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一心幹革命(1 / 1)

方誌敏根據黨的決定,秘密來到江西南部的吉安,繼續領導農民鬥地主豪紳。蔣介石的反革命屠刀也很快伸向了吉安。許多黨組織受到了破壞,使方誌敏一時失去了組織聯係。他無法展開活動,於是決定回到故鄉開展革命活動。

方誌敏回到弋陽,聽到“八一”南昌起義的消息,接著又聽到了黨中央八月七日召開了緊急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革命的航向撥正了,勝利的曙光就在前麵,方誌敏心裏萬分激動。不久又聽說毛澤東同誌在湖南親自領導的秋收起義取得了勝利,方誌敏更是非常激動。他在弋陽烈橋一個叫窯頭的地方,召開了弋陽、橫峰等五個縣的黨員會議,在會上傳達了“八七”會議的精神和秋收起義勝利的喜訊。會議決定在贛東北舉行武裝起義,實行土地革命,還製定了起義綱領和行動計劃,選舉了起義工作委員會。方誌敏擔任了工作委員會書記。會後,根據分工,方誌敏到橫峰縣樓底蘭家村親自作起義的準備。

很快,農民革命團組織起來了,響亮地提出了“打倒豪紳地主,實行平債分田,建立工農政府”的戰鬥口號。他們秘密製造鳥槍、土炮,操練隊伍,在白色恐怖中,醞釀著一場革命風暴!

年關時節,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鬥爭開始了,方誌敏立即向附近各縣發出了同時暴動的通知。土地革命的烈火在贛東北熊熊地燃燒起來了。

幾天工夫,弋陽、橫峰一帶,方圓一百多裏都插上了紅旗。農民群眾熱情地編了歌曲,歡呼這次起義的勝利:

湖塘塌塌嶺,

出了個方誌敏。

一心幹革命喲,

為的是窮人。

方誌敏在樓底蘭家村發動的起義,使贛東北又出現了革命的曙光。黨為了更好地領導這個地區的鬥爭,成立了弋橫(即弋陽縣和橫峰縣)中心縣委,仍然由方誌敏擔任書記。國民黨和地主豪紳們看到革命的來勢這樣迅猛,又是害怕,又是仇恨,恨不得把方誌敏率領的這支起義隊伍一口吞掉。他們調動了大批軍隊,還組織了地主還鄉團,分四路對起義軍進行瘋狂反撲。起義軍當時才十來條槍,在敵人大規模的進攻麵前,不得不經常轉移。他們常常吃不上飯,睡不穩覺。在這艱苦的日子裏,方誌敏跟戰士們一起吃野菜,睡露天,但他總是信心十足,高高興興地領著大家唱革命歌曲。

方誌敏常常勉勵大家說:“我們是為著共產主義的信仰和階級的解放戰鬥的。越是艱苦,我們越要奮鬥。越是奮鬥,我們越是快樂!”

在方誌敏的教育和影響下,起義軍隊伍的革命意誌越來越堅定了。很快,贛東北根據地又擴大到四十多裏。

1928年7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方誌敏當選為中央委員。1929年,方誌敏組織和領導了貴溪、餘江、萬年三個縣的武裝起義,又發展了一大片新根據地,革命形勢越來越好。並於1930年5月奇襲景德鎮,繳獲敵人大量槍支和軍用物資。景德鎮這一仗,使紅軍的軍威大振,隊伍擴大到四千多人,根據地擴大到五百多裏,人口一百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