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來使(三)(1 / 2)

五月已近初夏,白晝漸長,五更過後,晨曦已經在東方天際稍露微芒。在微明的天光中,長安城古樸的城牆顯露出曾經雄偉的輪廓。沒有多久,路上行人就多了起來。服徭役的役夫、傳送消息的驛卒、還有不少消息嗅覺靈敏,試圖在戰事中尋找商機的商販……林林總總,各色人等,如同百川歸流,朝著長安城流動。

幾匹快馬在驛道上飛馳;馬是好馬,人是輕騎,揮鞭催馬,將一波又一波人拋在了後麵,一路馬不停蹄地奔到長安城下。

“站住,馬上何人,不知皇甫將軍軍令嗎?非為兵事急務者,嚴禁城中馳馬,還不下來。”一個城門尉在門洞下嚴詞怒斥,揚手令騎者止步。如今三輔各地駐紮數萬雄師,刁鬥森嚴,長安城又是左車騎將軍皇甫嵩臨時治所所在,更是軍規嚴厲;眼前的幾名騎士身著常服,又無標示,理應不是軍中人,豈能容許他們馳馬入城?

當先一名騎士揚起手中令符,朗聲道:“大將軍府門下曹來長安公幹,有緊急軍情。快快放行。”

城門尉不為所動,大步上前索要過令符,仔細驗證,確定是真,這才下令搬開攔門鹿角,放人進去。

進城之後,一行數騎片刻不停,直闖皇甫嵩衙署門前,亮出大將軍令符,對守在門前的門下曹喝道:“大將軍府來使,有要事求見皇甫將軍,速速通報。”

門下曹不敢怠慢,上前道:“不知來使是何人,請告知姓名,也好通報。”

騎士中一名年近五旬的中年人朗聲道:“你就說南陽何顒在此。”

門下曹匆匆入內,不多時,就見中門大開,一群人肅立於門內,一位英武的老將踏出門來,拱手見禮,欣然道:“不料是伯求先生駕臨,嵩有失遠迎,失禮,失禮。”原來竟是皇甫嵩領著麾下大小文武官吏一起出迎。

何顒欣然下馬,他雖是布衣,但是對皇甫嵩的大禮居之不疑,從容拾階而上,與皇甫嵩對麵見禮寒暄,又一同攜手入府。門下曹看得暗暗納罕:這個何顒貌不驚人,卻好大的麵子。

何顒完全當得起這個麵子。

何顒年輕時,因為義氣深重,替故友報父仇,從而顯名於太學;後來因為與陳蕃、李膺關係密切,黨錮禍起之際,他也遭到了宦官的通緝。但是也正由於黨錮之禍,讓何顒成就了一生的傳奇。

黨錮之禍爆發後,無數聲名遠播的士人、學者遭到迫害;何顒雖然也是被通緝的黨人,卻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四處躲避宦官黨羽,反而挺身而出,四處奔走,聯絡各地有誌之士,為那些流亡的士人、學者們提供保護,營救被宦官捕獲的黨人。

因為何顒不顧生死,為黨人四處奔走,使他在民間贏得了極大的名聲;不論士民貴庶、賢與不肖,許多人感於他的正氣義行,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為他提供幫助。身為被通緝的黨人,何顒居然得以在豫州、荊州公開活動,卻沒有一個知情者去舉報。

世家高門弟子欽慕其豪俠義烈之風,紛紛與之結交。四世三公的袁氏之後袁本初、權宦之後的曹操曹孟德,都為何顒營救黨人的事業而奔走。何顒為營救被捕的黨人,多次潛入國都雒陽,就在宦官的眼皮子底下活動而不為人知,期間都是袁紹、曹操等人利用家族勢力為其提供掩護。可以說,當年營救黨人的各方人士,大多都是在何顒的四處奔走之下互相聯絡起來的。

自去年黃巾之亂爆發,天子下詔赦免黨人,以安撫士大夫的勢力。那些曾經逃亡邊鄙的黨人士大夫們紛紛起複,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這些起複的黨人中間,不知多少人受過何顒的保護、救助,自然對其湧泉相報。如此一來,何顒在關東的名聲愈發響亮,隱約成為黨人勢力的核心人物。就連兵權在握的何進大將軍,為了籠絡士人,也放下身段結納何顒,辟為司空府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