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團的這位董事長認為,汽車工業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鬆賽跑,我們想進入這個行業,參加這場賽跑。至於跑到什麼時候會停下來,跑輸了,是另外一回事。隻要參與了,努力了,就達到了我們的心願。我們的參與,最起碼是使這個隊伍壯大,對賽跑是個推動和促進,激起原先參加賽跑的人跑得快一點。“參加的人多,你追我趕,會創造出好成績來。”吉利盡管進入轎車領域資曆很淺,但對轎車的理解與認識也還算得上較為深刻,對於自己的進入所能起的作用頗有清醒的認識與自知之明,這種精神是何等可貴。還應當值得稱道的是吉利集團為了圓國人汽車夢把轎車價格降下來,讓更多中國平民百姓買得起,他們在投放市場初期憑借集團在其他產業領域積聚起來的雄厚實力,對其輸血、支撐,確保低價格提前的實現,使性能價格比達到了最佳值。充分體現吉利人立誌圓國人汽車夢,服務於中國老百姓,不惜作出自我利潤犧牲的奉獻精神。

對於吉利汽車的前景,李書福比較樂觀。他認為,中國加入WTO後,一個國際遊戲規則將在中國出現,誰也阻止不了的投資貿易自由化,其結果是大浪淘沙,真正有競爭力的新型企業將在一場大風暴後脫穎而出,他希望吉利是其中的一家。

以“物美價廉”為商道

在吉利集團完成改組後,關於未來的發展方向,李書福認為他們不能簡單地學日本人,不能簡單地學韓國人,也不能簡單地走以前國營企業的路子,更不能走鄉鎮企業、農民企業的路子,他們在討論、設計一個全新的國民標準車,並且能夠繼續體現吉利“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這樣一個理念。

那麼,吉利要造的“百姓車”是什麼樣的呢?吉利的新班子人員作了如下解釋:5萬元左右,非常經濟,油耗非常低,外形漂亮,基本配置齊全,使用起來皮實。吉利要造的“中國國民標準車”是什麼樣的?價格在5到8萬之間,不能低於現在投放市場的10萬元以上車的性能和配置,後期的服務及配件的支持都應在國內形成全麵的國產化,能夠提供一個相對低廉的全壽命周期的使用成本。

2003年1月28日下午二時,吉利董事局主席李書福又創造出中國汽車業的一個奇跡,經過18個月的設計研發和生產,備受國人關注的中國第一輛國產跑車——吉利美人豹在台州(吉利)汽車工業城下線,從而打破了中國一直以來沒有國產跑車的曆史。預計該車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批量上市銷售。至此,李書福“吉利要造中國第一輛跑車”的承諾終於得到證實。而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企業工業設計創新獎評選中,吉利美人豹以其優雅的造型設計、先進的工藝水平獲得中國知識產權局、機械工程學會的肯定,並奪得大賽唯一的“中國工業設計創新特別獎”。

專家分析,這款由吉利集團自主開發、具備萬台生產能力的國產跑車,售價在十五萬元左右,讓中國的工薪階層體會到了跑車的概念,是一款適合中國國情的時尚跑車。同時它也貫徹了吉利汽車“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理念,標誌著吉利已經具備了自主研製、開發設計整車的能力,也代表了吉利汽車第二代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檔次。

吉利是中國唯一生產轎車的民營企業,對於民營企業生產轎車,不少人本來就持懷疑態度:技術能否過關?從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吉利顯然追求的不是能不能“過關”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在中國民族汽車行業“領跑”的事情了。用李書福的話來說,“我們將來還要造奔馳寶馬級的汽車。”業內人士認為,其實吉利在短短的18個月就生產出國產第一輛跑車,一方麵是瞄準了市場特殊消費人群的一個空檔,另一方麵是想向世人證實自己的科研實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汽車市場,如果沒有中國自己的技術和產品,汽車業全成為國外汽車集團的裝配廠,那將是十分可怕的事。而吉利汽車雖然作為民營企業,卻挑起了中華民族汽車工業的大旗,在開發新車時,十分注重自己的設計能力和產品的知識產權。正如李書福所說,“一方麵吉利的合作將以不損害吉利的自主品牌為基礎,另一方麵吉利對新產品的開發以保留充分的知識產權空間為前提。”由此可以看出李書福的用心良苦。

吉利在美人豹的身上下足了功夫,國際上一些先進成熟的新技術與新結構已運用到了其中。車身骨架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及結構解析分析手段,從而達到車身結構性能最優化的設計目的。使用經壺表麵處理的鋼板和高強度鋼板,高剛度、強度和輕量化設計,以及帶加強內社板和加強盤的縱梁設計的車身結構,能有效保證整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和耐久性。車身兩門為整體式結構,旋開式鉸鏈,繩拉式電動升降玻璃。車門密封為雙重密封結構,能有效密封及降低風動噪聲。後排座椅為可折疊式,能充分利用北艙空間及後排空間。前後風窗玻璃周邊鑲裝飾密封條,采用粘接固定方式,提高車身剛性及密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