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總裁李東生表示:“據IDG預測,在未來三年中,中國筆記本市場銷量年增長率都將在30%左右。TCL正是看準這一機會投資進來的。”
友邦在線的筆記本WINBOOK在2002年的銷量超過5.2萬台,位居國內品牌第三名。那麼,總經理劉東援為什麼甘願被別人收購?劉東援說:“我在十年前開始做筆記本電腦時,就夢想著有一天把WINBOOK做成國內頂尖品牌。現在TCL給了我們更好的平台,而且對方的誠意讓我們一拍即合。”
目前,整合了友邦在線的渠道和服務體係之後,TCL數碼科技已經在全國29個城市建立服務中心。
業內認為,TCL的加入將給國內筆記本電腦市場帶來震蕩和變局。在不少家電廠商紛紛撤出IT領域時,TCL通過上馬ERP係統,在家用PC市場上擠進了前三名。它的品牌推廣和大規模營銷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優勢。
2002年5月11日,借“數字化西部”活動親赴成都的TCL公司總裁李東生與來華訪問的英特爾公司總裁貝瑞特也進行了頗具產業意義的會晤。正如三星和微軟在漢城的戰略聯盟,微軟將支持三星成為數字時代的領導者;李東生和貝瑞特在成都的握手,不僅僅表達了一個深受日本模式影響的傳統家電企業在思維上的巨大突破,利用IT技術打造3C夢想;更多的是,英特爾的支持將使得已經做好產業準備的TCL——也許有機會成為主導中國數字時代的數碼電子產品提供商。
TCL一時成為了新聞焦點。4月16日,股權大改製,4月26日,TCL手機國內首家采用英特爾XScale技術,5月11日,李東生攜手貝瑞特大談3C……TCL還宣布,今年其手機產量由原來預定的300萬台增加至500萬台,而TCL電腦麾下的MP3將在未來的一到兩個月內麵市……成功橫跨家電、IT兩大產業,TCL的一舉一動已然牽扯著產業神經。
2000年,“TCL拐大彎”宣布這家中國極具傳統產業優勢的家電國企在向IT領域高歌猛進;兩年過去了,TCL艱難時刻仍然扛著“3C”大旗,顯示在模擬時代和數字時代的交替時刻,TCL成長為中國第一家在產業布局上最具3C姿態的電子企業。
TCL和英特爾之間的合作正從策略層麵走向具體的技術層麵。對於TCL,在數字時代,也許還是趕不及製定技術標準,但至少也要成為領先技術標準和商業模式的跟隨者,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將自己打造為中國市場的領導者。
發生在李東生和貝瑞特之間的第一次握手,也正因此具備一定的產業意義。
數字時代的矽穀動力正在取代模擬時代的索尼動力。矽穀技術重新回到了消費類電子領域,不再是索尼的工業標準,而是由微軟、英特爾、Palm等美國IT廠商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產業標準。25年來,消費類電子產業的格局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變化:除了個人電腦和手機各自形成獨立的產業,湧現出不同的頂尖生產廠商以外,長期以來,整個產業一直是日本公司,如索尼、鬆下的天下。
但是,這個格局在最近幾年中正在開始發生變化。IT廠商正在生產MP3、數碼相機、網絡收音機、甚至還有兒童用的數碼望遠鏡、老人用的數碼放大鏡。更加關鍵的是,索尼的PDA和PVR,采用的是Palm和Tit發放的技術許可證。雖然美國IT廠商重新開始製定數碼時代的產業標準,但是他們的目光將不是停留在基礎製造業上,因為數字時代產品的核心不在硬件,而在軟件和相關的服務。比如英特爾已經宣布它正式退出消費類電子生產製造領域,而微軟極力打造的XBOX醉翁之意在於遊戲軟件市場。
因此,無論是微軟還是索尼,都給三星、明基、TCL這樣的數碼後來者留下了一個足夠的市場生存空間,創造了一個搶跑的機會。
在中國,在產業布局上,與數字時代的新貴——三星基本類似的企業隻有TCL。
TCL集團董事長、總裁李東生在表示,TCL旗下已經形成六大產業,包括多媒體、通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家用電器、電工、零部件等。並披露TCL集團第一季度的銷售增長達到50%,利潤增長三倍,海外出口增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