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3)

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甚至使人對那些勤奮的人充滿了嫉妒。要知道,偉大的成功來源於勤奮,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道和讚揚,就會贏得老板的器重,同時也會獲取一份最可貴的資產——自信。

勤奮是鑄就輝煌的秘訣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尊者變卑,卑者變尊,這種盛衰起伏的變幻如滄海桑田,變幻無常。昔日的王侯顯赫之家今日身居陋巷無人問津。自古以來,這種情況真是太多太多了。古來多少英雄豪傑、名臣重將都是出身寒微、起於鄉野。民族要振興、國家要強盛,就必然要厚賞那些以其勤勞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人。

韋爾奇說:“勤奮就是財富,勤勞就是財富。誰能珍惜點滴時間,就像一顆顆種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那兒吸取營養那樣,惜分惜秒,點滴積累,誰就能成就大業,鑄造輝煌。”

人生的許多財富,都是平凡的人們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而取得的。周而複始的日常生活,盡管有種種牽累、困難和應盡的職責、義務,但它卻能使人們獲得種種最美好的人生經驗。對那些執著地開辟新路的人而言,生活總會給他提供足夠的努力機會和不斷進步的空間。人類的幸福就在於沿著已有的道路不斷開拓進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人們總是責怪命運的盲目性,其實命運本身遠不如人那麼具有盲目性。了解實際生活的人都知道:天道酬勤,財富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的手中。無數事例表明,在獲得巨大財富的過程中,一些最普通的品格,如公共意識、注意力、專心致誌、持之以恒等,往往起著很大的作用。即使是蓋世天才也不能輕視這些品質的巨大作用,一般人就更不用說了。事實上,那些真正的天才恰恰相信常人的智慧和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麼天才。甚至有人把天才定義為公共意識升華的結果。約翰-弗斯特認為:“天才就是點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波思認為:“天才就是勤勞。”

如果想做一一個不同凡響的人,就必須投身於你的工作,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早晨、中午和晚上都得如此,沒有任何的休息娛樂時間,隻有十分艱辛的勞動。對金錢的任何崇拜,在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涯中,是不可能使他做到自我控製和勤奮用功的。許多心靈高尚的藝術家寧願順應自己天性的癖好,也不願和公眾討價還價。不斷重複是在藝術領域獲得成功的主要條件之一,正如在生活中一樣,一個被社會所唾棄並被千夫所指、萬人所恨的人成了一個有口皆碑的藝術天才!如果你是天才,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不是天才,勤奮將使你贏得一切。許多藝術家在成功之前都曾遭遇過最能考驗他們勇氣和耐力的貧困生活。

美國著名的廢奴主義者布朗小時候為了到書店買一本希臘文的書,連夜趕了30公裏的路。書店老板盯著這個頭發蓬亂、衣衫不整的牧童,很奇怪這個鄉下孩子怎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於是,老板就和眾人一起開始嘲弄他。這時進來一位大學教授,當他知道布朗的要求後說:“這樣吧,如果你能念出這本書的一行詩句,而且把它翻譯出來,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你。”人們驚訝地看到,這孩子從容自若地接連念完並且翻譯出好幾行詩句。於是,他自豪地拿到了自己應得的獎品。他是在放牧的時候學好希臘文和拉丁文的,這給他賴以成名的豐富學識打下了基礎。

當然,懶惰的人不是天生的,因為正常人都希望有事可做,就像大病初愈的人總是希望四處走走,做點事情一樣。從某個方麵講,懶惰的人不是健康有問題,就是不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怠慢會導致無所事事,無所事事會引發懶惰。而工作可以引導興趣,進而形成熱情和上進心。

有人說過,大腦無法支配情緒,但實際行動卻可以使情緒改變。選擇你樂意做的事,之後盡快行動,這就是勤奮必須具備的條件。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世界上的事,從來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怕吃苦,圖安逸,是成不了大事的。試想:哪位傑出人物不是吃盡人間諸多勞苦才奮鬥出來的。

米開朗琪羅這樣評價另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人物拉斐爾時說:“他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靈魂之一,他的成就更多是得自於他的勤奮,而不是他的天才。”當有人問起拉斐爾怎麼能創造出這麼多奇跡般完美的作品時,拉斐爾回答說:“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從不要忽視任何事情。”這位藝術家去世的時候,整個羅馬為之悲痛不已,羅馬教皇利奧十世為之哭泣。拉斐爾終年38歲,但他竟留下了287幅油畫作品,500多張素描。其中一些油畫價值連城。

對那些懶惰散漫、遊手好閑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多麼好的警戒啊!

美國媒體大亨泰德-特納經常引用老師對他的勸告,他的老師約舒-雷諾德常說:“那些想要超過別人的人,每時每刻都必須努力,不管願不願意。他們會發現自己沒有娛樂,隻有艱苦的工作。”雖然工作艱苦,但是對特納而言這是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隻有耕耘才有收獲。一個人的成功有多種因素,環境、機遇、學識等外部因素穀然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賴自身的努力與勤奮。缺少勤奮這一重要的基礎,哪怕是天賦異稟的鷹也隻能棲於樹上,望天興歎。有了勤奮和努力,即便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山頂,觀千山暮雪,望萬裏層雲。

懶惰的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去完成工作。他們以為騙得過老板。其實,這種做法完全是在愚弄自己。勤奮真的很難嗎?不,勤奮不是天生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習慣。大凡有所作為的人,無不擁有著勤奮的習慣。我們知道“將勤補拙”是李嘉誠的一條重要的人生準則,也是他成功的經驗之一。

美國敘事詩人朗費羅宣稱,如果把偉大的詩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麵的橋梁的話,那麼詩人靜靜地研究和學習則是水麵之下的橋基。雖然橋基沉沒在水麵以下看不見,但是卻很重要。

研究一下一些偉大作品的“初稿”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從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到朗費羅寫成的《生命之歌》,沒有哪部作品在最終完稿前不是經過不斷地修改和潤色的。據說,拜倫的《成吉思汗》寫了一百多遍,因為拜倫一直都感到不滿意。

一位朋友對大律師費斯-喬特說:“那麼多偶然成功的例子真是讓人覺得很不錯。”這位偉大的律師怒道:“簡直是胡說!你還不如把希臘字母丟在地上,指望著揀起來就成了偉人的史詩《伊利亞特》呢!”

坐等什麼事情的降臨就好像盼著月光變成銀子一樣渺茫。希望宇宙中發生奇跡,能夠取代自然法則的作用,那是不可實現的妄想。這些想法往往是懶惰者的借口,是缺乏長遠規劃者的托詞。

美國偉大的政治家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曾經說過:“有時候人們覺得我的成功是因為自己的天賦,但據我所知,所謂的天賦不過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美國另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丹尼爾-韋伯斯特在70歲生日時談起他成功的秘密說:“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現在的成就。在我的一生中,還沒有哪一天不是在勤奮地工作。”所以,勤奮地工作被稱為“使成功降臨到個人身上的信使”。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莫過於厭惡自己的工作。或許環境逼迫你去做些單調乏味的工作,但你應該主動使它充滿樂趣。如果我們要在工作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就應該以這樣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狀態,你就會得到他人的認可和稱讚,同時也會脫穎而出,並得到成功的機會。做一個勤奮的人,陽光每天的第一個吻,肯定先落在你的臉頰上。

勤奮是檢驗成功的第一道關口

在一個企業裏,什麼樣的人機會更多?其實,在一個企業裏,並不是那些具有傑出才能的人機會多和容易得到提升。隻有那些勤奮刻苦、努力工作並有良好技能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更加容易得到提升。

每一個老板都喜歡勤奮刻苦、努力工作的員工,他們會把這樣的員工放在心上,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合適的位子。

張迪每天都要從家裏徒步行走12裏路到學校讀書。假期,他仍然要走12裏路到城裏去打工,在那裏,他幫人洗碗一個月能得到300元的工資,晚上回到家還要做假期作業,一直到很晚才能睡覺。他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讓很多人都深受感動。

幾年後,張迪畢業了,到了一家小公司做職員。在公司裏,他勤奮刻苦,努力工作,不斷地向上攀登。後來張迪自己創辦了一個公司,經過多年的勤奮經營,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人之一。

勤奮敬業的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隻要你有了這種勤奮、努力的精神,他就會像一個推助器一樣,把你一直向前推。張迪的成功很顯然就是他勤奮的結果。

與之相反,懶惰是成功的天敵,一個人想要成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懶惰消滅掉。你不妨自問,靠自己能否生存下去,如果不能,那麼你必須靠你的勤奮、努力去創造自己生存的空間。如果你認為你能生存下去,那麼,你更應該用勤奮、努力去創造更美好的生存條件。隻有這樣,你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隻有那些勤奮、努力地付出了辛勤勞動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同樣地,公司的生存是需要每一位員工付出努力才能換取的,當你的公司在死亡邊緣時,勤奮刻苦、努力工作的精神更加重要,而你的這種態度會為你帶來更多的回報。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如果你一生都勤勤懇懇,那麼你一生都是幸福的,即使你的智力比別人差一些,你也會在日積月累中彌補你的缺陷。

如果說勤奮刻苦、努力上進是一所高貴的學校,那麼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須進入其中,也隻有在那裏,才會學到有用的知識,才會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本獨自生存下去。

勤奮本身還是一種財富,如果你是一個勤奮、肯幹、努力的員工,那麼,你就會像蜜蜂一樣。采的花越多,釀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不停努力的結果。工作中,為了取得更好、更大的成就,你就必須不斷地努力奮鬥。如果你是一個有遠大目標的人,想成為一個事業有成的人,那麼,你應該仔細地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勤奮的人,因為這對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觀看財富英雄榜時,我們都會得到一個結論,那些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勤奮者。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投機取巧是走不出成功之路來的,偷懶更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有一個人,他不算是一個命運的寵兒,但是他卻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出身貧寒,他所接受的教育並不多,隻是一年的小學教育,按他的話來說:“除了寫自己的名字,認識錢上麵的阿拉伯數字以外,隻能是字認識我,我不可能認識字。”然而,這個人是有著真正勤奮刻苦精神的人,每天晚上他都要工作到夜裏12點以後,第二天,他依舊要6點鍾就起床。正是因為他的努力工作,所以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後來,他榮登市裏傑出青年榜,也成為了一個市優秀企業家。

成功需要刻苦地工作。作為一名普通的員工,你更要相信,勤奮是檢驗成功的第一道關口。即使你天資一般,隻要你勤奮工作,就能彌補自己的缺陷,最終成為一名成功者。

成功源於細節,細節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工作一絲不苟,是一個職場成功者的成事秘訣。成功的人總是不放過每一個細微之處,越是細節他們越是做得更完美,因為他們懂得,越是不為大多數人重視的細節越是超越別人的關鍵所在。

成功源於細節, 失敗失於粗率

執行力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的強弱不但關係著每個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關係著企業形象和市場的開拓及份額的占有,而且還直接關係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成功來自“細致”,失敗失於“粗率”。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了一個好的創意或計劃,企業也步入了“做正確的事”的軌道,所需資金也不缺,各類人才也都聚集到旗下,但是,企業仍是與贏利無緣、與成功相錯。

為什麼?這樣的困惑,相信不是個別企業家的“專利”,而是已成為眾多企業老板在很長時期內解決不了的一道難題。許多企業家在現實的管理中也終於意識到了:原因在於執行,是員工在執行過程中有些事沒有做到位,忽略了細節的重要性。

豐田汽車公司進入美國市場是以失敗開始的,原因在於做市場調研時忽略了細節。曆經20年的風風雨雨,1957年,豐田公司終於如願以償,發展為日本國內最大的汽車企業,生產規模達到年產8萬輛。但豐田公司並不滿足於這一輝煌成果,雄心勃勃地把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經過多次考察後,豐田公司的高層領導者一致認為:美國汽車市場的潛力最大,如果能 敲開美國市場的大門,並站住腳,肯定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利潤。於是,在對美國汽車市場的一些細節缺乏了解的情況下,豐田司便迫不及待地決定進軍美國市場。

第一批皇冠車出現在美國汽車市場上時,立刻受到了當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有很多消費者甚至打電話谘詢怎樣才能買到豐田汽車。根據這一情況,豐田公司預計:在1957年的美國市場上,至少可售出一萬輛。針對這一市場預測,豐田公司開足馬力大批生產,以期望賺取更多的利潤。但由於豐田公司的市場預測沒有關注美國市場的細節情況,大賺一筆的願望很快變成了癡心妄想。相對於日本狹窄多彎的馬路,豐田車的性能可以說十分優越,但是在美國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時速一過80公裏,豐田車就有點兒力不從心了。特別在持續高溫的情況下,豐田車的發動機震動劇烈,功率急劇下降。另外,豐田車的售價為2500美元,而競爭對手“大眾牌甲殼蟲”的售價則為1600美元,缺乏價格競爭優勢,結果願意經銷豐田車的汽車商隻有寥寥幾家。

1960年,豐田公司不得不作出暫停向美國出口轎車的決定。這樣,豐田汽車第一次進軍美國市場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自那次失敗以後,豐田公司深刻地吸取了教訓,開始對美國市場進行潛心研究。一方麵調查研究豐田汽車在美國的代理商及顧客的需求,另一方麵研究外國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的業務活動,以便找到缺口,從而製定出更適合美國的銷售和服務戰略。無論是在市場調研、產品開發,還是汽車生產後的銷售和服務環節,都表現出了日本人特有的精細。

豐田公司為了設計出適合美國人使用的汽車,曾派人到美國用戶家中去調查。一位日本人以學習英語為名,跑到一個美國家庭裏居住。奇怪的是,這位日本人除了學習以外,每天都在做筆記,美國人居家生活的各種細節,包括吃什麼食物、看什麼電視節目等,全在記錄之列。三個月後,日本人走了。此後不久,豐田公司就推出了針對美國家庭需求而設計的價廉物美的旅行車。該款車型推出後立即大受歡迎。該車的設計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考慮了美國人的需要,例如,美國男士(特別是年輕人)喜愛喝玻璃瓶裝飲料而非紙盒裝的飲料,日本設計師就專門在車內設計了能冷藏並能安全放置玻璃瓶的櫃子。直到該車在美國市場推出時,豐田公司才在報上刊登了他們對美國家庭的研究報告,並向那戶人家致歉,同時表示感謝。

這件小事說明了豐田公司市場調研的精密程度。正是通過這樣係列、細致的工作,豐田公司很快掌握了美國汽車市場的情況,終於製造出了適應美國需求的轎車。

很多時候,執行力的強弱,關鍵在於細節。所謂“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細小的地方不注意就會造成大的漏洞。

有一家乳品企業在某城市做了一個大型的促銷活動,他們的營銷副總信誓旦旦地說:“我們的推廣非常注重實效,每天在全市穿行的100輛嶄新的送奶車、醒目的品牌標誌,還有統一的車型顏色,本身就是流動的廣告,即使沒有送奶任務也要在街上開著轉。多好的宣傳方式,別的廠家根本沒重視這一點。”

剛開始的時候,這一招的確奏效,市民紛紛購買這家企業的乳製產品,很多家庭都喝,品牌效應越來越明顯。可是過了不久,很多家庭便不再喝這個品牌的牛奶,購買量大幅度回落,甚至有的人稱,堅決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