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轉移,開始長征。瞿秋白因肺病加重,無法參加長征,被留在瑞金繼續擔任中央蘇區的領導工作。
1935年初,瞿秋白的病情惡化。黨組織決定把瞿秋白送到上海看病。在去往上海的途中,瞿秋白等人不幸被國民黨抓獲。在敵人的嚴刑逼問下,瞿秋白不屈不撓地進行鬥爭,沒有向敵人透露半點黨組織的機密。隨後,他又被帶到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部。師長宋希濂對瞿秋白的文筆頗為欣賞,因此對瞿秋白非常客氣。瞿秋白心裏很清楚,這隻是敵人的小把戲而已。麵對敵人的軟硬兼施,瞿秋白絲毫沒有動心。他抓住生命最後一段時間,寫下了一篇長約兩萬字的文章——《多餘的話》,作為臨終前對自己的認知與分析。整篇文章展現了一個踏踏實實的瞿秋白,總結了他其一生的弱點、缺點以及經驗教訓。他用一種誠懇的態度,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了黨和人民。
敵人抓獲瞿秋白三個月之久,沒有從他嘴裏套出一點有用的東西。1935年6月2日,蔣介石發電報決定將他秘密處死。但是過了幾天之後,沒有一點動靜。原來是蔣介石心存幻想,還想在最後關頭試探一下瞿秋白,準備利誘。但瞿秋白對這些根本就沒有興趣。蔣介石的做法最終落得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監獄的敵人對瞿秋白說:“如果殺盡共產黨人,革命便成功了!”瞿秋白當麵訓斥道:“沒有共產黨人,革命不會成功!”
1935年6月18日,福建省長汀縣,瞿秋白坦然地走在前往中山公園的路上,唱著俄語《國際歌》和《紅軍歌》,高聲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
到達中山公園後,四周是那麼的寂靜,連小鳥都停止了鳴叫。瞿秋白走上涼亭,眼前有四碟小菜,一壺美酒。他獨自一人坐在石凳上飲酒,表情很坦然,完全看不出是一個將要被殺之人。酒喝到一半的時候,他從容地說:“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後我要大休息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哲學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完這番話,瞿秋白起身走到公園涼亭前拍了遺照。他的姿勢是那麼的灑脫,雙手向後背著,昂首直立,閑靜之中流露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概。瞿秋白緩步走出中山公園,走向位於長汀縣西外街的羅漢嶺,到達刑場後,他尋找一處草坪盤膝而坐,對劊子手微微一笑說:“此地甚好!”
瞿秋白從容就義時,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