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索正確的經營道路(2 / 3)

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在占領市場的過程中,堅持“隻有第一,沒有第二”才是製勝之道。要知道,第一和第二的區別不僅是簡單的一,第二表明了你的失敗,你的競爭力永遠不如第一。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任CEO傑克·韋爾奇就深知人們對於“第一”的情有獨鍾,因此他寧可把這些失去競爭力的部門賣給對手,也不願意留在通用公司苟延殘喘。對於韋爾奇來說,通用電氣要是不能做第一或者第二,還不如讓員工選擇到其他第一、第二的公司工作。也正是因為韋爾奇的隻做第一的信念,使通用電氣在20世紀最後20年裏,在經濟不景氣而使其他企業紛紛倒台的嚴峻形勢下,將通用電氣公司做成了美國最成功的企業。

最早看到未來市場的人最容易占領大的市場,當市場上人多了之後就不好辦了。太多的人分吃一個蛋糕,每個人都不會吃飽。隻有第一才有生殺的權利,隻有第一才能控製市場的導向。

何飆是金葵子集團的總裁,原來做機械貿易。後來,他發現在食品工業發達的地方,其大量的附屬品、廢棄物汙染了環境,農林牧業的有機廢棄物浪費驚人,同時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得農產品品質開始下降,這嚴重影響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了改善這種現狀,何飆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棄商從農到高明開發綠色農業產品,把高明作為農業生物肥料和綠色農業生產的“大戰場”。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中國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物等問題一定會成為出口的“瓶頸”。憑著這種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果斷行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他們公司生產的有機肥料獲得了成功,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何飆的“金葵子”贏了,他的有機肥料得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認可,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他的贏也使他的產品適應了世界的潮流,迎合了人們對綠色、環保的期望,符合可持續發展觀。所以他贏的存有必然因素。

何飆比一般人有了超前的判斷和對策。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超前的行動,超前的行動強調著一個“先”,在別人還沒有開始做的時候,他做到了別人前麵,搶占了先機。在市場競爭中,企業領先一步就是贏。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同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最有名的,人們隻會記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第二個、第三個默然視之。做市場也同樣如此,先入易為主,後來難居上。因此,做每一件事情,我們都要做到最好,一個品牌打出來之後,一定要想辦法在市場上拓寬,以自己獨有的特點,爭取達到“第一”。這樣,才能獲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才能獲得高利潤,才能在人們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以後的發展更加容易。

不熟不做,明智之舉

近幾年,有不少人,看到別人在股市上大賺,於是也不管自己懂不懂股票就一股腦地把積蓄都砸了進去,結果自然是血本無歸。其實,不僅僅是股市,在其他領域一樣有這種現象存在,比如:開網店、投資新興行業等。隻要看到別人賺得多,眼睛就紅了,然後就被腦海裏自己想象出來的“大麵包”引誘得失去了分析判斷能力,衝動地進行投資,悲慘地遭遇失敗。

高情商的人在創業時往往會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因為這樣他們的勝算會更大一些,麵對選擇,他們通常很理智。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中有一條,就是不熟不做。這也給我們創業提出了忠告。涉足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將很難成功。

美國有一位叫辛普洛特的富翁,他最熟悉的東西是土豆,而他的財產是依靠土豆積累起來的,從他豐厚的身價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1929年,年僅14歲的辛普洛特帶著20美元離開了家,他從這些錢裏拿出50美分買來有息臨時憑證,而後將其做擔保來向銀行貸款,貸款到手後便以每頭1美元的價格購進600頭豬。隆冬季節,他會去打野馬,然後把馬皮賣掉,把馬肉與王豆一起下鍋燉熟用以喂豬。於是不久便靠養豬掙了7500美元。

1941年,26歲的辛普洛特開始進軍卡爾德威爾的洋蔥烘幹市場。短短一年的時間,他便賺了50萬美元。不久,他又聽說參加“二戰”的作戰部隊需要大量的脫水蔬菜,由於作戰部隊數量龐大,他認準了這是一個絕好的賺錢機會,就立即動手,買下了當時美國最大的蔬菜脫水工廠,專門加工脫水土豆,賣給軍隊,辛普洛特從他的果斷中收獲了巨大的利潤。

時間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辛普洛特又一次在土豆上發現了商機。當時有家公司研製出了凍炸土豆條,辛普洛特從這裏麵看到了利潤。

他認為凍炸土豆條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新產品,所以大量生產。辛普洛特又一次在土豆上證實了自己的眼光,“凍炸土豆條”一上市就極為暢銷,成為他贏利的主要來源。

過了沒多久,辛普洛特又在自己最為熟悉的土豆上發現了利潤。他發現,“炸土豆條”並沒有把土豆的價值利用充分,因為一個土豆,經過分類、去皮、切條和光傳感器去掉斑點等工序,雖然做成了凍炸土豆條,可是每個土豆一般隻利用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土豆則沒有被利用起來,而更多的利潤可以在這部分土豆上得以實現。聰明的辛普洛特想到了一個方法,他把土豆的剩餘部分摻入穀物,做成了牲口飼料,辛普洛特又賺了一筆。

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成就了辛普洛特在土豆上更多的利潤。因為石油危機的爆發,替代能源的發展大大加速了,他從中看到了機會和利潤,用土豆製造燃料添加劑。這種添加劑好處眾多,不但可以提高辛烷燃燒值,還能降低汽油的汙染程度,既環保又實用,一經推出就廣受歡迎。和上次一樣,辛普洛特對土豆物盡其用,他發現土豆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有利可圖,因為這些廢水中含糖豐富,可以灌溉農田。

辛普洛特最為熟悉的土豆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每年他都能通過銷售6.8億千克經過加工的土豆來獲得高達12億美元的利潤。

辛普洛特在自己最熟悉的土豆上取得了成功。從他的經曆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不熟不做,是創業者最有保證的明智之舉;否則就會嚐到失敗的苦果。試想,如果讓電子工程師去做文化公司,讓環境學博士去做房地產,讓一個作家去研發高科技產品,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恐怕他們即使怎樣努力都會在新的領域裏,從英雄變成“狗熊”。專業不對口,就會有無處使力的無奈感。

想要創業的人,一定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要做成一件事,首先就要了解每一個環節,如果在陌生的行業裏創業,即使有雙明亮的眼睛也難免變成一個瞎子。選擇不熟悉的行業,就相當於未殺敵人,先損雙臂,相當於自殘,把自己的長處全給埋沒了,反而把弱點暴露出來。

一個擁有高情商的人,是不會因為利益巨大就衝動行事的,他們能夠控製好自己衝動的情緒,理性分析、理性決策,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創業。

想要獲得,就要先給予

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得到讓人感到愉悅,而付出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是沉重、鬱悶的。然而,那種隻得到不付出的情況是完全不存在的。有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必須讓步,先讓對方愉悅起來,我們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愉悅。讓步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項藝術,讓步讓得恰到好處,即使微小也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切可夫和柯裏曾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情緒效應的存在。他們將被試著分成3組,讓被試著們與人談判。第一組的被試者做出了較大程度的讓步;第二組的被試者不做出讓步;第三組中的被試者做出了微小的讓步。

談判結束後,他們發現:第三組被試者的談判對象願意付出較高的代價去達成協議;而在第一組中,盡管做出的讓步比較大,但卻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使對方連低的代價也不願意付出了。

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比如我們去買衣服,如果對方在價格上幾塊幾塊地進行讓步,那麼我們會認為對方是個比較有原則、比較真誠的人,同時“占便宜”的心理也得到了滿足,自然也就會買下衣服;相反,如果對方一讓就是一半,我們心裏的購買欲反而會減退,會覺得對方這個人太不實在、很奸猾,會擔心衣服的質量問題,進而不再購買。

心理學家指出,微笑讓步的做法是最符合人的情緒、心理規律的做法,因此,它往往能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收益。

30多年前,蘇聯駐日本使館看中了長島北岸的一塊土地,計劃用那塊地來建使館工作人員的宿舍。當時,那塊土地的市價在36萬~50萬美元之間,而賣主的開價是42萬美元。一開始,蘇聯就通過支付小額保證金的方式與對方達成了“在雙方談判期間絕不與第三方買家接觸”的協議。

於是,談判就在這種沒有競爭的情況下展開了。蘇聯態度強硬,隻肯出價12.5萬;賣主雖然認為對方出價太離譜,但誰讓自己貪圖保證金的小便宜而不能另尋買家,也隻好僵持下去。在雙方僵持了3個月後,蘇聯做出小小的讓步:“我們知道這價錢是低了些,或許我們可以多出一點。”結果,蘇聯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輕而易舉地買到了那塊地。

由此可見,微小的讓步的確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收益。然而,我們說過,讓步是一門學問,什麼時候讓,怎樣讓,讓到什麼程度都需要把握好。具體地說,在讓步的過程中,我們最好注意以下幾方麵的內容:

1.對自己所做出的讓步進行聲明和渲染

主動做出讓步是為了贏得對方的信任,適當勾起對方的負債心理,因此,成功的讓步者大都善於“放大”讓步的程度,善於渲染誇張讓步的艱難性。這要求我們必須遵循3個原則:①不要輕易放棄最初的要求,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要求看來嚴肅而合理,進而使讓步更有意義;②強調其給對方帶來的利益,當我們帶給對方的幫助越大時,對方回報我們的可能性就越高;③讓對方知道讓步讓我們放棄了對自己而言很有價值的東西,以此誇大讓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