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多才多藝,他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喜愛繪畫、篆刻、書法、詩詞、古玩等等,而且他的愛好多源於名家指導、教誨。
瞿秋白喜愛繪畫,且在繪畫上有很高的造詣,源於其父的指導和教誨。他的父親瞿稚彬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畫家。現存於世的瞿秋白早年畫作隻有兩幅:一幅是收藏在瞿秋白故裏常州博物館內的山水畫《江聲雲樹圖》,是1916年17歲的瞿秋白為表妹金君怡而作;另一幅是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山水畫《鬆風琴韻圖》,是1919年清明節20歲的瞿秋白為摯友李子寬而作。
瞿秋白喜愛篆刻,源於父親的指導同時得到石刻造詣極高的國文教師史蟄夫的傳授。瞿秋白的石章刻得蒼勁古樸,很見功力。瞿秋白自己刻有雙、霜、爽、秋白、鐵梅、滌梅、梅影山人等多枚圖章,同時還經常為朋友刻章。有一次為他的幼年好友、後來的秘書羊牧之刻一篆書名章,瞿秋白把羊字的角刻得特別大,羊牧之說羊字的角太大了,要瞿秋白重刻。瞿秋白卻笑著對羊牧之說:“角大能克敵,角大能催堅,角大能自衛,怎能不大?”說完兩人都笑了起來。可見瞿秋白把對事物的深刻認識也刻進了自己的作品中。
瞿秋白在書法方麵也有一定造詣,曾受著名書法家莊蘊寬的指導和教誨。瞿秋白從小特別喜愛“顏體”,即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寫的字體。後來,見莊蘊寬的魏碑寫得很好,就開始專心向他學習臨摹魏碑書法的代表作“龍門二十品”,即選自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瞿秋白非常刻苦認真,專心致誌,深得其中之味,他的書法一直保留著魏晉風格。
此外,瞿秋白還喜愛古玩、文物,既學識淵博,又鍾愛和珍惜。他在上海居住時,居家的掛表上係著他收藏的一個“半兩”古錢幣。有一次,瞿秋白問秘書羊牧之:“你曉得這個錢是什麼朝代的嗎?”羊牧之搖頭答道:“不知道。”瞿秋白解釋說:“‘半兩’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漢半兩,輪廓比這個要小一些;這是秦半兩,大一些。秦半兩是不可多得了。”
還有一次,瞿秋白在武漢與羊牧之同遊黃鶴樓,在回去的路上他曾感慨地說:“黃鶴樓,名存實亡了。革命勝利後,一定要照原樣整修重建,保存古跡。”
瞿秋白喜愛文學,雜文藝術可稱得上爐火純青。曾在《申報》副刊《自由談》等欄目發表。魯迅看後,每每無限驚歎於瞿秋白文情並茂的新作是那麼精美絕倫。他的最愛是詩詞,這要得益於母親對他指導和教誨,他的母親文史詩賦均有很高修養,對瞿秋白的文學啟蒙起了重要作用。瞿秋白寫下的詩詞有很多,1935年他在長汀國民黨監獄,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裏寫下了許多佳作。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卜算子·詠梅》:
寂寞此人間,
且喜身無主。
眼底雲煙過盡時,
正我逍遙處。
花落知春殘,
一任風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來
應有香如故。
這是一首充滿革命豪情的詞,瞿秋白借詠梅抒懷,寫出了他當時的境況和心態。作為一個革命者,明知身陷囹圄,危在旦夕,卻視死如歸,堅定不移的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