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
黃塵飛血洗殘身,
月光流風撫傷痕。
莫問男兒眼底淚,
隻因我輩軍中人。
公衍曆1723年,即大淩隆豐皇帝26年,九州氣脈印的最後一枚橫空出世,天下震蕩。隆豐皇帝姬延召集群臣問計,朝堂之上過半反對爭奪這枚九州氣脈印。姬延力壓眾議,派遣國師爵領三千狻猊鐵騎及其爵統領的禦軍精銳前往古戰場亂葬塚爭奪九州氣脈印。
相傳,九州氣脈印乃天地初開所誕生的九塊靈石,得之可增加氣運,如果哪個國家得到了,更是能增加這個國家的國運。為得這枚九州氣脈印,無論大國小國,均派出精銳前往爭奪,幾個國力雄厚且臨近之國此時已不講情麵,爭奪九州氣脈印大打出手。
可惜最終九州氣脈印被一神秘組織‘神罰’所得,這些國家為爭奪這枚九州氣脈印損失慘重,關係急劇下降。大淩更是處境艱難,國師爵在此一役身亡,大司馬秦豐長之孫,被內定為下一任司馬的秦少龍也身受重傷。隆豐皇帝姬延的禦軍名存實亡,其一皇子乘機逼宮。隆豐皇帝姬延無奈,隻得退下皇位,當了太上皇去。
此時,大淩北境強國冰仙帝國強兵壓境,南境強國亞誌雄國增兵北上,大淩四境附庸國紛紛反淩,大淩內部更是豪強林立,土匪猖獗!大淩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永昭一年,即大淩新皇登基之始,各方叛亂叢生,邊關告急。新皇拜新晉大司馬秦白為大元帥,征討四方。
秦白者,字少白,世代將門秦家之後,秦豐琉之孫,秦方書次子。三歲習文,五歲已能通讀全文,十二歲博覽全書。十三歲之時,其父兄戰於西北,數月而無寸果,兄秦鴻私書以戰況詳盡於秦白,白閱之以一錦囊回複。秦鴻觀之錦囊所述,獻計於元帥,帥觀之大悅,以秦鴻所呈,大破敵軍。敵軍大敗逃竄,其情形皆以秦白錦囊後續所述一致,秦鴻大驚,即刻將秦白錦囊呈於元帥。帥觀之巨震,喝秦鴻陳述錦囊過往,鴻不敢隱瞞,一一述說,帥責罰鴻無視軍令,且立即下令以秦白錦囊計策追敵,果軍全滅。鴻雖被責罰,但其弟秦白卻名聲大噪,聞於天下,莫不震驚。至此,兩軍對壘但凡無策之時,統帥皆以戰況加密加急送至京城秦白觀閱,白皆以良策複之。
此後,每凡交戰之時,敵軍皆派精銳截殺信使,幾番無果,又派刺客前往大淩帝都刺殺秦白。秦白之名,威震天下,時二十四歲,大淩民間皆稱秦白為千裏神將,又因秦白常以白色錦衣示人,又稱為錦衣儒將。更有甚者,傳秦白四眼六耳,麵部三眼,後腦一眼,能觀八方,聽六路。時有童兒啼哭於夜,長皆以秦白嚇之,遂止。
司馬府邸外的大街甚是安靜,少有行人經過,偶爾一兩人也是匆匆而過,不敢東張西望。正是巳時時分,陽光並不強烈,司馬府外大街一佝僂老者帶著一麵目清秀的青年躊躇觀望司馬大宅,時不時探頭瞭望。司馬府大門口的兩個執槍衛士不斷打量著這兩個詭異之徒,一臉戒備之色。就在此時,馬蹄聲傳來,隻見一輛華貴馬車緩緩而來,那朝司馬府裏左顧右看的老者看見馬車,急忙迎了上去。守在馬車旁的侍衛趙錕和李染立馬持槍刺向老者,老者旁的青年見狀,拔劍擋住趙錕與李染的雙槍,三人戰在一起。
門口的侍衛見狀,朝裏麵喊了一句,頓時跑出十幾個衛兵,將老者和青年及趙錕李染圍住。青年握劍與趙錕李染二人大戰三十回合,馬車後麵轉出一個手持大刀的俊朗青年來,道:“你等是何方蟊賊,竟敢劫持大司馬帥駕。就讓我文起來會會你!”說著,文起飛身下馬,眾侍衛皆讓開一條道來,文起接過那青年,大刀劈向那人頭上去。趙錕及李染兩人立即退回馬車旁邊,保護秦白。
文起與清秀青年大戰百餘回合難分勝負,老者怕青年有失,忙叫道:“誤會,誤會呀,將軍,這是誤會呀。”
秦白在車內聽得打鬥聲不減,加上聽到老者呼喊,走出馬車,趙錕、李染二人立即侍立秦白左右。秦白見青年與文起相仿年紀,武力亦與文起不相伯仲,心中暗暗驚奇。
老者一看到秦白,剛想向前,立馬有幾個侍衛持槍相向。老者忙喊一句,“秦將軍,我是武謀啊!”
秦白一聽,立馬凝視老者,待其看清老者麵容,忙道:“都住手!”
文起一聽秦白喊聲,停下來,恨恨道:“若不是司馬有令,你早已是我刀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