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身在澳大利亞,果斷的發出命令:“分析利弊,迎接挑戰!”
一封加急電報從澳大利亞飛往中國成都的希望總部。劉永好下了決一死戰的命令,為了“希望”飼料的生存和發展,丟卒保車,虧本迎戰,每噸下降120元!
較量還在繼續。
1990年初,洋飼料又把一種新產品——“151飼料精”推向了市場,一下子就吸引了用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麵對這樣的挑戰,“希望”很快便以相似質量作用的產品——“希望精”,投入市場。
這是希望科研所經過研究多年才推出的一種超濃縮飼料,該產品以其獨特的營養配方,突出的效益而深受農戶喜愛,一投放市場即受到了歡迎。
這回劉永好沒有再使用降價這個老方法,而是巧妙的采取了贈送的辦法來打開銷路。即每買兩噸“希望牌”贈送兩包“希望精”。這樣的贈送吸引了不少客戶,從而使得“希望精”的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贏利200多萬元,除去贈送的70萬元,還贏利130多萬元。
“希望”與洋飼料的大規模競爭,不光對這家飼料大廠起到了很好的技術促進與價格改進的價格的作用,還啟動了整個飼料市場向“質量、品種、效益”良性循環的方向演進。中國的民族工業在這一場競爭中得到了洗禮與壯大。“希望牌”飼料終於創出了品牌,站穩了腳跟,拓展出自己在西南三省的飼料主導地立。
在競爭中大獲全勝的成都希望飼料廠,以1990年10月中,上了中央電視台周末黃金時間播放的名為“希望之路”的專題報道。
1991年4月,新華社內參編發了題為《四兄弟創造“希望”,敢競爭超過“正大”》的長篇通訊;同時,香港《資本家》雜誌、英國BBC電台以及《世界日報》、《星馬日報》、《天天日報》、《南華日報》、《聯合報》等都以驚詫的筆調報道了希望集團這顆在中國內地突然亮起的希望之星。
“希望牌”飼料在中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正大集團,使得希望集團聞名遐邇,引起了國際同行們的熱切關注。一些國家的飼料研究專家和專門機構都對中國的希望集團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與之建立聯係和交流。
美國動物營養學教授羅阿瑟,以及美國飼料穀物協會技術主任胡孟達,專程到希望集團參觀並進行技術交流。
加拿大的一個飼料考察團在希望飼料廠參觀後,驚歎著:“占地這麼少,而速度這麼快,這在國際上也是第一流的!”
加拿大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讚艾慕和邀請劉家兄弟出席在北京舉辦的國際農業技術洽談會,並設家宴招待劉永行。
國際家畜協會主席馬恩梅先生特邀劉永好兄弟赴蘇聯參加世界第一界鵪鶉學術學會。劉氏兄弟在那裏作了《關於鵪鶉育種以及中國鵪鶉養殖業現狀及技術情況》、《關於豬飼料、鵪鶉家畜飼料的科學報告》的講話。
麵對強敵,勇於挑戰,才會贏得空間。勇敢而冷靜的劉永好逆風而上,為“希望”贏得西南地區的飼料主導地位,初步奠定了他“飼料大王”的基礎,為民族飼料業出了一口氣。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的產品就是不如“洋”的,好像自己的就是“土”,這一方麵是由於過去長期的民族落後在國人心靈中形成的心理痼疾,另一方麵也與某些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有關。可是劉永好就有這樣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就不信這個“邪”,老外的就是好的嗎?非也!
麵對勢力強勁、根基堅實的洋飼料,劉永好選擇的迎頭趕上,正麵交鋒,隻有這樣企業才有出路,才有發展。憑著這樣的信念,他們研製了令洋飼料無法相比的飼料配方,造就了令洋飼料廠商大跌眼鏡的國產品牌。
已經和洋產品交過手並獲得顯勝的劉永好對加入WTO沒有談虎色變,而是輕鬆自如,這真長國人誌氣。
經商要逆流而上
在《福布斯》雜誌公布的2000年度中國內地首富企業家排行榜上,劉永行、劉永好兄弟領導的希望集團以淨資產83億元人民幣名列榜首。在前十名巨富中,有幾位明確提及主要從事行業為房地產業。他們分別是排名第五位的上海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第六名的香港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陳麗華、第八位的金華企業集團總裁吳一堅、第九位的新疆廣彙企業集團董事長孫廣信。
雖然這並不十分確切,但他們的第一桶金,或者說第一桶重金,確實是出於中國房地產,是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和迅速升溫的房地產業令他們美夢成真。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雲昌認為,《福布斯》排行榜顯示最熱的行業是房也產:凸顯中國房地產業方興未艾,開發市場很大,而且獲利也十分可觀。
土地是地球人共同的圖騰,而華人更相信“有土斯有財”的道理。有關資料顯示,在“二戰”之前,香港沒有一個商人能夠登上世界富豪榜,戰後卻有不少人名列榜中,而最早一批登上富豪榜快車的,無一不是將房地產作為主業。像威名赫赫的李嘉誠、鄭裕彤、郭炳湘兄弟、李兆基等,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