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索正確的經營道路(1 / 3)

如今的很多年輕人,在剛剛步入社會,或者尚未離開學校之前,就開始計劃創業了,在他們看來,給別人打工很難有出路,隻有創業,才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管這種想法是否正確,但不可否認,創業的確是一條不錯的出路。不過,創業更是一條艱難的路,它不僅需要我們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還需要我們具備高情商,經營和管理中表現出的高情商,能夠讓我們的事業進程突飛猛進。

擺脫思維定式,改變老眼光

魔術大師胡汀尼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開無論多麼複雜的鎖,從未失過手。他曾為自己定下一個富有挑戰性的目標:要在60分鍾之內,從任何鎖中掙脫出來,條件是讓他穿著特製的衣服進去,並且沒有人在旁邊觀看。

有一個英國小鎮的居民,決定向胡汀尼挑戰。他們特別打製了一個堅固的鐵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複雜的鎖,看看胡汀尼能否從這裏出去。

胡汀尼自信地接受了挑戰。他穿上特製的衣服,走進鐵牢中,小鎮居民關上了牢門後,就都遠遠走開了。胡汀尼從衣服中取出自己特製的工具,開始工作。

很快,時間過了30分鍾,胡汀尼沒有打開鎖。45分鍾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頭上開始冒汗,他的耳朵緊貼著鎖,緊張工作著。

兩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始終聽不到期待中的鎖簧彈開的聲音。他筋疲力盡地將身體往門上一靠,沮喪地坐在地上,結果牢門卻順勢而開。原來,牢門根本沒有上鎖,那看似很厲害的鎖其實隻是個樣子。

就這樣,小鎮居民成功地捉弄了這位逃生專家。

被思維定勢所束縛,即使在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也不嚐試其他的途徑,這是一種不思進取、缺乏自信,頭腦僵化的表現。與其說這位逃生專家敗給了小鎮的居民,不如說他是敗給了自己的情商。

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我們發現事物的一些規則,並且按照這種規則去行事。久而久之,就會沉溺其中,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如果我們缺乏打破它的意識和勇氣,它就會變成一個牢房,將我們困住。也就是說,對於渴望發展的人來說,打破定勢思維是必須的。

一艘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9名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才得以活命。但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最為嚴重的情況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都口渴得冒煙,水成為了最珍貴的東西。盡管四周是水——海水,可是海水又苦又澀又鹹,根本不能用來解渴。9個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爺下雨或別的過往船隻發現他們。

他們等了很久,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天際除了一望無邊的海水,沒有任何船隻經過這個死一般寂靜的島。漸漸地,他們支撐不下去了。8個船員相繼渴死,當最後一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撲進海水裏,“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員喝完海水,一點兒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於是他每天靠喝這島邊的海水度日,終於等來了救援的船隻。

後來人們通過化驗這裏的海水才發現,這兒由於有地下泉水的不斷翻湧,所以,海水實際上是可口的泉水。如果那死去的8名船員能夠打破“海水不能喝”的思維定勢,做一下嚐試,也就不會失去自己的生命。

習以為常、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逐漸失去了對事物的熱情和新鮮感。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唯一標準,存在的當然變成了合理的。然而,有的時候,墨守成規就等於失敗;相反,如果我們稍微動一下腦筋,逆轉一下正常的思路,從反麵或側麵想問題,則往往能突破定勢思維,得出一些創新性的設想,就能獲得成功。

皮爾·卡丹獨自來到巴黎闖天下,當時他一貧如冼。剛開始的時候,他在一家服裝店裏當學徒。他虛心好學,尤其在服裝設計上似乎有一種特殊的天賦。他很快便在“世界時裝之都”的巴黎有了一點小名氣,一些達官貴人、太太、小姐都知道有這麼一個非常能幹的年輕人,他們都願意請他設計加工服裝,因為他在設計上力求大膽創新,受到了大家普遍的歡迎。

1950年,28歲的皮爾·卡丹創建了自己的服裝公司。當皮爾·卡丹隻身一人闖蕩巴黎服裝界時,那裏的服裝公司比比皆是,但真正稱得上經營高級時裝的公司也隻有三十多家,相比之下,皮爾·卡丹的小公司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而且也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不過,他有著敢想敢做的性格,總是不斷謀求新的經營理念,不懈地開拓創新迎接挑戰。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皮爾·卡丹積累了一部分資金,然後便大膽地向女性服裝領域進軍。皮爾·卡丹特意為女性設計生產了一係列風格高雅、質料價格適中的服裝,得到廣大中下層女性的一致好評。

在女性服裝領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後,他就立即把目光轉向男性服裝領域。應該說,此舉比他在女裝上的舉措更大膽,更具有開創性。不久,皮爾·卡丹成了享譽世界的國際品牌。

皮爾·卡丹正是由於沒有被定勢思維所束縛,沒有滿足於現狀、沒有不思進取,而是不斷地銳意創新,才取得了成功。

當定勢思維已經變成了一種阻礙,我們就要主動改變觀念,學習新知識,順應形勢的發展去調整和改變自己的行動。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徑。

感謝競爭對手

每個人都會有競爭對手,那麼對你來說,競爭對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是“眼中釘、肉中刺”,不除不快;還是鞭策自己進步的最佳方式;而你對自己的競爭對手又著怎樣的情感?

大多數人都十分厭惡自己的競爭對手,有的甚至達到了了水火不相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其實,這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這樣的人沒有意識到天地存在的必要性。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要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鍾快13米。而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是相同的,飼料來源也一樣。

於是,他在東西兩岸各捉了10隻羚羊,把它們送往對岸。結果,運到東岸的10隻羚羊一年後繁殖到14隻,運到西岸的10隻變得懶惰安逸,至使體弱多病,最終隻剩下了3隻。

最後的結果表示: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了這麼一群天敵。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大自然中的這一現象在人類社會也同樣存在。敵人帶給我們的逼迫感和威脅感,可以讓我們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敵人強勁到足以威脅你生存的時候。

我們知道,再懶惰的馬,隻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這就是馬的天敵——馬蠅帶給馬的力量。同樣,當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存在時候,人才會有進步的動能,否則就很容易懈怠下來。

加拿大有一位享有盛名的長跑教練,由於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好幾名長跑冠軍,所以很多人都向他探詢訓練秘密。誰也沒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僅在於神奇的陪練,而這個陪練不是一個人,是幾條凶猛的狼。

因為這位教練給隊員訓練的是長跑,所以他一直要求隊員們從家裏出發時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須自己一路跑來,作為每天訓練的第一課。有一個隊員每天都是最後一個到,而他的家並不是最遠的。教練甚至想告訴他改行去幹別的,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隊員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鍾,教練知道他離家的時間,算了一下,他驚奇地發現,這個隊員今天的速度幾乎可以打破世界紀錄。他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隊員正氣喘籲籲地向他的隊友們描述著今天的遭遇。

原來,在離家不久經過一段五公裏的野地時,他遇到了一條野狼。那野狼在後麵拚命地追他,他在前麵拚命地跑,最後那條野狼竟被他給甩下了。

教練明白了,今天這個隊員超常發揮是因為一條野狼,他有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這個敵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都發揮了出來。

從此,這個教練聘請了一個馴獸師,並找來幾條狼,每當訓練的時候,便把狼放開。沒過多長時間,隊員的成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對手,真正促使你進步、成功的,真正激勵你昂首闊步向前的,不單是自己的能力和順境,不單是朋友和親人的鼓勵,更多的時候,是你的“對手”激發了你的潛能,促使你不斷進步。

人是不能缺少對手的,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競爭者。俗話說:“有對手則進步神速,無對手則原地踏步。”正因為有了對手的強大,我們才有了要超越對方的心理,才有了要努力學習向上的想法。

對手不僅是敵人,要把競爭者的每一次爭奪看成是一種提醒,感謝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力量,讓我們不斷前進。要想成為競爭的贏家,就必須首先端正心態,學習用欣賞的角度來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將對手作為自我提高的外在動力,把對手視為成功的資本的供給者,去感謝他。這才是一個高情商的人應當具有的胸襟。

敢為天下先

動物對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東西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似乎一種天性。就像1910年,德國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實驗中的小鵝就是這樣。

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自己的母親後麵。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一隻狗、一隻貓或者一隻玩具鵝,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後。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隻小鵝形成了某個物體的跟隨反應後,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對其他物體的跟隨反應了。

其實,人也是如此。對於“第一”有著很深的情結。有人計算過,在市場上最先進入消費者心裏的商品品牌,比第二位的品牌同期市場占有率要多一倍以上,而第二位的占有率又比第三位多一倍以上,顯然“第一”所建立的地位具有巨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