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大膽開拓創新(4)(3 / 3)

2.樹立開拓創新的觀念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勇於打破原有的陳規舊俗和條條框框,勇於製定新的規則,他就永遠是個平庸的人。”創新是探索新知,是要提出別人沒有提出過的見解,解決別人沒有解決過的問題,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開拓出一個新的工作局麵,必然要通過觀念更新、理論創新和其他方麵的創新才能實現。觀念創新是製度創新、體製創新、機製創新的前提。開拓創新是解放思想的體現,解放思想是開拓創新的力量之源。因為創新必須突破舊有知識、舊有觀念、傳統勢力和思維方式的習慣性、常規性的束縛。鄧小平曾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又說:“在黨內和人民群眾之中,肯動腦筋,肯想問題的人愈多,對我們的事業就愈有利。幹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闖將。”麵對改革的深化,要做到解放思想,就要勇於突破傳統結論和提法,又要特別重視思維方式的轉換,思想觀念的創新。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領導幹部邁不開改革的步子,打不開開放的路子,根子在思想認識上。首先是因為思想觀念滯後。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破除思想障礙,以觀念創新為前提,進行思想大解放。縱觀我黨曆史,凡能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領導創新的領袖,都是思想解放的勇士。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如果沒有思想的解放,何以能衝破長期教條主義的禁錮與束縛,在姓“資”姓“社”,姓“公”姓“私”問題上獲得突破性認識,何以能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中國共產黨的曆史發展過程反複證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創新的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勝利的思想保證和永葆生機的法寶。

3.提升開拓創新的素質

思維是可以學習的工具,而學習是提升開拓創新素質的重要途徑。聖賢由學而成,道德由學而進,才能由學而得,思路由學而新,不通過學習具備豐厚的知識,開拓創新就如同空中起樓閣,無苗收籽粒。當今時代,新知識、新觀念不斷湧現,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一個人不注意加強學習,就難以獲得新知識、形成新觀念、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更談不上進行新創造、實現新發展。

那麼,領導幹部應該如何學習呢?一代創新巨匠毛澤東給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無論是在青少年時代,還是在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以後,在井岡山、長征路上、延安窯洞、西柏坡,以至晚年的病榻上,幾乎都是手不釋卷,博覽群書。向科學理論學習,《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國家與革命》等馬列著作,毛澤東熟讀成誦;向曆史學習,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一往情深,對重要的曆史典籍愛不釋手;向戰友學習,他從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與劉少奇、周恩來等同誌身上學了很多。毛澤東帶著學習得來的豐富知識,並成功地將知識轉化為治黨治國治軍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今天的領導幹部應特別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努力掌握觀察事物、解決問題、推進工作的正確思想方法。同時,注意學習做好領導工作所需要的各種知識,使視野更開闊、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切實、工作更有效。

4.搭建開拓創新的平台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鮮活的實踐是創新的“根本”和“源泉”,是培養幹部開拓創新能力的最好課堂。創新離不開學習借鑒,更離不開實踐、探索。離開實踐,坐而論道,是不可能提升開拓創新能力的。勇於實踐、大膽探索,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提高開拓創新的本領。縱觀科學史,幾乎沒有一項事業不是經過創新者執著的曲折反複的實踐才成功的。達爾文環球旅行5年,搜求動植物標本,終於找到物種起源的根據。盧瑟福頑強地重複實驗,終於從25000張基本粒子的照片中發現6張片子,從而找到人工轉變元素的根據。自然科學是這樣,社會領域也是如此。毛澤東、鄧小平之所以能解決他們那個時代所麵臨的全新課題,開創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新路,都是因為他們全身心地投入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