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瑤歎道:“平羌大軍之中除仲穎(董卓字),孫堅外,餘陶謙、周慎之流都算不上什麼良將。”
衛仲道駭然,自己的爺爺也太牛了,一句話就將那麼多個青史留名的人物一筆帶過,絲毫沒放在眼裏。心下歎道:‘爺爺,你真是我的親爺爺啊!’
董旻恨恨道:“孫堅也不是什麼好人,他之前數次向張太尉建議要殺我兄。還好張太尉明察秋毫,不然家兄早為其所害。”
衛仲道心下一驚,孫堅每次建議張溫殺董卓都是說得悄悄話,怎麼都讓董旻知道了?難道這就是孫堅後來堅決反董的原因?
對於董卓、孫堅不能相融的問題,衛瑤卻是知道原因的。主要是兩人的原因所致。董卓為人張揚,而且又有本事,有些看不起那些沒本事的人(張溫)。而孫堅為人忠誠,而張溫對其有知遇之恩(孫堅平羌是張溫舉薦的)。孫堅自然對張溫盡心盡力。兩者對立便由此而來。
不過這些都不好明說,又到了午餐時間,衛瑤便趁機挑開話題,命人端上酒菜,幾人推杯換盞,賓主盡興。
衛仲道沒有舉杯,他因為受傷剛好,不能飲酒,唯以茶代酒以敬眾人。席間聽衛瑤及衛良對董卓的看法盡是愛國良將,忠君護國之詞。心下感歎,‘也許人都是會變的,隻是時間的問題。’不待酒席結束,便以身體不適離席。
東院正房之中,衛仲道對著案上的河東地圖觀察良久,不見響動。
他回到房中之後,就命人取了一份河東郡地圖過來。沒有什麼原因,他想出仕為官。與其跟自己大哥爭自家的這點家產,不如自己出去掙個比衛家更多的家產。而且家族裏麵還那麼支持。
之所以選河東郡,無它,衛家的根基在這裏。不管自己當官遇到什麼困難,無論是錢、兵、物皆可從家族之中得到幫助。要是在其它州郡那就有點困難了。
河東郡領二十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阪、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獲澤、東垣、解縣。
衛仲道第一時間將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這五縣挑出備選之列,原因很簡單,白波叛軍就在臨汾,而且經常出兵劫掠其它四縣。那四縣已經被白波軍搶的百姓都沒剩多少了,而且他也不想剛上任,屁股還沒坐熱,縣城被白波叛軍包圍了,然後自己就英勇犧牲了。那就杯具了!
他選了半天,隻剩皮氏、東恒、端氏、解縣四縣。前三縣都是河東的產糧大縣,河東每年向洛陽地區輸送四百萬斛糧食,其中大部份來自這三縣,衛家在這三縣也有土地。真到了這三個縣當縣令,他可以讓衛家的土地變得更多。
他選解縣的原因就更簡單了,關羽是解縣人,去了那裏說不定可以碰到關羽,河東唯一的萬人敵。自己手下無一能人,隻能先到那裏去碰碰運氣,不過去之前他想先讓人去解縣調查一下關羽還在不在,若不在,那就隻能到另外三縣去任職了。