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在珠海受到的超常禮遇是十分關鍵的。在珠海,史玉柱不僅受到了珠海市委政府和領導人不遺餘力的支持,並由此進一步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既是史玉柱順勢而為的結果,同時也迎合了時勢造英雄的需要。史玉柱看中了珠海的重獎效應,主動作出移師珠海的決定,這是史玉柱的借勢造勢,順勢而為;同時,在改革大潮中的珠海,政府部門也需要樹立這麼個典型,落在了史玉柱身上從而使他獲得了超乎異常的大發展。這雖然也與他主觀具備一定的條件有關,也與他的主觀努力分不開,但畢竟是時代的產物,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並不是每個有他這種條件、像他一樣有主觀努力的人都能受到這種禮遇的。但史玉柱顯然對時勢造英雄這一層意義沒有深刻領會,他以為他是正麵的典型,這麼多領導人都去看他,政府一定不會讓他倒下,新聞媒介也不敢亂來。結果大錯特錯。當他陷入困境時,政府部門紛紛向他表示,這是企業行為,與政府無關,與他劃清界線,新聞媒介更是群起而攻。史玉大惑不解。

史玉柱成功地借勢造勢,但不懂得時勢造英雄的真諦,結果又為勢所累。這就走入了勢的迷霧之中。

其實在史玉柱的發跡中,除主觀因素之外,客觀的因素也非常重要。首先是當他初步建立了事業的基礎之後,正好趕上了中國第二輪的改革熱潮,這使他在1989年的經濟低潮中“下海”客觀地成為對這一改革大潮的一種適度超前和在機遇麵前有準備的人,從而使他在1992到1993年的經濟高潮中抓住了曆史性的機遇,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被樹為改革樣板,受到那麼多領導人的惠顧,獲得那麼多優惠政策。可以說,好事幾乎讓他占盡了。但這顯然不是他的主觀故意,而是碰巧撞上了大運。再往深裏說,他所處的整個創業時期都是一個超額利潤十分豐厚的暴利時代,是暴利時代造就他暴發。這些都不是他主觀努力的結果,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他的發跡來說卻至關重要,而他對此並沒有自覺的認識,因此,當大潮落幕時,他也就回到了原地,還在地上砸了一個大坑。

人的命運有時候是很奇怪的,真所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有些早年胸懷大誌的人,卻往往命運多舛,到頭來一事無成;而有些人原來並無野心,卻不想發財反發了大財,不想當官卻做了大官,不想做將軍偏當了元帥。史玉柱和牟其中就是這樣兩個典型。牟其中誌大才大,但一生不得誌,他追求學業,卻始終上不了大學;熱衷政治,沒想到飛來橫禍,被打入“死牢”;“下海”經商,竟又兩度入獄,年過半百還要在鐵窗裏苦度後生;他一生都在覬覦政治,為了能拜見某副總理竟懸賞百萬,卻終身未獲一位領導人的接見,未獲任何一種級別的政府職銜和榮譽。而史玉柱雖有一己之長,但並無牟其中般“雄心壯誌”,隻是憑著興趣愛好做著本職的工作,卻不僅獲得億萬財富,還受到半數以上政治局委和副總理級別以上中央領導人的接見。這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所謂“胸無大誌”的人,由於他們往往著眼於將本職工作做好,結果反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現有的資源,為自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同時又能得到周圍環境的認同和領導的青睞,在做好眼前工作的過程中機遇也就隨之而來,而且能夠水到渠成地抓住機遇,他誌向也會隨之而漸漸遠大;而那些所謂“胸懷大誌”的人,由於往往好高騖遠,忽視眼前的工作,基礎不容易打得紮實,又容易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遭受無端的妒忌、打擊、壓製等等,羽翼尚未豐滿就已被槍打了出頭鳥,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

敢想敢為是成功商人的本質

“曆史性的突破!”這樣的廣告語是很震撼人心的,用在一項新科技上也很有說服力。另外,在一些專業媒體《計算機世界》上做半版廣告,使之於上述廣告語的氣勢相符,顯出公司的實力,而售價則又比別人低得多,這是他的廣告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知道,他是在身無分文的狀態下做出這一舉措的。如果換成謹小慎微的人,可能會先做一個豆腐塊似的小版麵廣告或中縫廣告或選擇價格便宜的小報做個廣告試一試。而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不理想的,這種“反映”往往又會影響到他的下一步的行動——采取放棄或否定的態度來看這件事。果然如此,史玉柱第一炮就打了個啞炮,也就不會有下文了。

其實,用豆腐塊大的廣告形式是試不出半版廣告的那種效果來的。一樣的東西被炒起來之後,人們對它的感覺是會改變的,但如果你在沒炒之前拿它去做市場調研,得到的結果往往截然相反。你是要做大廣告,要把這個東西炒起來賣,怎麼能用小打小鬧的方式測試它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