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智健說:“對於個人來說,我是沒有想靠父親來做些什麼,靠別人的名望來做事,長不了,也許一時一事可以,但並不能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
聰明人經商總是看中目標,然後撲上前去。這種抓住時機,把目標變成現實的能力,並非人人具有。隻有有膽識者才能完成。榮智健經營財富的根本源理正在於此!
榮智健是位有著特殊身份的人。他的伯祖父榮宗敬、祖父榮德生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奠基人:他的父親榮毅仁,前任國家副主席,也是一位傳奇式人物,曾被稱為“紅色資本家”。196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後被分配到電力部門工作。文革期間曾被下放到農村6年。1978年,36歲的榮智健到香港用家族以前的投資作為資本開始創業。通過開辦電子廠和風險投資完成原始積累後,1986年進入“香港中信”。
榮智健擅長通過兼並收購優質企業獲利,“中信泰富”先後收購了“國泰航空”、“恒昌”、“香港電訊”等藍籌公司的股權。目前“中信泰富”正計劃進入中國內地的房地產市場。榮智健於1991年正式接掌“中信泰富”,持有“中信泰富”18%的股份。他是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賽馬會董事。
榮智健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扮演兩個角色。在大陸時期,他的一切衰榮全都源於他的父親。那時,他隻是在扮演著“榮毅仁兒子”的角色。1978年,36歲的榮智健痛下決心,毅然決定南下闖蕩世界。從此,他進入了他人生的第二個階段——隻身來港創業。雖然他的父親對他的事業起過一定的作用,但他更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假如我不是榮毅仁的兒子,我今天不可能做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但假如我僅是榮毅仁的兒子,而自己沒有能力來經營,中信香港也不會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規模。”從此,他才開始展現一個完全的自我。
自己要做自己的事
榮智健1942年1月18日出生於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兒子,上有兩姊,下有兩妹。榮智健在回憶兒時生活時說:“我是獨子,所以小時候寶貝一點。那時講男女平等,我看我們家裏還是有點重男輕女,尤其我母親,但父親倒沒怎麼寵我。”
小時候,榮智健在中西小學讀書。他放學回家後,隻要祖父有空,就親自教他讀古書,他記得祖父給他反複講解“大學之德在明德”,尤其“明”字講得十分透徹,印象極深,至今難忘。祖父還常以自己的創業經曆來鼓勵孫子,講自己小時候家境貧苦,平日為鄰家挑送熱水賺來幾個銅板,以貼補家用。十幾歲就去錢莊學徒;後來靠辦工廠一步步建立起榮家的事業。他教導孫子:一個人必須努力奮鬥,才能事業有成。
可以說,家族的耳濡目染鋪墊了榮智健的成功之路。
1956年,榮家企業宣布全麵公私合營。同年,十四歲的榮智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南洋模範中學。
南洋模範中學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創建於1901年,其前身是南洋公學附屬小學。曆史悠久,師資力量十分雄厚,教學設備也很先進。
南洋模範中學的辦學傳統:堅持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增強社會責任感的愛國主義教育。南模的辦學特點:實施“人格教育”,著眼於“人”的培養和人格素質的整體提高。南模的標誌是:醒獅圖。中國——千年睡獅,既醒勿昧,要自強、自立於世界之林。南模的校訓是:勤、儉、敬、信。要求學生勤奮學習,儉樸生活,有敬業精神,講誠實、信用第一。南模的校風:“四實”即學業紮實、生活樸實、工作踏實、身體結實。
在南洋模範中學,榮智健接受了三年的正規、嚴格的教育,對他以後的成長影響甚大。
1957年,榮智健的父親榮毅仁當選為上海市副市長,所以榮家的地位更是顯赫。
作為榮毅仁唯一的兒子,在生活條件方麵就不用說了。榮智健後來回憶說:“那時,我們家在上海的大房子是私產,家裏有很多個傭人和中、西菜廚師。父親出入乘坐buck,Cadillac,後來換了一輛梅塞德斯———奔馳300。我第一次開汽車是十歲那年,開的是一輛紅色皮座的敞篷英國產的Singer跑車,特別刺激和緊張。那時,連在國外的榮家親戚都十分羨慕地說,榮智健一家在上海的生活不比他們差,也許還要好一點。”
1959年,榮智健以全優的成績從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畢業,同年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天津大學電機工程係,開始了人生新的旅程。是年十七歲的榮智健已很有主見,自己挑選了到電機係學習。這主要是榮智健很小的時候,在家中時常聽到祖父和父親閑聊他們的經商、辦廠經曆。但是,到了五十年代,全國範圍內發動了“三反”、“五反”、整風“反右”運動,使得人們覺得做生意、當資本家是最壞的事情,榮智健亦有同感,所以毅然決定讀機電工程係。
榮智健的未來之路是在他兒時鋪就的,但是在後來的逆境中才真正磨煉了他的意誌。對於個人來說,他沒有想靠父親來做些什麼,靠別人的名望來做事,長不了,也許一時一事可以,但並不能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然而他也承認,如果不受父親身世的影響,假如沒有新中國的背景,或缺乏他人的援助,他後來在香港不會取得輝煌的成果;最起碼,就不會有今天那麼大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