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2 / 3)

這家乳品企業很是納悶,就派了幾個人明察暗訪,才知道恰恰是送奶車惹的禍,使原本名聲很好的品牌一下子威信掃地。原來,這些送奶車用了一段時間後,由於忽略了維護清洗,車身甩滿了泥汙,但照樣每天在大街上招搖。

“簡直受不了這種視覺汙染。每天都受這樣的刺激,我們還能喝這種奶嗎?”不少用戶抱怨說。

有些失敗看起來好像沒有任何直接原因,因此人們常常會歸結於外部的甚至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原因。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有時失敗就是從一個細微之處開始的。

忽略細節,隻會離失敗更近

有人說“上帝在細節之中”,因為細節能幫助你登上成功的巔峰;也有人說“魔鬼在細節之中”,因為細節能把你推向失敗的深淵。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對。一心渴望成功,如果忽略細節,則成功恰如空中樓閣;一意追求偉大,如果輕視細節,則偉大好似海市蜃樓。

英國國王理查二世與裏奇伯爵準備決一死戰,決定誰來統治英國。決戰當天,理查派馬夫去準備戰馬,馬夫讓鐵匠給國王的戰馬打掌。

鐵匠說:“我早幾天給軍隊的戰馬全部打了馬掌,馬掌和釘子都用光了,要重新打。”

馬夫不耐煩地說:“我等不及了,你有什麼就用什麼吧!”

於是,鐵匠找來4個舊馬掌和一些釘子。可最後一隻馬掌隻打了兩枚釘子,馬夫又等不及了,認為兩枚釘子應該能夠掛住馬掌,就牽走了馬。

結果在戰場上,理查的馬掉了一隻馬掌,戰馬失足把理查掀翻在地。理查被裏奇伯爵活捉,他的王國也隨之崩潰。後來,人們評價說:細節決定成敗,帝國亡於鐵釘。

在企業發展史上,還沒有一家企業在處理危機問題上像美國強生公司那樣獲得社會公眾和輿論的廣泛同情。該公司由於妥善處理泰諾中毒事件以及成功的善後工作而受到人們的稱讚。

1982年9月29日和30日,在芝加哥地區連續發生7人因使用強生公司生產的泰諾解痛膠囊而氰化物中毒,消息一經報道,強生公司形象一落千丈,人們紛紛對泰諾唯恐避之而不及。不久謠言四起,據說全美各地有250人因服用該藥而得病和死亡,泰諾中毒事件一下子成了全國性的事件。

泰諾於1975年問世,在7年內,該藥占領了美國35%的成人止痛藥市場,年銷售額達4.5億美元,占強生公司總利潤的15%。

盡管後來查明,此種藥根本無毒,前7人的死亡是由於有人故意打開包裝,在藥中加入劇毒氰化物所造成的,後250人的生病或喪生,則與泰諾膠囊根本無關,但是,公司的名譽掃地,甚至有人斷言,這種年銷售額高達4.5億美元,在全美擁有1億多使用者的藥物將從市場上永遠絕跡。

在此之前,在消費者眼裏美國強生公司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公司,該公司以生產保健品及幼兒藥品而聞名,在歐美幾十個國家近10億消費者中享有極高的信譽。

危機發生後,公司立即作出了關鍵性的決策:迅速地向公眾公布事實真相,並與記者和當地媒介保持良好關係,及時通過他們對外發布最新消息。同時和從1978年起就一直進行泰諾解痛藥宣傳工作的美國最大公共關係公司——博雅公司密切合作,妥善處理危機,製訂了一個“作最壞打算的危機管理方案”。

為了維護其信譽,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市場上收回價值l億美元的3200萬瓶泰諾,並全部銷毀;對800萬瓶泰諾進行試驗,查明其是否受過其他的汙染;設立專用電話線,僅10月份就答複了來自新聞機構的2000多個詢訪電話;暫停了泰諾的推銷廣告;花50萬美元發出45萬份電報、電傳,請那些有可能與此有關的內科醫生、醫院和經銷商提高警惕。

這些補救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之後,強生公司進行了一次為時7周的調查,其中包括約7000次的直接詢問。調查結果表明,在被調查的人中間,90%的人知道這次事件,而且這些人當中90%的人認為強生公司不應受到指責,因為公司已經為保護公眾的利益采取了行動。

1982年11月初,公司開始製定市場恢複計劃。推出更加堅固的3層密封包裝的新型泰諾膠囊,向消費者免費贈送這種重新包裝過的鎮痛藥,並進行語氣謙遜、不會引起公眾反感的廣告宣傳活動

可見,敗有敗的原因,成有成的道理,成敗皆係於細節。傑克-韋爾奇說:“所謂的執行力,就是實務運作的細節。”許多企業的失敗,往往是由於在細節上沒有盡力造成的。恰恰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造成了大的問題。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地麵時,意外發生了爆炸事故。飛機上的宇航員全部遇難,讓全世界感到震驚。

美國宇航局負責航天飛機計劃的官員恩-迪特莫爾被迫辭職。此前,他在這裏工作了26年,並已成功地擔任了4年航天飛機計劃主管。 事後的調查結果表明,造成這一災難的凶手竟然是一塊脫落的隔熱瓦。

應該說,航天飛機的整體性能等很多技術標準都是一流的,但就因為一小塊脫落的隔熱瓦就毀滅了價值連城的航天飛機,還有無法用價值衡量的七條寶貴的生命。

1%的錯誤會導致100%的失敗。細節決定成敗,把每個環節做到完美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一個小小的紕漏,都有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喬安寧畢業後在一家經濟貿易公司從事外貿工作,那正是別人眼裏的“朝陽行業”。工作第一天,他抱著很大的熱情,準備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複印、傳真、打電話、接電話,都是些很瑣碎的事情。雖然實習時有一些使用辦公設備的經驗,但還是出了些問題。一開始不好意思總去麻煩別人,可最後還是做不好,隻好硬著頭皮再去請教別人。同事看他有問題都會過來幫他,他這才把這些小事做好。第一天也許隻給他這隻“空杯子”裝了一滴水,但他想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公司張總是一個貿易方麵的行家,已有20多年的進出口貿易經驗,別的股東都說他是個“大寶貝”。一天早上,張總叫喬安寧隨他去一家代理他們公司進口報關的公司。他們到達代理公司,進口部主管接待了他們。喬安寧仔細聽了他們的談話,對代理公司的整個物流流程有了很好的了解。

喬安寧工作上十分賣力,公司領導層都看好他,準備提拔他為公司中層領導。可是,正在此關鍵時刻,他不幸出了差錯。幾個月前的一個周末,他帶著準備好的對外付彙材料到銀行,趕在下班之前將這筆錢彙到國外。當時他認真檢查了金額、日期、發票、合同,確信沒有問題後交付銀行。銀行工作人員審核後,依照程序辦理購彙付彙。

沒想到周一一上班,喬安寧就被張總叫到辦公室。張總的臉色很難看,第一句話就問他:“你給客戶付款的賬號寫的是多少?”

喬安寧馬上意識到賬號有可能出了問題。原來賬號是客戶方麵通過短信發給他的,他把它記下的時候,最後一個數字正好換行,他沒有把短信繼續翻下去,就此漏掉了最末尾的一個數字。

由於資金沒有及時到賬,損害了公司信譽,也造成了少量經濟損失。喬安寧當時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後來通過多方麵和銀行溝通,在最短時間內把這筆錢彙到了客戶賬戶。問題雖然解決了,但他的提拔之事也因此泡了湯。

為了記住這個教訓,他把那張寫錯了賬號的付款單貼在了工作記事本上,讓它時時提醒自己:“‘細心’二字重千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盡管你為一件事情已經做了99%的準備,但也許就是1%的疏忽,導致前麵的努力歸零,甚至得出負數。而在商界,一個細小的疏忽,有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員工、一名具有很強執行力的執行者,對工作中的任何小事及細節都不能采取敷衍應付的態度,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和避免因不注重細節帶來的危害及損失。

鬆下幸之助說:“同等企業的競爭在細節。無視細節的企業,它的發展必定在粗糙的礫石中停滯。”

大到企業,小到個人,細節都是決定成功的關鍵。一個企業,如果能把握好運營中的每一個細節,做到盡善盡美,那麼企業一定會越來越強大;同樣,如果一個人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注重細節的實現,把關鍵的細節做到最好,那麼他離成功會越來越近。

小事不能小視,細節方顯魅力

在今天,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在所有競爭中,細節的競爭才是最高和最終的競爭層麵。

中外許多企業家之所以能有傑出的成就,其成功之道往往是管理層始終把細節的競爭貫徹於整個產品開發的始終。細節的競爭既是成本的競爭,工藝、創新的競爭,也是各個環節協調能力的競爭。

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海爾總裁張瑞敏對此深有感觸,他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海爾集團就是本著“嚴、細、實、恒”的管理風格,衝出了亞洲,走向了世界。海爾人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把管理問題控製在最短時間、最小範圍內解決,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麵、有效。

但是,海爾集團成功的經驗並未引起廣泛重視,國內的不少公司,其規章製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釘在牆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因此,總是紅紅火火開場之後,又以慘淡收場。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當然,成功的經驗不可以複製,但其本質還是相通的。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能使企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就是“細節”。原因有二:其一,對於戰略層麵、大方向的問題,角逐者們大都已經非常清楚,很難在這些因素上占有明顯優勢;其二,現在很多商業領域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大量財力、人力的投入,往往隻為了贏取幾個百分點的利潤,因此,某一個細節的忽略就足以讓有限的利潤化為烏有。

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一招不慎,就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體係的正常運轉。如一輛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有上千個環節,上一個環節沒做好,下麵就很難繼續;一架飛機有幾百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而對細節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

如今的許多大學生總是抱怨就業困難,但許多公司卻又是一“才”難求。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人總是不屑一顧於小事和細節,太自信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與其埋怨,不如苦幹,“天下大事,必做於細”,關鍵在於“做”字,沒有實際行動,再宏大的目標也隻是空想而已。

立大誌,幹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隻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注意抓住細節,才能養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種嚴密周到的作風。這樣才能夠讓你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從而體現自身的價值,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

小事不能小視,細節方顯魅力。我們要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隻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改變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在今天這個社會,幾乎所有的員工都胸懷大誌,滿腔抱負,但是成功往往都是從點滴小事開始的。如果不遵守從小事做起的原則,將一事無成。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有三個人去一家公司應聘主管,他們當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學院畢業的,一人畢業於普通商學院,而第三名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很多人看來,這場應聘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肯定是知名管理學院的畢業生被錄用。然而事情卻恰巧相反。應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他們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難分伯仲。隨後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他提出了這樣一道問題,題目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4999個信封,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幾分鍾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50元。

總經理問:“你是怎麼計算呢?”

“就當采購5000個信封計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雜費就30元吧!”答者對應如流。但總經理卻未置可否。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對此他解釋道:“假設5000個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沒表態。但當他拿第三個人的答卷,見上麵寫的答案是419. 42元時,不覺有些驚異,立即問:“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

“當然可以,”該同學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個8分錢,4999個是399.92元。從公司到該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11元。午餐費5元。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裏半路,請一輛三輪車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後總費用為419.42元。”

總經理不覺露出了會心一笑,收起他們的試卷,說:“好吧,今天到此為止,明天你們等通知。”

很顯然,如果公司讓這樣三名員工分別去執行這項任務,隻有第三位才會真正地把它執行到位,因為他把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考慮的十分清楚了。

做大事不拘小節,固然是一種處事態度,但這往往也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不拘小節有時會誤大事的事例不勝枚舉。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做事認真仔細,才能把事做得盡善盡美。

所以,在工作中尤其要注重細節。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是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工作中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粒的細節。

無論我們現在的工作是多麼地微不足道,隻要我們能以自己的工作為榮,用進取不息的認真態度、火焰似得熱忱、主動努力的精神去工作,那麼,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從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脫穎而出。

熱情是工作的靈魂

熱情,是一種精神物質,發自於內心,又深入內心。如果你的內心充滿要幫助別人的欲望,你就會興奮,你的心中就會燃起希望的火焰。你那振奮人心的精神,也會鼓舞別人,使大家都有動力朝著美好的理想邁進。

熱情能將內心熱烈的感覺表現到表麵來,讓工作吸引你的注意力,讓生活鼓勵你的生命。

要肯定生命,即使在你人生最慘淡的時候。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在伸張自己的生命意誌,生命哲學家尼采、柏格森等認為,生命的本質就是激昂向上、充滿創造衝動的意誌。因此,擁有生命的我們,一定要使生命充滿活力和熱情,要使工作充滿熱情和歡樂。

熱情是個性的原動力。沒有它,你所擁有的任何能力都難以發揮。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人人身上都有許多尚未開發的領域。或許你有學問,有正確的判斷力,有嚴密的推理能力,有驚人的綜合力,不過,你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和行動之中,否則沒有一個人,會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