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索正確的經營道路(3 / 3)

2.告訴對方,我們需要得到什麼

不要讓對方來猜,要盡量明確告訴對方我們為什麼讓步、期望獲得什麼,這樣對方才能積極回應。

3.讓步應該盡量微小,而且不宜一次讓到位,宜一次讓一點

一次一點微小的讓步,可以讓對方認為我們是一個變通、不死板的人,非常尊重他,有誠意,而且每次讓步都是在為他做巨大犧牲。

就讓步的方法而言,下麵這家IT公司的代表就做得非常好。

一開始,客戶認為IT公司的成本預算高得離譜;而IT公司代表則認為成本預算很準確,甚至可以說是保守,並且提出了項目的複雜性和工期緊作為依據。

然而,客戶仍然認為價格高得令人難以接受。為達成協議,IT公司代表必須做出一些讓步,而他的回答就很有策略:“這樣優惠的價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困難了,但是考慮到和您長久合作的可能性,以及您的具體難處,我們還是在價格上做出了調整。現在的價格應該達到您的標準了,我希望您能將工期再延長一些,每一步延長一個月一方麵是對我們的支持,另一方麵也能更大程度地保證工程的質量。

適當地做出些微小的讓步既能夠在不有損自己利益,又能夠讓對方歡歡喜喜地幫助我們達成目的。古人常說的“欲取之,先予之”就是這個道理。

周全計劃、充分準備才能萬無一失

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參加了一項研究“急劇地速度變化對飛行員的影響”的研究。

工程師們在參加實驗的誌願者身上安裝了監控器,以便能夠監控其反應狀況,以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

實驗正式開始前,工程師們對實驗的各個環節做了仔細的檢查。然而,在實驗真正開始的時候,卻沒有任何數據記錄借由監控器返回。這使技術人員感到非常吃驚。

墨菲經過檢查發現,一位同事“有條不紊”地將監控器內電池的電極裝反了。於是,墨菲啼笑皆非地對同事們開玩笑道:“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後來,墨菲的這句話在記者會上,被那個受試者引用,並迅速傳播開來,成為一個著名的論斷。

經營過程中,我們常常麵臨這類似的情況,一個很好地創意,原本實施得非常順利,然後,一個本來可能性很小的意外事件發生,由於我們沒有準備,頓時陷入緊張、混亂、不知所措,甚至沮喪、一蹶不振的情緒中,進而使整個計劃宣告失敗。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些導致計劃失敗的消極情緒產生呢?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的意識到,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任何一個被我們忽視的可能性,一旦發生,往往會帶來一係列的影響,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

烏魯木齊市糧食局下屬的一家掛麵廠曾經投入巨資從日本引進了一條掛麵生產線,其後又花18萬元從日本購進1000卷重10噸的塑料包裝袋作為附帶合同。包裝袋的袋麵圖案由掛麵廠請人設計,設計樣品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貿機械進出口公司與掛麵廠審查後交由日方印刷。

然而,幾個月後,當這批塑料袋印刷完畢運抵烏魯木齊時,細心的人們發現了問題:塑料袋袋麵圖案上的“烏”字多了一個點,變成了“鳥”字,烏魯木齊變成了“鳥魯木齊”,這下大夥全傻眼了。經過多方調查,發現原來是設計人員一時粗心大意,打印錯了設計樣本,而進出口公司的人員也一時大意,在檢查時沒有發現錯誤。

就是這個不大可能發生的小錯誤,直接導致價值18萬元的塑料袋全部棄用,此外還造成了產品上市滯後,公司產銷計劃完全被打亂等一係列後果。

我們知道,世界是廣泛聯係的,任何事情往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把壞事情在發生之前杜絕掉。這樣也就可以避免壞事情引起壞情緒所帶來的連環影響。

麵對人類自身的缺陷,我們應該盡可能想得更周到、全麵一些,盡可能地完善自我,采取多種保險措施,盡量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

有一次,享譽世界的IBM公司邀請了著名的管理學家邁克爾·梅士肯為他們的員工做培訓演講。

IBM派了代表專門前往機場,迎接梅士肯。當這位代表接到沒事以後,便驅車前往會場。這時,梅士肯發現他們後麵還跟了一輛IBM的車,於是問為什麼。代表回答說:“我們擔心這輛車拋錨。”

到了會場後,梅士肯又發現主持人為他準備了兩個麥克風,以防其中一個忽然失靈。甚至,IBM公司還準備了另一個演講人,以防梅士肯因事延誤出席。

總之,幾乎對於所有的不確定因素,IBM都做了兩手準備,以確保就算壞事情發生也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與IBM公司作法迥異的是,有些人在製訂計劃時,從不考慮意外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當意外真的發生的時候,手忙腳亂,無法妥善處理,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其實,事情之所以不能順利進行,往往都是由於“意外”的發生。而這些所謂“意外”常常都是事件進程中必然會發生的。因此,為了免受意外的不良影響,我們應該預料那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在製訂計劃時附帶考慮緩衝時間,並為此製訂應急措施。這樣我們就能夠處變不驚,從容地、有條理地、理智地處理問題,最終獲得成功。

拋開疑慮,果斷決策

讀過《聊齋誌異》的人應該記得這則故事:

兩個牧童在深山裏發現一個狼窩,狼窩裏有兩隻小狼崽,而老狼大概出外覓食去了,不在窩裏。於是,他們倆一人抱了一隻小狼分別爬到兩棵相距數十步的樹上。

不一會兒,老狼回來了。一棵樹上的牧童開始掐小狼的耳朵,小狼疼得嗷叫連天,老狼聞聲奔到樹下,氣急敗壞地在樹下亂抓亂咬。

就在這個時候,另一棵樹上的牧童又開始擰小狼的腿,這隻小狼也開始連聲嗷叫,老狼又趕忙奔到另一棵樹下。結果,老狼不停地奔波於兩棵樹之間,最後累得氣絕身亡。

其實,這隻狼隻要死守在其中一棵樹下,用不了多久就能至少救回一隻小狼。雖然它舍不得失去其中任何一隻小狼,但是,有的時候,即使再難抉擇,我們也必須進行選擇,否則就隻會產生最壞的結果——什麼都沒有。

經營中,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麵臨著種種抉擇,而每一個選擇都關乎著企業的發展、員工的飯碗,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反複權衡、再三斟酌來做出最佳的抉擇,也就難免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然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瞬息萬變的商業競爭形勢並沒有給我們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反複思考,相反,它要求我們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否則,機遇轉瞬即逝。即使我們麵對的是兩難的選擇,也必須果斷決策,或者“非理性地”跟著感覺做出選擇,或者“有限理性地”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運用直覺、想象力、創新思維做出選擇,但一定不能優柔寡斷地不選擇。

通常而言,我們在做出抉擇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采用穩健的決策方式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笑話說:

齊國有個女子長得非常漂亮。有兩個人同時登門求親。一個人很醜但家財萬貫;一個人雖然窮但是相貌英俊。那女子的父母拿不定主意該將女兒嫁給誰。於是,就讓女兒自己選,誰知女兒說:“我兩個都嫁,在醜人家吃飯,在英俊的人家住。”

這個女子雖然鬧了個大笑話,但其選擇的態度卻不失穩健。在很多情況下,當一種趨勢出現時,我們沒有必要過早地逼迫自己下決定,隻要沒有明確的二者擇一的必要,不妨先求穩,看清形勢再說。

2.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不能獨立思考的人很容易受他人意見的影響,變得人雲亦雲,弄到最後也不知該聽誰的。我們必須明白,做選擇的是我們自己,為選擇承擔後果的也是我們自己,最了解情況的還是我們自己,隻有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才有可能做出最佳的選擇,而別人的意見,都隻能作為參考。

3.嚴格執行一種決策紀律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預先為自己規定一個選擇的原則,然而,當遵守原則會損害到我們某些利益的時候,我們就又會陷入不知如何取舍之中。其實,決策紀律是我們事先冷靜思考而定下的,往往比較客觀,我們應該嚴格執行。

4.不要總是試圖獲取最多利益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為了獲得更高的利益而猶豫不決。比如:我們手上有一隻股票,一直呈下跌趨勢,可是,當我們準備把它賣出的時候,總會覺得再等等,說不定能會有轉機的,結果往往是損失更多。當情況開始惡化時,依然緊抱著飄渺的幻想,當情況好的時候,有總是夢想著越來越好,無法客觀分析狀況,以賭徒的心態,盲目堅守以致持續深陷。因此,我們做決策時,不能總希冀獲得更多的利益,要“見好就收”。

5.在不利環境中不能逆勢而動

當不利環境造成損失時,我們很容易就變得不理智、激進,甚至擁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態,胡亂地做出選擇。其實,情況越是不利的時候,我們越應該踏實、審慎,不要急於決策。看清形勢,因勢而動才是正確的做法。

每個人在選擇的時候,都不能保證自己的選擇就一定是正確的,但是至少選擇給了我們機會去驗證。失敗和成功都是正常的,我們隻有通過不斷地勇敢抉擇,不斷地在成功或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夠擁有正確選擇的能力,才能具有高情商的企業經營者該有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