,直到2000年江西經濟的外向度僅為6.8%,比全國低29.7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總額,在中部六省中大都處於倒數第一、二位。確立新的戰略定位以後,江西省把大開放的目光集中到了長珠閩地區,多次組織企業家和政府部門到周邊地區特別是浙江、廣東等地學習取經,研究與周邊省份經濟的互補性,主動接軌,主動融入,謀求在更廣闊範圍、更高層麵的聯動發展。其次,積極到這些地區舉辦各種招商引資活動,尋找有投資或產業轉移意向的對象,宣傳介紹本地的優勢條件和可供合作的項目。再次,根據區位條件,確立對接或融合的目標地區。如江西南部的贛州市主要瞄準珠三角地區,全力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江西東北部的上饒市實施“掉頭向東,通江達海”策略,著力與浙閩滬結盟,並取得明顯成效。許多浙江企業紛紛到上饒落戶,上海交大已斥巨資在上饒建大學城。
大開放主戰略的實施,使江西開放型經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2003年數據顯示,全省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759家,新簽合同外資額23.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內資合同引資1389.9億元,同比增長38.3%;實際進資700.02億元,同比增長64.3%,創造了曆史最高水平。資本向江西集聚的現象越發明顯。據商務部統計,江西省實際利用外資自2003年3月之後一直位居中部省份首位,新批合同利用外資金額保持中部省份第二位。不僅數量取得突破,引資質量也明顯提高。世界500強企業已有18家落戶江西,一年內243個超億元的合同內資項目簽訂。
應當說明的是,江西經濟的高增長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看僅有兩三年時間,隨著許多重大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未來幾年的發展形勢仍比較樂觀。但這並不意味著,江西經濟中一些深層次的結構矛盾已經解放,江西經濟的總量在中部6省中依然排在倒數第二位,要實現真正的崛起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對中部崛起的啟示意義
我國中部六省國土麵積為102.69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麵積的10.7%;人口3億多,占全國的28%;地區生產總值約2萬億元,占全國的1/5強。中部六省不沿邊、不靠海,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基地,無論從區位條件,還是產業結構特征和經濟發展水平,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盡管江西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還未消除,經濟總體實力仍不強,近兩年的快速增長也有外部環境趨好的影響,但是,“江西現象”對於中部其他地區可以說仍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可資借鑒的經驗。
第一個啟示:在當前宏觀政策環境下,是繼續抱怨,等待政策的陽光普照,還是立足於自身努力,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自己?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基本上處於國家投資的非重點區域,從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的地區分配看,1980年以來的20年,中部的安徽、河南、湖北等省投資額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3%、3.8%、4.1%,而江西僅為1.5%。自1998年至今,國家共安排江西國債215.5億元,在14個領域實施國債項目632個,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供水、供電、汙水處理等方麵,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浙江溫台地區也一直沒有得到國家多少投資,不僅發展得很好,而且保持著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旺盛活力。事實表明,任何單靠要政策獲得的地區發展,都是短暫和脆弱的,不可能具有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